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河洛文化,传承华夏文明。2020年4月10日下午,开展河洛文化调研座谈会。洛阳慈善总会副会长、秘书长蔡红光,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博士、洛阳河洛文化研究会会长薛瑞泽,康世集团董事长康望标,洛阳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河洛文化资深学者孙钦良,中国新闻社洛阳负责人孟庆梅,人民日报《民生周刊》、河南区域中心副主任刘华军等人出席座谈会。

文化是民族重要的东西,文化自信是民族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基石。洛阳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河洛文化资深学者孙钦良提到,对文化的解读应结合我们的社会形态和个人经历,特指一些文学、艺术、教育等。河洛地区最早进入文明的摇篮,具有延展性。指出河洛文化的核心就是洛阳。并以洛阳牡丹为例阐述了河洛文化研学的意义和重要性,牡丹自古就有许多文人墨客为它的美丽所折服,唐朝的大诗人李白曾有诗云“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佛槛露华浓”。有“诗豪”之称的刘禹锡《赏牡丹》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还有诗佛王维的:《红牡丹》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这只是他人的眼中牡丹的景色,并不是自己的亲身感受。
(河洛文化资深学者孙钦良)
洛阳牡丹作具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中华传统的特色,而河洛文化也是具有鲜明特色并在中华古文化的产生、发展和形成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地区性传统文化。它素称中华文化之核心,华夏文明之源头。而位于中原地区之中央的,就是以古都洛阳为核心的河洛地区,在炎黄子孙的心目中,便形成了“洛阳是中心”的思想观念。作为地理中心、政治中心、文化的中心、教育中心,不但充分满足具有“中心性”这一特点的所有条件,而且还表现的更为显著。
河洛文化研学作为洛阳的特色都需要我们去寻找去发现去探索他们的精髓和奥妙,而河洛文化研学就是深入探究其内在含义,使之深入人心、发扬光大。使河洛文化研学在河洛大地绽放出美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