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还是金融,只是加入了互联网的元素,在表现形式上与传统金融不太一样,互联网金融具备了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共享”的精髓,乘上互联网的东风,金融交易成本更低、覆盖面更广,效率更高,也因为这些新兴特点符合了现代人的需求,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很快,监管有所缺失,管理还不够完善,也因此风险要比传统金融大。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带有浓厚的互联网色彩,有众筹、P2P网贷、第三方支付、数字货币、大数据金融、金融机构、金融门户等。我们最为熟悉的是众筹、P2P网贷和第三方支付。P2P是目前发展最快的一种模式,我国自2007年拍拍贷出现后P2P网贷急速增长,不过问题平台数量也相应增多,征信仍然是P2P平台建设的重点。众筹的模式有股权众筹、债权众筹、奖励众筹和工艺众筹四种形式,我们平时在网上见到的公益捐款部分就是通过众筹的形式,但是目前国内还没有具有代表性的公益众筹平台,基本上都是依托于权益类众筹平台而存在和发展;奖励众筹又称回报式众筹或者预购式众筹,是指项目发起人在筹集款项时,投资人可能获得非金融性奖励作为回报,京东、淘宝和众筹网已经进入奖励众筹的第一梯队,未来奖励众筹将朝着服务一体化、主体多样化和平台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国家的重点监管在股权众筹,将成为股权投资领域的有效补充。第三方支付是通过在收付款人之间建立中间平台来盈利的模式,未来可能成长为一种以支付为基础的新型的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的核心在于风险控制,无论是国家对其监管也好,还是企业自控也好,抓住风险控制这一点,就能避免互联网金融朝着野蛮生长的态势发展。
真正聪明的投资人不会被无线互联网的外衣所误导,他们真正关注的方向,肯定是以金融技术为线。实际上,有些创业团队说自己是互联网金融,但是扒开互联网衣服,看看核心技术就懂了。
互联网金融中,互联网只是一个工具,但国内舆论对“互联网金融创新”的理解过分强调对互联网的使用。实际上,整个金融服务行业投资的大机会由两个因素导致,一是“金融技术创新”,第二是“金融管制放开”。
金融技术创新这里,比如P2P ,其实真正做得最火的几家公司比如宜信、人人贷,核心是一些非常复杂的算法,包括如何做风险控制,包括支付怎么把一个贷款分拆成几十份等等,跟互联网没有太大关系。互联网其实只是整个大金融创新里非常小的一块,主要功能是向潜在投资人营销。
再比如“供应链金融创新”,其实是个针对企业级应用的商业模式,它最开始是对银行,然后针对企业级客户,那它要求非常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首先要拿到客户供应链信息,然后重点是去做分析,做一个更好的信用分析报告,然后提交客户。
银行原来也有这个处理能力,但银行主要是处理大单,小单它处理不了,那你要把小的这个需求做好,关键本质又是技术。所以其实这是技术的创新,再加上管制放开,是这两个因素导致整个金融服务这样一个大规模机会。
整个金融行业的真正机会都在这里,但现在国内任何流行事物都希望和互联网沾点边。从企业融资角度讲,创业者可能会觉得一旦有无线互联网、有移动概念,会让投资人觉得更有吸引力,但其实投资人的想法是:在概念上标个标签也无所谓,但关键要认清楚,互联网只是其中很小一个部分,更大部分技术门槛还在技术层面。
当然互联网营销做得好,也可以成功,比如阿里巴巴做余额宝,它纯粹是用支付宝这样一个支付工具通过互联网推广传统的货币基金(天弘基金)。从产品设计到基金管理,它都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东西,但它在用互联网做推广和促销,获得了非常大的成功。余额宝是一个彻底百分百的互联网金融概念,但你要回到它最根本的东西,基金是否能够获利,还是得看产品设计和后面传统的基金是否能够管理得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