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鬼节”,朱元璋为何要将一截牛尾插在山坡上?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贫寒,从小就给地主家干活,只为了有口饭吃。
这一年的中元节之夜,也就是农历的七月十五,民间俗称的“鬼节”。小朱元璋结束了一天的劳作,刚要休息,地主就把他拎了起来,让他去放牛。
可这大晚上的放什么牛啊?人地主说了,“马无夜草不肥”,没辙,谁让他穷呢,就算有再多的牢骚也只能照办。
可这朱元璋既然能成为一国之君,自然不是好惹的。他领着长工们从厨房偷了把刀,把牛给宰了,用火烤了,美美吃了一顿。
转眼间,天已经蒙蒙亮了,一个个肚子溜圆的长工们这才开始发愁,如何跟地主交代,只怕是以后的日子更难熬了。
这时,朱元璋站了出来,他让大伙把剩下的牛肉藏起来,把牛尾插在山坡上,然后慌慌张张跑到地主家里,呜咽着说,“牛钻到地底下去了”。
地主自然不信,连忙上山一探究竟。爬上山坡后,果然,地面上只露出了一截牛尾,地主见状就拉住牛尾使劲往外拽。据说,当时,
地底下居然传出了牛的叫声,地主一屁股坐在了地上,手里还拽着一截牛尾。
地主十分气愤,声称挖地三尺也要把牛给找出来。结果,自然是一无所获,因为牛早已进了朱元璋他们的肚子里。地主只好自认倒霉。
据说,后来,人们为了纪念那头牛,感谢它为穷人谋福,就把农历七月十五称为"牲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