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济南自古是诗城
陶玉山
济南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那是没有任何异议的。早在六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片热土上繁衍生息。汉代设为济南郡,从此有了“济南”这个名称。自古济南以“泉城”、“泉都”闻名于世,明泉胜景把济南妆点得魅力独有,分外妖娆。李白、杜甫、苏轼、苏辙、曾巩、元好问、赵孟頫、王士祯等历代大家或旅游或工作在此;李清照、辛弃疾、张养浩、于慎行、李攀龙等耳熟能详的名人就是出生在济南。历代名人大家对这座城市的风光风情赞吟不绝,留下了汗牛充栋、数不胜数的传诵千百年的诗篇,为济南自古是诗城提供了佐证,更使得济南这座北方城市有了“潇洒似江南”的美誉……
诗城济南最早的诗人是谁呢?据专家考证,这是生活于三千多年前的一位名字失逸的谭国大夫,他的名为《大东》的诗篇就被收入到我们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大东》这首济南最早的诗篇也反映了泉城的自然特点,其写作水平之高为文史专家赞赏不已。

据资料记载,一生放荡不羁、超脱如仙,读书之余喜欢到处游玩,欣赏名士大川,领略风土人情的“诗仙”李白先后四次到济南,可谓与济南有不解之缘。游览历城境内的华不注华山,“下笔豪迈,诗作传神”的“谪仙人”留下了“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这一令人遐想神往不已的千古妙句;与友人泛舟鹊山湖,李太白被眼前的勾魂美景深深震撼了,激情澎湃,诗兴大发,信手写出了“湖阔数千里,湖光摇碧山”,“遥看鹊山转,却似送人来”这语浅意深的诗作,更让我们后人知道了千年前的鹊山湖是多么的壮阔雄伟浩瀚无垠。
如数家珍般说起描写咱们济南的诗篇名句,不能不先说“海内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名句的作者“诗圣”杜甫。当年诗圣来济南时,兴之所至,即席疾书写下的题为《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这首短诗,让历下亭声名鹊起,成为历代名家学士咸集,言情抒怀的妙处。其实,当年杜甫所说的历下亭在现在的五龙潭附近,北宋之后,历下亭几经搬迁。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当时的山东盐运使李兴祖在大明湖中利用宋人修建的环波亭废址,建造了历下亭,题为“古历亭”。1748年,乾隆来济南游历大明湖时,题写了“历下亭”匾额,才使得这座千年古亭恢复了其最初的名称。在历史上,作为古明湖的一处重要建筑,环波亭是相当有名气的,“唐宋八大家”之一,曾任职济南的大文豪苏辙曾经写过题为《环波亭》的诗,其中有这样的美句:“凫鸟聚散湖光净,鱼鳖浮沉瓦影凉。清境不知三伏热,病身惟要一藤床”。从中不难看出当时的环波亭是多么的幽静怡人又凉爽。
“济南山水天下无,楼阁人家尽画图。烟雨半城秋半顷,垂柳多处是明湖”。清代诗人王文骧这首诗形象逼真地描写出了当时大明湖在济南所占的面积和地位,同时也说明了济南这座城市的特点。与“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副对联有异曲同工之妙。那种“湖岸泉畔万垂丝”的美景勾人心魄,回味无穷。
作为济南的主要景区之一,大明湖是历来为人游览,为人称颂赞赏的。而谈到大明湖,就不能不谈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这位曾经执政济南将近三年的父母官。过去的大明湖名为“西湖”,又为“四望湖”。常年久雨成灾,湖水泛滥。曾巩到位后,审时度势,疏浚河道,建造北水门,使得湖水注入大清河,彻底解决了水患顽疾。曾巩的丰功伟绩让济南人牢牢铭记在心,并建南丰祠作为纪念。

曾巩在济南“知齐州事”的两年多,不仅为济南的建设发展居功至伟,而且还写了不少和济南有关的律诗,遗留下弥足珍贵的墨宝。曾巩的诗歌成为研究济南历史变迁不可多得的资料。他的题为《百花台》《芙蓉台》《被渚亭》等短诗,为早就淹没于历史中的现在大明湖一带存在的台亭提供了最好的资料这件事,就是很好的例证。
“问君何处避炎蒸,十顷西湖照眼明。最喜晚凉风月好,紫荷香里听泉声”。这是曾巩题为《西湖纳凉》的诗。直白平述,似淡而深,情韵悠长。真的是“字为心迹,诗为心声”。读来感到格外亲切。在“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时阅读这首诗,真得会有心静自然凉,一扫暑热的作用,实为炎热夏天避暑诗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写出“一蓑烟雨任平生”“人间有味是清欢”的大文人苏东坡和咱济南也有交集的。“济南春好雪初晴,才到龙山马足轻。使君莫忘霅溪女,还作阳关肠断声”。这首《阳关曲》就是苏轼在熙宁十年(1077)到济南探望其弟苏辙时写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那种本性使然的洒脱随意,以及兄弟两家阔别多年,一朝团聚,无限欢欣的心情,很有感染力,穿透力的。让人读了深受影响,过目不忘,对大文人的理解敬佩无意中又多了几分。而因为欣慕济南主动申请任职济南,作为齐州掌书记、在济南前后工作居住了三年的苏辙更是写下了许多盛赞湖泉之美的诗作,其中《灵岩寺》一诗中有这样的赞叹:“青山何重重,行尽土囊底。岩高日气薄,秀色如新洗”。苏辙不愧为名列“唐宋八大家”的名家。寥寥二十字就给我们描述了一副生动活灵活现的画卷,读之让人的心灵如同得到洗礼净化一般清澈透明。

济南的曼妙风光山水湖泉,让历代无数文人墨客折服倾倒。这其中就包括曾经写出“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震古烁今名句的金代大诗人元好问。他不仅写出了《济南杂咏十首》这不乏溢美诗句、歌咏济南的诗作,更是留下了“日日扁舟藕花里,有心长做济南人”,“诗在鹊山烟雨里,王家图上旧曾题”,“匡山闻有读书堂,行过山前笑一场。可惜世间无李白,今人多少贺知章”等传颂至今的名句。元好问的《题解飞卿山水卷》一诗,更为有“羡杀济南山水好,几时正作卷中人”诗句而历来为济南人由衷尊重敬仰。
我们大家对北宋名家黄庭坚的名句“济南潇洒似江南”再也熟悉不过了,每每吟诵都会勾起了多少回忆怀念。却不知对济南美景赞赏不已的黄庭坚却从未到过咱们济南。
每当听到从济南回来的熟人亲属谈起济南,黄庭坚都是那么神往,那么羡慕,情不知何起一往情深一样写出了好多和济南有关的诗。譬如“济南似江南,旧见今不疑。洗心欲成游,王事相夺移”。“想得争棋飞鸟上,行人不见只听闻”……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济南潇洒似江南”的诗情画意一直影响着以后来济南的文人墨客们。清代宋荦的“济南人说胜江南,菱叶荷花户牗参。无数山水收不起,月明染得水托蓝”。还有自称“二十四泉草堂主人”的王苹的“济南似江南,山水天下无”,以及“七十二泉春涨暖,可怜只说似江南”等,细细品味,从中不难品出黄诗独有的韵味。
“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这是元代大家赵孟頫描写趵突泉的诗句;“滋荣冬菇温常早,润泽春茶味更真”,这是趵突泉水甜美给曾巩留下的感叹;“半夜朔风吹石裂,一声清啸月无光”,这是明代诗人晏璧对黑虎泉的描写;“若到济南行乐处,城西泉上最关情”,这是赵孟頫的有感而发;“我游龙洞惊奇绝,画不成图口难说”,这是清朝著名学者孙星衍的感叹之言……总之,济南自古是诗城。描写赞赏济南独特美景的诗词佳句可谓多如牛毛,这篇短文引用介绍的古人诗句也只能算是沧海一粟。济南有“书鼓茶韵”“曲山艺海”之称,与其是诗城大有关联。生活工作在诗城,会随时随地亲身感受领略到那种只有历史文化名城,只有诗城才会有的文化底蕴和韵味。这种诗城的文化底蕴和韵味无处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感染着自己,让自己变得开心充实起来的同时,更悄悄带动着自己不断充电弥补不足,完善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为的是对得起济南这座诗城,对得起自己……


投稿热线:13325115197(微信同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