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丰碑长青 3
文/三木秉凤(周凤森)
王芳抓周
(3)

不知不觉一年又过,1943年的春天似乎比往昔来的更早了一些。正月未出,华堌村北面的万福河里就已水暖冰释,清波荡漾,几只野鸭嬉闹在河隈深处拍着翅膀,互唱对鸣,两岸杨柳裸枝随风依依而动,沃野大地草色若有若无,隐翠欲苏,刚刚飘过的一阵濛濛春雨,似乎将整个华堌村没入云波浩渺之中。王芳降世,隆门添丁,确实为王家大院带来了无限风光。自从新年春节以来,也许王芳是长孙之故,你抱我逗,惹的老老少少疼爱有加。只听见西厢房王儒堂屋里整天都欢歌笑语的喜庆祥和中度过。这大院中王家兄弟三人,王廉堂是老大,当下正处于有女无儿之困,西厢传来的阵阵笑声令王廉堂心中很不是滋味。寒阳西落,寡寡淡言的王廉堂饭后就躺在坑上辗转反侧,郁闷烦躁,忧虑重重。贤慧聪颖的媳妇杨玉芹早就看出男人的这点心事,她轻声细语地安慰着丈夫:“廉堂,我知道你想要个男孩,咱们年龄都不大,明年,我也给你添个男丁”,王廉堂叹了口气,又似乎无可奈何地说:“我是王门长子,咱爹从小就将王家的希望寄托在我身上,省吃俭用供我学堂念书,可我寒窗六年,却一事无成地回到村里,本来脸面少色,如今咱王家大院的长孙又落在老二家,这几个月,里里外外我都感觉都有些抬不起头来!” 两人夫妻多年,杨玉芹对丈夫早已知根知底,听完王廉堂的话,媳妇又向他身边靠了靠,抱住丈夫的肩膀说:“廉堂,其实俺也喜欢男孩,也想给王家添个男娃,可我咋就不争气呢!” 杨玉芹既像是自责又像是安慰什么。王廉堂说:“玉芹,这几天我听到西厢房传来芳侄的笑声,总感觉心事忡忡,吃不好睡不稳的,似乎有个念想萦绕在心头,我是长子,王芳是长孙,咱们能不能把王芳过继到咱们门下?”杨玉芹沉默了一会, “那倒也是好事,长孙到长子在一个门下,也符合情理,不知道咱爹娘和二弟夫妻有啥想法?我看见二弟妹带着王芳在院子里玩耍时,母子俩亲昵劲儿,苏颖她能舍得这个宝贝儿子吗?我们见了爹娘二弟他们也确实难以开口。”王廉堂深深呼了口气说:“我们兄弟三人都在一个大院,从小就亲如一人,我是长子,肚子里有些诗书,不管爹娘还是二弟夫妻都望子成龙,他们都希望王芳未来长大能有出息。如果过继到我们门下,我会全心全意地从小教他读书,让他学有所成。这事我反复思忖过,大家应当会同意我的想法。”杨玉芹说:“好,明天你先去问问咱爹的意见,俺觉得爹准同意,别再多想了,我们快睡吧”。
第二天,王廉堂一早到了正堂,随便找个话头,又不知该如何引入正题,最后鼓足了勇气说:“爹,我想与您商量个事!” “廉堂,有啥直说,你一大早过来,我就知道有事!别吞吞吐吐藏着掖着!”王俊亭一边穿着秋衣一边对儿子说。王廉堂瞅了一眼父亲,“爹,我是长子,辜负了您的期望,也没给王家添个长孙,自从老二家添了王芳,我就多了一重心事!爹,昨晚俺与玉芹商量着,能否把王芳过继给我们,俺会把他培养好!这样,长子长孙在一个门下,对外也好说话,我也有脸面。”王廉堂一口气说完,忐忐忑忑地盯着父亲。王俊亭坐在坑边上,轻声叹了口气,“廉堂,从小我和你娘就对你最好,家里省吃俭用只供你一人读书,我也希望长孙生在长子之下!俗话说,知子莫若父,咱过年时全家高高兴兴的,唯独你喝着闷酒,一言不发,我和你娘都看出你的心事了,长子长孙落在一个门下,当然是件好事,爹让你去学堂念书,你肚子装了些文墨,你家玉芹又是个明理懂事的好媳妇,如果将王芳过继给你们家,我也知道会抚养教育的更好,将来会更有出息,这事我当然没意见,王芳在你们兄弟俩谁的门下,还不都是我的长孙!这样,饭后你带着玉芹去找你二弟家商量下,就说爹已经同意了这件事”。
王廉堂明白爹爹的意见后立即回到东厢,对媳妇杨玉芹说:“咱爹同意咱们的想法,不知二弟夫妻他们会咋样,爹让咱俩一起去趟西厢房征求二弟夫妻的意见!”王廉堂夫妇似领了爹的圣旨,多少有些底气,饭后王廉堂带着媳妇径直走入二弟房中。让王廉堂大感意外的是,王儒堂夫妻竟然爽快地答应了这件事,“大哥大嫂,俺和媳妇早就有了这个想法,二弟俺是个文盲,就跟着您识了几个字,咱家就数大哥您有文化,俺二人也知道,王芳这孩子只有跟着你们过,你们定会全心全意地教育他,他将来才会有出息!这才是咱们王家的大事!”从此,小王芳就住在了伯父伯母家,王廉堂夫妇将小家伙视为掌上明珠,冷了加衣,饿了喂食,知寒问暖,疼爱有加。
春去秋来,小王芳一周岁了。过去中国农村有个习俗,孩子一周岁时要举行“抓周”仪式,也就是在床上或桌子上摆上很多象征性的物品,如算盘,毛笔,印章,书籍等让小孩去抓,孩子抓到什么,就意味着孩子未来可能走什么道路,入什么行业。抓周,在有些地方称拈周或试周,其实这种习俗,在民间流传已久,它既是小孩周岁时举行的一种预测前途和性情的仪式,也是第一个生日纪念日的庆祝方式,这属于传统的诞生礼仪,其核心是对生命延续、顺利和兴旺的祝愿,这反映了父母长辈对子女儿孙的舐犊之情,虽然具有家庭游戏性质的味道,但其产生的寓意又可能成为家庭启蒙教育的方向。
王芳满周岁这天,也正是蹒跚学步的时候,大媳妇杨玉芹领着小王芳一斜一扭地走入正堂。大人们早在正厅八仙桌上摆满了花花绿绿的各种物件,文武具备,王芳盘坐在桌子中央,好奇地看着各式各样的“玩具”,他一伸手就抓到一本书,王廉堂笑了,“这孩子聪明,将来是块读书的料。”然而,小王芳似乎还不满足,又侧了下身子,另一只手紧紧抓住一把木刀。王俊亭一看也乐了,“我这长孙未来还喜欢舞枪弄棒,想做个梁山好汉不成?”老伴听了也附合着说:“唉,这个兵荒马乱的年头,俺孙子身上学些武艺,遇到事就不会吃亏!”王廉堂看了看王芳手中的书和木刀,似乎胸有成竹地说:“爹!娘!说不定王芳是块文武双全的料,没准呢,将来出将入相呢!”这次王芳抓周,直逗得满堂乐开了花。
王杰成长的历程果然证明,他从小读书出众,等长大以后又参军入伍走上投笔从戎之路。如果说生命是一种机缘巧合,还不如说是一种命中注定!中国古老的易经文化将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进行了规律性梳理,犹如计算机的程序一样进行编排,人类历史、国家历史、个人历史等,表面看来似乎是接花移木中偶值林叟,其实冥冥之中自有天道法则包含其中!只是人们不愿相信这些自然法则而已,有的还用“人定胜天”去对抗“道法自然”。我们每个人在呱呱落地的一刹那间,天地阴阳所赋予给他的先天之气就已注定,这就是一切生命诞生时的所谓八字,生命“程序”由此编好!只是人们不愿意将这些由无数偶然事件垒彻铺就的道路,看成是“道法自然”的必然结果而已。在这个盘根错节的王家大院里,祖孙、兄弟、
祖孙、兄弟、叔侄、婆媳、妯娌等错综复杂的宗族关系其实就是中华民族的千万年来家庭关系的一个缩影,一种重男轻女又崇尚文化的家风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万年香火,代代薪传。中华文明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外国人还真的搞不明白,因为在中华文明的骨子里有两样东西永恒支撑着这个古老文明的脉络,永远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并且成为中华民族的特有基因,这就是宗法与文化,文化寓于宗法,宗法承传文化。它们相互缠绵渗透,最终演化成宗族家风,乃到国风!慎终追远,叶落归根,这就是宗族认同,这也是民族文化认同,这更是中华文明的认同。千万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教育一脉相承,我们通过文言手段阅读着几千年前的四书五经,思想观念传承不绝,这就是文化认同与宗族认同!同时也凝练着中华骨干文明的强大内因。
有人说,如果要消灭一个民族,首先要消灭这个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历史就是家国与宗族的演化发展史,文化就是民族文明的灵魂纽带。回顾日本侵华时期,他们在伪满洲国及敌占区推行日式教育就是为了割断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命脉,割断中华民族的文明认同。世界历史中许多民族消亡并不是这个族群消失了,而是这个族群的后人对自己的民族历史与民族文化不再认同,从而并入其它民族!甲午战争之后,日本人在台湾开展“日式”教化五十年,导致当时出生的许多台湾儿女至今不肯认同中华民族的文化与历史,这也从另一侧面证明了文化教育过程就是民族灵魂洗礼与认同的过程。

【世界大同文化传媒】由三木秉凤先生创建,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为遵循中央十九大精神,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并于2016年6月组建文化群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于2017年 2月组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并开展征文活动。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复兴,从文化复兴走向文化繁荣,从文化繁荣走向文化普世!承担起一代文人的责任!
自建队以来,不断地吸引全国各地有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包括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个媒体。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参与其中,让我们这支文化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让中华文化光耀四方。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