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绝对的把握请不要发声
文/逯家驹
世间许多没有确认的事情不能随便说,否则被人笑话,成为笑柄;不懂就是不懂,千万别装懂。
说以上这些话是有原由的。比如有的“砖家”主张饭后不能吃水果。理由是先吃进胃里的食物一般要比水果消化速度慢。按他们照这个逻辑就是,食物还没有消化完,水果就已经消化了。这样,在位于胃的下半部分的饭菜等食物就阻挡了已经消化完的水果,致使其进入不了小肠,进而使胃产生不适感,甚至产生气体。
当然,假如按上述逻辑的推理,应该是论点正确,无懈可击;可是它的论证却显得苍白无力,不足以证明它的正确性。一言以蔽之――论据不充分,甚至没有论据。
什么是论据呢?讲事实,摆道理,举例说明。然而这位抑或这些“砖家”只是自说自话――先消化了的水果被下面的食物挡着进不了小肠,而使胃产生不适感。
哈哈哈哈,这只不过是在讲道理而已,严重缺乏举例论证。
大家都知道,胃里的食物首先靠分泌胃酸、胃蛋白酶等消化液进行腐蚀,分解;同时,通过强力收缩将食物挤压成尽可能小的碎块以至成为食糜(呈大酱状),这叫做“消化”;再由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被小肠绒毛吸收。也就是变成各种酸和葡萄糖进入小肠绒毛里的毛细血管,进行血液循环。这叫做“吸收”。
当然在经过十二指肠时又有许多消化液参与其中,比如胰液、胆汁等等等等。对了,忘了还有口腔里分泌的唾液淀粉酶,它可以使淀粉变成麦芽糖。但是这不在我们今天的讨论话题之列。我今天要说的就是吃完饭就吃水果科学不科学。
众所周知,胃囊是剧烈收缩,舒张;再收缩,再舒张,以此来挤压食物的。那么水果通过剧烈的反复的挤压、蹂躏之后还会保持在其它食物上面不动的状态吗?简直是天方夜谭!顺嘴胡诌!它们早与其它食物融为一体,不分彼此了。
不用说在胃里经过收缩、挤压可以使多种食物融为一体,即便将少许大米粒高粱米粒按先后顺序装进一个塑料杯稍微晃一晃,即使它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
不妨再退一万步讲,不说水果先吃好还是后吃好,就是平时正常用餐也不可能先将容易消化的青菜全部吃完,然后再吃在胃里停留时间比较长,不容易消化的米饭抑或面食吧?正常的吃法不都是一口饭一口菜吗?更有甚者,人们就餐习惯一般都是先喝酒吃肉,尔后才开始吃所谓主食――饭;那么按某些“砖家”的逻辑,肉须要在胃里停留四五个小时,而米饭和菜之类需要两个小时。那么,没有消化好的肉不是阻挡住了已经消化好了的米饭进入小肠吗?
这样的混蛋逻辑简直让人啼笑皆非!甚至笑到喷饭……
综上所述,吃东西不应该想当然规定先吃什么后吃什么。只要进入胃里,则刻成了“大锅粥”,各种消化液作用于“靶向”食物进行分解消化,最终一起排空,进入小肠。
一般说来,水只需几分钟就可进入小肠;然而食物中的水则只能等食物消化完毕才可同其一道离开胃囊步入小肠。像“砖家”划分得谁先谁后,根本就是无稽之谈,是不负责任的忽悠。
我的习惯就是吃完饭不大工夫就吃水果。我觉得很享受。以前是这样,现在是这样,以后也一直这样——永远不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