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路历程》连载(二十四)
作者:张坚
怀念邢琪同志
邢琪同志是我的老领导,我在县委农工部工作时,他是我的部长,又是我入党介绍人,我在农业局工作时,他是主管农业的副县长、革委会副主任,风雨同舟,在一块工作了15个年头,同志情胜过兄弟情。
邢琪同志是礼泉人民公认的一位好部长、好县长。他的那种公而忘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他的那种雷厉风行、大刀阔斧的工作作风,他的那种扎实认真、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他的那种严于律己,艰苦朴素,平易近人、关心同志的高尚品德,深深的铭刻在广大干部群众的记忆中。你在礼泉县走到处,说到邢琪县长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无不赞美、无不怀念,都知道邢琪同志为礼泉的建设、农业的发展出了大力,有很大的功劳和苦劳。
他在县委农工部当部长时,工作责任心和争胜心极强。他费尽心血,运筹帷幄,把工作想的非常周到,安排得井井有条,大事不误,小事不乱,把各项工作都要搞得尽善尽美,特别是能及时给县委对农村工作的重大决策提供详实的资料和依据,当好参谋。他对自己要求很严,能事事处处模范带头,亲力亲为,不耍嘴皮子,给同志们树立榜样。那时,农工部的工作很忙,经常加班加点,他更加辛苦,通常夜里十一二点钟批阅文件、修改材料。他在任期间,农工部的工作经常受到省委、地委农工部的赞扬。他礼贤下士,善于使用干部、培养干部,对干部既严格又诚心,和同志们经常促膝谈心,交流思想,勉励大家积极向上。新调来的同志言传身教,给任务交方法,那里不对直言不讳,使其政策水平、工作能力提高很快。凡在农工部工作过的同志,基本上都得到了提拔,走上了不同的领导岗位。他非常关心同志的身体和生活,尽量帮助同志解决困难。我的工资低,月薪33.5元,家中生活困难,他多次叫我写申请求补助,但那时的干部基本上都是有困难,自己克服,不向国家伸手,我也一直没有写申请补助,就那样艰苦的坚持下来。
他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重在调查研究,掌握丰富的第一手材料,用事实说话,因地制宜指导工作。除了开会外,不坐办公室,其余时间都是下乡,直接到第一线,搞调查研究,同群众在一起交谈,问这问那,一件一件的事情、一个一个的问题,都要打破砂锅问到底,追根溯源,弄个明白清楚,从不马虎。1960年8月,在乾县(当时是乾、礼、永三县合一)他带我下乡调查农村经营管理问题,早八点饭后,骑自行车出发,到阳洪、礼泉(今城关镇)公社调查了三个大队,天黑赶到骏马傅官寨大队,和大小队干部一谈就谈到深夜一点多,到12点我瞌睡难当,用笔在本子上乱画起来,他还谈得津津乐道。第二天一早到骏马公社同杜文德书记到双佛曹、北庄大队调查,发现这里有个诈骗集团,以招工为名,骗取青年男女的钱财,当即把情况调查清楚,连夜召开全社大小队干部会议,对这个诈骗集团的骨干进行了批判处理,深得人心。次日,我草拟的调查报告,他看后说:“傅官寨的情况没写清楚”,我说:“那时我瞌睡记不清了”他风趣地说:“大官僚带了个小官僚,走,到西张堡管区调查补充。”第二天又在留邻、土洞两个大队做了些调查,三天时间的调查报告完成后上报县委,县委加按语批转下发上报。通过这次调查,充分说明邢琪同志工作扎实之程度、工作效率之快捷。由于他深入调查掌握的第一手材料特别丰富,因此他在各种会议上的报告和讲话都非常实在,处处体现广大群众的心声,内容生动具体,可行性很强,加上他的讲话富有激情,很有感召力,能提起人们的精神,干部群众都很爱听。
邢琪同志一贯精神饱满,干劲十足,说干就干,雷厉风行,大刀阔斧,解决问题。他的这种作风,群众叫他“邢疯子”,这是褒义,没有贬义。县上遇到的大事难事他就冲锋陷阵,一马当先,带领干部到第一线解决问题。1955年上半年合作社出现了拉牛散社之风,有些合作社闹得很凶,大有垮台之势,问题很难解决。他是合作部长,亲自带领工作组一个一个解决问题。工作中他很讲策略,干部分一二三线上阵,轮番说服对象,先重点突破,再及其余,使矛盾逐步得到化解,合作社得到了巩固。
1963年夏季大旱,史德阜家庄大队和兴平的邻村大队因抢水灌溉打起了群架,问题得不到解决。他亲自出马带领工作组先刹住打架之风,再组织双方协调,合理分配轮灌,问题得到了解决。1974年春,赵镇堡里因一桩婚姻纠纷酿成命案,双方打起群架,事态愈演愈烈,不能平息,又是邢琪县长带病出马,平息了风波,处理好了此案。像这样的突发事件,邢县长解决的数不胜数。群众赞扬他的刹风精神就像“灭火机”,可见他处理极端事件的能力和担当精神的强烈。
邢琪同志一贯喜爱亲自蹲点,抓点带面。合作化时,他负责组织亲自操作,先在阡东的烽火、刘家、史德的陈底、骏马芦家、南坊刘家、赵镇春景等建起七个初级社,以此作为示范,摸索经验,逐步推动全县的合作化。人民公社成立后,他亲自带领工作组在烽火公社搞试点,调查研究,解决人民公社成立后的政治经济体制上、经营管理上、生产方式上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制定人民公社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远景规划,用于指导全县公社在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工作。
社教运动中,他在阡东、西张堡蹲点,指导全公社的社教工作。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他在史德蹲点,调查研究,解决学大寨中出现的问题。73年冬在西张堡蹲点,他住在新城大队,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工地里同社员一起战天斗地,使平整土地的进度飞速加快,战果辉煌。县上及时在这里召开了平原14个公社大队干部参加的现场会,把全县的平整土地掀向高潮。
邢县长生活简朴,衣着无华,常年穿着中山服粗布鞋,冬季披着旧大衣,骑着旧自行车,以很普通人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在机关和同志们一起吃大食堂,下乡吃群众的派饭,按规定钱粮照付,从来不搞特殊化、吃馆子。就是三年困难时期,更是如此。那时干部每月只有26斤粮,把人饿的难忍,机关干部浮肿的很多,他和同志们同甘共苦,也是“瓜菜代”,受饥饿。饿急了就在火炉上煮萝卜、白菜充饥,下乡也到生产队的公共食堂吃“瓜菜代”、玉米榛子、稀米汤,习以为常,就这样他干工作的劲头依然不减。
文革中,他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被造反派罢官,打成走资派,拉他不但在县上大小会上接受批斗,还经常到公社大队批斗,受尽了苦头。由于他在群众中的威望高,群众关系很好,在农村批斗时不少人请他到家中吃饭。
邢琪同志家风严谨,教子有方,宽严有度,不特殊安排子女的工作,培养子女自立成才,他将良好的家风留给后辈。他的子女都很争气,也很优秀,深受街坊邻居的赞誉!
由于长期艰苦繁忙的工作,积劳成疾,但他仍然忍痛带病坚持工作,直到最后处理完堡里因人命打群架一案,才病倒住进医院,再也没有起来。真是“小车不倒尽管推”、“老牛拉车拉到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在住院治病期间,我曾多次去医院看望,最后一次是74年冬,我和秋步升同志去探病,见到他面颊消瘦、眼框深陷、疼痛难忍,痛在病人身上,疼在我们心上,不由得难受流泪,说不上什么话,只能安慰几句。75年1月被直肠癌夺去了他宝贵的生命,终年仅仅53岁。那时我在咸阳开会,没有给他送行,深感遗憾。
往事如烟,历历在目,邢琪同志和我们诀别40多年了,但他的言行举止、精神面貌深深地刻印在人们的脑海之中。真是逝而难舍,深切怀念,但愿他在天之灵永安泉台!
作者简介:
张 坚,礼泉县西张堡镇土洞村人,1937年10月生,中共党员,1955年5月参加工作,1997年12月退休。先后在乡政府、县委农工部、县农业局、县革委会生产组、山区工作领导小组、农业区划办、农村改革试验办等部门及建陵公社任职工作。当选过县党代表、人大代表、第五届县委候补委员。在岗期间,贯以清正勤奋,忠党敬业,求真务实,不鹜虚声。退休后,本色不改,勤劳不息,建园务果,看书习文,《心路历程》留踪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