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路历程》连载(三十六)
作者:张坚
参观三处革命纪念馆
2016年7月1日,是个不平凡的日子,是举国上下庆祝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纪念日。在这一天,土洞村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四十多人,前赴马栏、照金及习仲勋革命纪念馆参观学习。
在这三个革命纪念馆,我们全程参观了无产阶级革命老前辈及革命先烈,与敌斗争的艰辛历程、英雄事迹及他们建立的丰功伟业。同时仰视了高大雄伟的“照金革命烈士纪念塔”,使我们深受教育,感慨万千。
照金和马栏苏区是中共陕西省委和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的所在地,它是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的活动中心,是红二十六军的后方基地,是在中共陕西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由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同志创建起来的,它是1935年2月中央和各路主力红军长征会宁会师后的落脚点,后与陕北根据地统一扩展为西北革命根据地。西北革命根据地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唯一保存完整的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是八路军出师抗日救国的出发点,也是讨伐蒋帮解放全国的发动点。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照金、马栏苏区又是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是开展对敌斗争的最前线。在中共陕西特委和陕甘宁边区革委会的领导下,发动群众,不断壮大地方武装力量,扩建游击武装队伍,和敌军及敌特组织开展殊死斗争,为把守苏区南大门,保卫陕甘宁边区的军事发展和经济建设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1935年习仲勋主持扩建关中游击武装队伍,建起多支游击支队,主要以礼泉五凤山为中心,活跃在礼泉、乾县、永寿、彬县一带,打击敌特组织,保卫党的地下活动,发展壮大党的地方组织,为革命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习仲勋革命纪念馆,我们看到习仲勋同志为革命所做出的卓越贡献,非常伟大。他是个了不起的革命人物,他的聪明才智是超凡的,他的革命信念和战斗精神是无比的。他十多岁投身革命,二十一岁就担任陕甘宁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称他是娃娃主席。后又历任陕甘宁边区革命委员会副主席(周冬志任主席)、陕甘宁绥联防军司令部政委(贺龙任司令)等领导职务。在这革命斗争的征途中,他具有红色传奇之说。解放战争期间任西北野战军司令部副政委(彭德怀任司令兼政委),经略西北,为解放大西北立下汗马功劳。解放后任西北局书记,主政西北,为西北民主革命、社会建设呕心沥血,誉满一方。后到中央工作,历任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多谋善断,参政勤政,人称国家事业的好参谋,国务院的好管家。文革受到冲击,停职多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复职,首任广东省委书记,主政南粤,倡建特区,为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开创了先河。后又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他海纳百川,情系中华,为国为民,鞠躬尽瘁,奋斗终生,为我们树立起学习的榜样,建立起一座革命的丰碑。
他的夫人齐心在他的塑像身背写下他的人生写照:天天奋斗,天天快乐;奋斗一生,快乐一生。
这次参观学习,给我们全体党员上了一堂生动的革命理想信念和革命传统教育课,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得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没有革命老前辈、革命先烈们出生入死,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英勇奋战,就不会有新中国,就不会有今天国强民富的大好形势。他们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发扬,他们的革命理想和信念及深厚的革命基因,我们必须永远传承,他们开创的革命事业,我们一定要再创辉煌,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遂赋七言六句:照金金光照四方,马栏奇人育骏马。革命英雄刘谢习,创建陕甘根据地。红军长征落脚点,立足陕北固如磐。坚守苏区南大门,军民共建大后方。出师驱逐敌日寇,扭转乾坤灭蒋帮。英雄奇迹千秋载,后坤继承建强国。
2016年7月2日作
作者简介:
张 坚,礼泉县西张堡镇土洞村人,1937年10月生,中共党员,1955年5月参加工作,1997年12月退休。先后在乡政府、县委农工部、县农业局、县革委会生产组、山区工作领导小组、农业区划办、农村改革试验办等部门及建陵公社任职工作。当选过县党代表、人大代表、第五届县委候补委员。在岗期间,贯以清正勤奋,忠党敬业,求真务实,不鹜虚声。退休后,本色不改,勤劳不息,建园务果,看书习文,《心路历程》留踪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