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风快事讯:(毕俊杰、项新宣)5月8日,河南省项城市两会召开,第一位走进两会会客厅是一位杂技学校的校长,他是……余帅!余帅的名字也不胫而走。

余帅出生于1962年,项城市秣陵镇人,河南省“余家杂技”第十二代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杂技家协会“德艺双馨”会员,中国杂技家协会剧团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杂技家协会常务理事,周口市杂技家协会名誉主席,现任河南省余家杂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和项城市杂技艺术学校校长。
余帅出身杂技世家。余家杂技至今已有240多年历史。余帅从小聪明伶俐,酷爱杂技艺术,6岁开始跟谁父母学习杂技基本功,11岁正式拜余家杂技第十一代传承人舅父张金铭为师,系统学习余家杂技祖传功夫。下学后,先后到开封杂技团、北京杂技团、洛阳杂技团学习深造。1983年元月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身怀绝技经过商海闯荡的余帅放弃城市户口果断返乡,领其兄妹六人组建《项城市越野杂技马戏团》,跻身于国内外文化演艺市场。在短短的十几年内,他率领的团队很快由一个团发展到八个专业分团,常年活跃在文化市场上,被上级领导誉为“永不沉没的联合舰队,”成为豫东杂技界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国内杂技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余帅在率团创业发展中,深感后继人才严重不足,面对国内外杂技演艺人才匮乏的状况。他高瞻远瞩,于2005年聚合6兄妹的力量,投资2740万元,在项城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创建了一所占地38亩,建筑面积8300余平方米,环境优美,教学和练功设备齐全的杂技艺术学校。
由于受旧的传统关键影响,学校招生十分困难。由于学校所招收的学生大多是孤儿、单亲和贫困家庭,国家虽然为学校核定了收费标准,每生每年学费12000元,但向他们又能收什么呢?于是,他们兄妹决定对学生免收一切费用,免收生活费、学费和医疗费。仅此一项,学校为学生每年平均投入200多万元之多。
钱从何来?公司走的是一条“以企养校,以校促企,企校一体,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公司为学校进行了投入,学校为公司培养了人才,壮大了产业队伍,实现了产业队伍利润的增值,达到互惠互利,双收双赢的办学目的。同时学校还由毕业学生组建新的演出团队,进行自我创收,逐渐减少公司负担。这条路走成功了,学校管理规范,兴旺发达,公司后继有人,生机昂然。学生经过学校培养,陆续走上艺术舞台,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德艺双馨”的新生力量。
“学校是我再生父母”孤儿王肖杰、王鹏辉逢人就夸。他们是项城市官会镇申庄村人,从小失去了父母,2012年8月4日,从孤儿院来到学校,在老师和教练亲切关怀和教育下,人小志气大,学习努力,练功刻苦,进步很快。现在姐姐17岁,弟弟14岁,均能登台走出校门。

在学校提起“三黄”,无人不知。指的是黄太平、黄和平、黄乾坤。他们是项城市贾岭镇闫老寨村人。他们在家时,其父黄中原因事服刑,母亲出走,由爷奶养活,爷爷病逝后,家庭重担全压在奶奶庞金一人身上,步履维艰,生活难以为济。杂技学校办起来以后,他们如逢春雨,兄弟三人先后来到杂技学校学艺解困,老大黄太平,2006年入学,现年23岁,现已学成毕业留校工作,月工资7000元,加上学校承担的个人生活费用1500元,实受益8500元;老二黄和平,2008年入学,现年21岁,现已学成毕业,在校带薪服务,月工资5800元,加上学校承担的个人生活费用1500元,实受益7300元;老三黄乾坤,2012年入学,现年19岁,现已走出校门顶岗实习,每月零花钱4600元,加上学校承担的个人生活费用1500元,实受益6100元,三人净得薪酬17400元,加上学校承担的生活费用,每月实受益21900元。为了照顾其家庭困难,学校又聘请其奶庞金担任生活老师为学生服务,又领取了一定酬金。其家庭一下子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幸福舒心的日子。
学生陈复岗,现年18岁,项城市丁集镇陈庄村人,2010年入学,其母痴呆,父陈新志残疾,家庭特别困难。陈复岗学成毕业后,随学生演出团队在西安市带薪服务,成其家庭唯一能挣钱的人。
办学十余年来,余家杂技学校已为社会输送1000多名“德艺双馨”杂技演艺人才,且解除了他们的家庭困忧。

接受记者采访时时余帅说:学校以“德艺双馨”为目标,专业培训与文化教学同步,精心施教,科学育人;校内训练和校外实习相结合,探索到了一条扎实而又富有成效的育人之道。公司在发展规划中,又投资数千万元建立了马戏动物驯养基地和国际马戏大篷生产基地,运营状况良好。
据了解:余家杂技艺术投资2600多万元兴建的第二综合楼已破土动工。一个创新性的民营文化企业,在豫东大地上正绽放着绚丽的奇光异彩。
余帅,为您点赞!艺术扶贫的道路还很长,但记者相信,项城这面“帅”字旗您一定会打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