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网讯(通讯员 陈忠全 记者 崔登明)庚子年临近春节,商洛籍华人杨芳霞,得知国内武汉疫情肆虐的消息,远在塞尔维亚从事餐饮业的商洛籍华人的她,歇业关停春节红火的餐厅,她四处奔波协调,将折合人民币8800多元的抗疫急需品,第一时间捐献武汉等抗疫一线。

连日来杨芳霞不分顾昼夜的奔波在贝尔莱德大街上,对每个药店进行地毡式搜索,甚至还通过各种途径与法国商主体组织到了急需货源。看到她取到货时,脸上露出久违灿烂的笑容,祖国同胞对你的一片城诚之心也抱以敬佩的目光。
1月20日,新型冠状病毒在国内肆虐的消息传到塞尔维亚,当地华人杨芳霞心急如焚,她和全球所有华侨华人一样,心系祖国,希望能为国内抗疫尽点绵薄之力。在得知抗疫一线不断传来医用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医疗用品告急的急讯后,通过多方途径与国内确认,并指定符合标准的医疗外科口罩,同时由塞尔维亚华商总会牵头,联合塞尔维亚15家侨社共同发起倡议,呼吁在塞尔维亚经商、工作和生活的中国同胞们,为祖国抗疫伸出援手,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杨芳霞祖籍陕西商洛市山阳县十里铺街办祁坪村。2000年嫁到浙江,她爱人是一位建筑设计师,女儿3岁以前,一直在家中做全职妈妈,她感觉呆在家里整个人好像与社会脱节了,于是就想着能够找一份工作。当时刚好经人介绍来到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打工。2年后自己开了家服装零售店,在经历了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后转行做起了中餐。在首都贝尔格莱德市中心共和广场商业街,开了一家《功夫餐厅》。这一做就是12年,在这期间,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塞尔维亚共和国事进行的多次国事访问,其中3次大使馆都安排在她的《功夫餐厅》全程接待。2016年6月,在塞尔维亚举行的国际电影节,200多人的中国团队成员也都是她的《功夫餐厅》全程服务。她的故事中央中文国际华人资讯、朝闻天下电视强档栏目曾多次做过专访。


在塞尔维亚,人们大多吃的都是意大利面,但是她自创的“陕西噪子面”却在贝尔格莱德非常的流行,很多人吃了一次之后纷纷成立回头客。由于面是她手工擀出来的,每天供应不会太多,基本上一天5公斤的面天天都会售罄。而且好多老顾客都会提前打电话预定。那么她的面为什么会有这么大魅力呢?原来老外跟我们吃这个面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连汤都喝掉了,但是正宗的陕西臊子面,汤是又辣又油,为了适应当地顾客的口味和饮食习惯,她就用老母鸡炖出高汤,而且少油少辣,就是这么一个贴心的改良,让很多当地人都对这碗臊子面念念不忘。和面、揉面,再切成宽窄均匀的面条,把胡萝卜、土豆、猪肉切丁,旺火爆炒之后浇在煮好的面条上,再撒上香菜、葱花,一道热腾腾的陕西臊子面就这样出锅了。来《功夫餐厅》品尝臊子面的,不仅有当地的华人,还有很多塞尔维亚本地人,最火的时候,一天就能够接待四五百位顾客。同时她自创的独特配方月饼,也在当地受到了极大的青睐。人们在品尝了她做的月饼后口齿留香、回味无穷。将中国传统的美食文化不断挖掘改良,使她在欧州市场赢得了一席之地。在她做的月饼名声鹊噪之后,她并未全部高价抛售,而是在每年中秋节,拿出部分月饼,分文不收的赠送给身边的华侨华人和外国明友分享品尝。为此习主席访塞和中国在塞举行的国际电影节,大使馆安排在她的餐厅全程接待时,在塞尔维亚的华侨华人不计酬取,纷纷跑来做起了义工。带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走出国门的她,也得到了塞尔维亚民众的认可,使她经营的中餐生意广积人脉,生意也越做越红火。


当她得知国内爆发疫情的消息后,毫不犹豫地关掉了生意火爆的餐厅,全身心投入到国内急需抗疫品抢购之中。笔者多次电话、微信采访,她告诉笔者她所在的塞尔维亚多家药店口罩、护目镜等防疫用品也都抛售一空,原因是国内广东等地也都跑到塞尔维亚购买口罩等防护用品,各家药店也纷纷涨价,且有价无市。她抢购的口罩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几乎跑遍了贝尔格莱德所有药店、超市,最终通过与德国等国家商主体协调求助后才买到。2月2日凌晨联合国将中国武汉新型冠状肺炎疫情认定为全球突发卫生事件,很多国家都取消了去中国的国际航班。她紧急向塞尔维亚驻中国大使馆求助,才协调联系到一趟俄罗斯航班,于2月5日将她所抢购用品运回国内。杨芳霞此次分别为武汉捐款5万蒂娜,捐助口罩4000个;为家乡购捐口罩1280个;其中陕西省侨务办公室650个,山阳县人民医院呼吸道感染科630个,总价值折合人民币8800多元。

疫情当前,人人有责。41岁的杨芳霞告诉笔者,这些口罩也许微不足到,不能救国人于水火,但她仍在积极筹措,想方设法将更多的防疫物品运回国内。同时,她还呼吁大家要对此次疫情充满信心,只要大家团结一致,相信中国人民一定有能力有办法战胜这场疫情,期望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早日结束!
来源:陕西网
出品:家在商洛自媒体微信平台
微信公众号ID:FGS09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