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防控宣传应体现文化自信
作者;程满仓
如何做好瘟疫防控宣传工作,是事关全国瘟疫阻击战能否取得全面胜利的重要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本人就这一点,谈谈自已的看法。
目前在网络上流行一种新的说法。什么硬核标语,硬核广播,硬核措施。并简言之"接地气”措施。比如;有的农村宣传标语写;“聚会就是找死,拜年就是害人”,“带病回村,不孝子孙","呆在家里莫出村,不听劝助是罪人"等等。也有村干部利用高音喇叭喊;"还要不要脸,还是不是人”,“你怎么那么溅,不听话就把你逮起来隔离了"。还有的个别村子甚至在村口道路上堆土,断路,以阻止車辆通行。凡此种种表现,虽然看起来很负责任,“接地气",一目了然。但却十分粗暴筒单,明显有威胁,吓虎,漫骂之意。实在让人感到不舒服和一种无奈。这究竟是老百姓的无知,还是我们一些官员的白痴呢?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古老大国,许多的优秀传统文化让国人自豪,让世人骄傲。就医学防治而言,也有着许多博大精深的论述和独特的防治高见。我们完全可以古为今用,充分借鉴的。
比如对疾病的预防上,金元的朱丹溪在《丹溪心法》里提出:与其救疗有病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病之前。早在战国时期,《黄帝内经》中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己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呼?这不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早治不如早防,早防不如早养吗?
在清洁环境方面,清朝尤乘的巜寿进青编》中提出:人卧室宇,当令洁净,净则受灵气,不净则受故气。故气之乱入室宇,所为不成,所依不立,即一身亦尔,当常令沐浴洁净。这不就是告诫人们要时常讲究个人和家庭卫生,要勤打扫,勤洗手吗?清朝王孟英在《霍乱论》中说:人烟稠密之区,疫病时行,…平日即宜留意,或疏通河道,毋使积污,或广凿井泉,门毋使饮浊,直可登民寿域。这不就是强调要加强水源保护,保障人民群众喝上干净清洁的水,防止环境污染吗?
在饮食卫生方面,明代李时珍巜本草纲目》中提出:凡井水有远从地脉来者为上,有从近处江湖渗来者次之,其城市近沟渠污水杂入者成碱,用须煎熬,停一时,候碱澄乃用之。不也是强调饮用水的懂慎吗?
在瘟疫流行时,清代熊立品在《治疫全书》中提出"四不要"原则:①毋近病人床榻,染其秽污。②毋食用病家时莱。③毋凭死者尸棺,触其臭恶。④毋拾死人衣物。这不就是我们现在讲的要隔离,要隔断,防止传染。
战胜瘟疫,众志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