陈荒煤、周明、阎纲贺高建群《最后一个匈奴》读书会

五月的书院苍翠欲滴,夏风习习,满院的书香气让人陶醉。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七十八周年之际,在“陕军东征”口号提出27周年之际,5月19日上午,高建群《最后一个匈奴》兼谈陕北文化专题互动讲座在延安学习书院阅读空间精彩开讲。






27年前,《最后一个匈奴》作品研讨会在北京举办,高建群的《最后一个匈奴》与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的《废都》等作品引发了“陕军东征”现象,震动中国文坛。这部高原史诗再现了陕北这块匈奴曾留下深深足迹的特殊地域的世纪史,27年后,我们齐聚延安学习书院,回顾27年前陈荒煤先生的书面发言。


陈荒煤先生的书面发言
周明恳请转高建群同志:
明天上午正好有一活动我必须参加--全国电视剧本评奖颁奖大会。我是评委会负责人之一,我不便请假,因此不能参加研讨会了。小说接到时间太晚,来不及看。
但是,作为延安的一位文艺战线上的老战士,听到介绍,这部长篇小说写了大革命时期以来的三代人的命运,直到现在的改革开放时期,这还是过去没有人写过的重要题材,我很高兴!我祝贺这部作品出版,并获得成功!
我一定抽暇好好拜读!谢谢你们热情的邀请。
祝
研讨会圆满成功
陈荒煤
一九九三年五月十九日
此次“学习大讲堂”,得到了很多知名作家的关注,并发来贺信,请看贺信内容。
阎纲:编辑家、评论家、散文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
贺 信
我敬重的建群您好!
欣闻明天在延安学习书院·延安书局举办《最后一个匃奴》创作经验恳谈会,特表贺忱。
《最后一个匃奴》晋京的盛况如在目前。27年了,它远远跳过速朽期。27年了,它的风采依旧。27年了,人们——特别是陕西读者没有忘记它,了不起啊!
去年您周游丝路,一部宏大的构建行将落成,老汉乐见其成!
阎纲 2020年5月18日贺
周明: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冰心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报告文学》杂志社社长。
贺 信
欣闻高建群《最后一个匃奴》创作经验恳谈会在延安学习书院·延安书局召开及建群文学艺术馆的建立,谨表衷心祝贺!
27年前在北京轰动一时的“陕军东征”,至今在文学界仍是一个历史性的重要话题,一段难忘的记忆。
祝会议圆满成功!
周明 2020年5月18日贺
讲座现场
高建群与陈忠实、贾平凹被誉为陕西文坛的“三驾马车”,他的代表作有《最后一个匈奴》、《愁容骑士》、《大平原》、《统万城》等。
高老师曾经在延安生活、工作了30年,人生和事业的起步都是在延安,对延安充满了感情,他用风格鲜明的讲述向我们再现了高原史诗《最后一个匈奴》的创作历程及其背后的故事,再现了陕北边陲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和一代又一代人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被誉为浪漫派文学“最后的骑士”。
匈奴是一个崇拜狼的草原游牧民族,勇猛彪悍、骁勇善战,曾以铁骑征服了广袤的土地,也曾在陕北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策马游疆,留下深深的足迹,通过高老师的娓娓讲述,让我们共同领略陕北文化的艺术魅力。讲座现场更是座无虚席、掌声雷动、发人深思吸引了全市各企事业单位、文学爱好者纷纷前来听讲,很多人表示意犹未尽。
讲座现场视频
视频拍摄剪辑/惠紫婧 付昭华
高建群与文学爱好者互动
文学爱好者:
高老师,您好,欢迎您再次来到学习书院,请问您《最后一个匈奴》的这本书的书名由来?
高建群:
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是以另外的一种形态存在着的,这形态就是,每当那以农耕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明,走到十字路口,难以为继时,于是游牧民族的踏踏马蹄便越过长城线,呼啸而来,从而给停滞的文明以新的“胡羯之血”。这大约是中华古国未像世界上另外几个文明古国那样,消失在历史路途上的全部奥秘所在。
文学爱好者:
大家都知道,延安是革命圣地,想知道高老师有没有把陕北当作您创作的根据地?
高建群:
出生在关中平原的我对陕北情有独钟,我把自己的写作和思考与三条河紧紧地关联到一起,我度过了卑微和苦难少年时代的渭河,在岗哨和马背上把青春年华抛洒的额尔齐斯河和我走向成熟、成功的延河。正是这三条河构成了我文学作品的主要源泉和根基。
讲座结束后,高老师还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现场签售,签售场面更是火爆,跟随我们的镜头一起去现场看看吧!
通过此次讲座,大家一致认为传承并弘扬陕北文化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延安学习书院将继续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专题学习活动,为延安市营造良好的书香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