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说:“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犹为不教也。”天下父母都爱子女,而有远见的父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清朝皇室在养育皇子的时候,处于长远考虑,会让孩子承受一些风雨,体验一定的磨难。

读书
康熙训曰:人在幼稚,精神专一通利;长成以后,则思虑散逸外驰。盖幼而学者也,如日出之光;壮而学者,如炳烛之光。是故应须早学,勿失机会。
译文:人年幼时,精神专一少杂念,学习思路畅通;长大成人后,思想就难以集中,容易意散神驰。因此幼时学习,就像初升太阳的光芒;青壮年时学习,就如同蜡烛燃烧的光芒。因此读书学习要趁早,不要浪费大好时光。
年幼读书,苦亦为乐,不要担心孩子受不了,读书一卷,就有一卷的益处;读书一天,就有一天的益处。读书的好处,非亲自苦读者不能得知。
父母再爱孩子,也要舍得让他受读书之勤苦。在孩子想要放弃时推他一把,在孩子贪玩偷懒时教育他不要半途而废。终有一天孩子会明白,今日为读书吃的苦,来日都会铺成一条走向自己向往的生活的路。
劳动
康熙训曰:圣人以劳为福,以逸为祸。世人皆好逸而恶劳,朕心则谓人恒劳而知逸。若安于逸则不惟不知逸,而遇劳即不能堪矣。
译文:圣人把劳动看作是福分,把享受安逸看作是灾祸的起因。世上的人都贪图安逸而厌恶劳动,我心里则认为,一个人只有坚持劳动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安逸。如果一味追求安逸而不思进取,一从事劳动就觉得不能忍受,自然也就不配享受。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为了让孩子日后有作为,需要从小锻炼孩子的做事能力。有些家长心疼孩子,怕孩子吃苦受累,舍不得让孩子劳动。而有些家长觉得孩子学习为重,不想再让家务占用孩子的宝贵时间。
父母再爱孩子,也要舍得用孩子,从日常的家务开始让他们动起来,一方面让孩子感受到作为家里一份子的存在感,一方面形成敢于承担的豪迈性格,传承中华民族吃苦耐劳的美好品德,锻炼抵御挫折的能力。
节俭
康熙训曰:修身治性,皆当谨于素日。朕所居殿现铺毡片等物,殆及三四十年而未更换者有之。朕生性廉洁,不欲奢于用度也。
译文:节俭的品德,当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如今朕居住的宫殿里铺着的毡毯,用了三四十年都不曾换过新的。这是因为朕崇尚节俭,不敢在吃穿用度上面太过奢侈。
很多家长宁愿自己受苦,也把最好的吃穿用度给孩子,碗里两块肉自己不舍得吃一块。然而在真正的帝王家,做父母的却不会把孩子培养成只知享受的温室花朵,而是会让他们领略人间疾苦。现在的孩子们成长在幸福的年代,从小就没饿过肚子,因此才更应该学会珍惜、学会惜福。舍得让孩子养成节俭朴素习惯,才能教会他们珍惜到手的甜。
为人父母,千万不要在孩子该吃苦的年纪,替他们选择了安逸。舍得让孩子吃苦、放手让他们去历练,这才是对孩子的人生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