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醉美江南
散文
文/郑虹刚
江南烟雨缠缠绵绵的,留下了一串串如雨花般的脚印。
秋风酷爱着山清水秀的妩媚。用一颗红灿烂的心吻靓了绿野田园。一片片的红叶如同少女的红唇,随着风儿的吹动热吻着我的脸颊。
我踩黄金叶铺就的郊野小道,去寻觅我曾经在红尘路上的伊人偶遇。
细雨砸碎了姑苏石拱桥上的积水,油纸伞下那一双红鞋、一对赤脚把泥咛都挤压的出了水花。哦,一对倩影已成诗,怪不得江南不仅出奇葩,还有那温柔女子如若水的情丝。

美,一艳靓天下。醉红了太阳,醉韵了太湖,醉甜了一对红颜遨游天空的比翼鸟。青悠悠的小草摇曳露珠露笑靥,鲜红红的花瓣妩媚抓靓了眼。幻觉中我把小草化成我的小鸟伊人;意境中我把红花当成我的邂逅心上人。神奇的大自然养育了千花万艳,也培养出了我痴情偶遇玫瑰花的芳香。
雨儿滴答滴答的,闻一芳樱花馨香入胃蕾,醉一缕秋风萦绕在心魂,吻一念心花韵事入秋梦。今晨的天不知怎么了,如同一个失恋的少女把这愁云阴天都要哭出了个逢。江南女子的钟情令人起敬,为情她们可以哭的天空都为她流泪。猛然间,我似乎有一种预感,我正在寻觅的那个她,也一定在等我流出了一滴滴相思我的泪。
我轻摇慢摆着秋裤的脚步,把她一身的妩媚,一身的丰韵,一身的风情万种。随着烟消云散,紧紧的抓入了眼,抓入了心,抓入了魂牵梦绕的爱恋中。

江南烟雨如画笔,一鲜一韵总关情。秋装着墨宝旗袍,树穿着红霞短裙。手撑着油纸伞的艳丽,倚扶在小桥流水间。一幅小画入宣纸,一首小诗吟雨滴。如歌如画,赏心悦目。青丝点眉线,明眸若水情,含泪脉脉羞,温润如玉色。似乎是我心中那个意中人,已经与秋韵美色融一体。

常言道: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可痴情的我却一日不见,思念如疾,“一寸相思千万绪,心间没个安排处”。所以我才千里迢迢来,追随江南烟雨和秋月,来安放我的多愁善感一颗心。即到江南,她是否也在找我?一日不见君,细雨敲眼窗,“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到天明”。所以,我才避开熙熙攘攘的人群,在暗夜里啜饮孤独;一日不见君,“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所以,我才固执的四处寻她千百度,等她也为我的憔悴怜爱流思雨。
细雨起雾霾,淅淅沥沥涌情烟,碎雨朦胧不见晴。不知江南画俏风景为谁美?却美靓了雷锋塔上仙姑那双抛眉的眼。

江南的秋,烟雨茫茫的不知迷倒了多少人。草木葳蕤的江南,气息芳润的不知折服了多少颗心。多愁多情的江南,不只是流淌着诗情画意,不只是艳遇才子佳人,不只滋生离情别绪,更生长一种潮湿妖艳的香菌,叫做思念甜点的心。
秋韵红叶轻摇窈窕的身段,走一段俏丽又风情的时光,哼一曲江南小调,甜歌唱醉了河中的鱼、漫舞美艳了莲池的花。
云儿空中舞梦痴,鲜蒸雾花拥佳丽。一抹浅香秀瘦笔,红颜家书诗成行。雨花不知娇花羞,千亲万吻痴花心。送秋波,闪电电,一声声雷声如爱声,那朵小花不含羞,那朵小花不动容?如梦如心愿,爱诗出花恋,宠词宠佳人。诗还是那首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词还是那首词,“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这诗流入了小桥人家,这词溶入了江南烟雨。荡漾在清池柔波中,甚是好看,分外妖娆。
梦里相思几许愁,许一段金色的梦愿。淡淡雅雅绽相思花香,在秋风红尘路,吻墨香伊人一头乌发流水情。携美的并蒂莲的心愿,把幸福的时光存储在两颗心间。梦中一池荷红随风灿灿,我与君倩影迎风,在花中起舞。这一段舞,如梦如幻,如膝如胶,动情而又婉约。

在烟雨中秋红尘中,惊觉自己情感越来越痴,情已成呆无药可救。无论是美好的,圆满的,还是不好的,残缺的。我想,这都是生活五线谱上跳动的旋律,该有就必须有,没有的就是想造个音符,也许都很难。因为一颗易感的心,会对热爱的情感世界多些触摸,会对热恋的缠绵多一些懂得,多一些的了解。专铸于心,铸造情感浪漫的辉煌。
昨晚这个中秋,明月不知那里去,愁云含泪雨滴滴。这一天,太阳想照不照的,月亮似圆不圆的,雨爱下不下的,叶要落不落的,都与情缘无妨。你看,美丽的秋,她都按时准点的如约而至。并时热时寒,画山描水,仿佛是想把人间的真情中的爱都写成诗、刻成疾,一芳永逸甜在秋天硕果里。

忙忙碌碌红尘路上的喜怒哀乐,有鸟鸣悦耳,有花开赏目,也有风情万种的秀餐。对人生的美,生活的趣,大自然的多姿百艳,我敬畏于心。闲暇时,于寂静处慢慢翻阅领悟。渐渐懂得,人生该灿烂时就灿烂,生活能起舞时就起舞,情缘该唱歌时就放声唱歌,便是人生一场最精彩的演出。
江南烟雨,画中出倩影,你让我陶醉在荷红睡莲里,小桥流水潺潺里,油纸伞旗袍美韵清香中!
面对着痴情我的江南秋雨的热恋,还有那个曾经偶遇而却还没有谋面的江南少女的情怀。我不知道是否要把根植入在江南烟雨中,还是要重新回到北国大漠再唱那首无人能听见的恋歌。此时,我真的有点后悔,早知今天有这般醉人馨香的一方盛宴,我真的不该来江南来做这个甜甜的梦……

简介,郑洪刚,网名笑面人生,笔名上善若水。现在新疆哈密市。我喜欢读诗,想把自己的灵魂植根在诗词里。偶尔小酌诗歌的酒,时而品品词韵的茶。向名家学习,为诗山词灶,勤培一锨土,多添一把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