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以来,姚伯齐由湖北移居河南郑州,又以数年之功创作了另一巨型长卷《三峡魂》。该卷从夔门画起,终于三峡工程大坝,逶迤蜿蜒,波澜壮阔,气势之雄大,视觉冲击力之强,更超过了《魂系三峡》。如果说前卷重在刻画三峡雄强的大自然,这一卷在突出三峡山形水势的同时,也突出了两岸的人文景观,如山城、水坝、桥梁、船舶、寺庙、屋舍等等。同是三峡主题,景观描绘与精神表现的着力点不同,而后者有突破与超越——前者重在对三峡的“观看”,后者重在对三峡的“记忆”,而业已消失的人文景观在记忆中重现,让人们重温三峡的历史。这是三峡魂之“魂”,是不能忘却的。
超大长卷存在着两种危险,一是注意了细节但失去了整体,流于琐碎,二是强调了整体而忽略了细节,流于大而空。《三峡魂》整体上气势撼人,局部也有丰富的看点,能做到两者兼顾。《三峡魂》之后,姚伯齐的探索横向扩展——除了三峡,又纳入峨嵋、黄山、华山、秦岭、太行、漓江,画法更丰富,风格追求也更大胆。如《山魂组画》,以平面构成化解了三维空间追求,只以枯焦卷曲的笔势刻画山石肌理,把山水画逼到了抽象的临界点。在长卷中,他关注的是整体形象,远取其势;在《山魂组画》中,他关注的是大山的局部,近取其质。把局部与肌理放大并独立成幅,于是逼近抽象。严格说,“山魂”是一种精神的东西,但画家可以让它“附体”于形式,显然,近于抽象的形式可以给观者较大的想像与解读空间。
焦墨山水的特点,首先在笔墨的沉实凝重。沉实凝重可以强化力度,塑造雄强风格,但有力度而没韵致,会单调乏味。如何使焦墨山水枯而不燥,重而有韵,是一大难点。焦墨含水少,便于在宣纸上作写实性描绘,但越是写实描绘越难以发挥水墨在宣纸上的渗透性,从而远离“水晕墨章”的特点。这是画焦墨的另一大点。姚伯齐采用的办法是:近景用笔粗重,突出山体的力度与质量感;远景用笔细、疏而有节奏,呈现出山峦的层次、动感与韵律,求其“柔”的表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焦”与“润”、“刚”与“柔”的对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焦墨可以强化视觉冲击力,适宜创作大型公共场馆作品。《魂系三峡》和《三峡魂》都具有“远望不离座外”“四顾俯层巅”的气概,完全可以翻制为大型建筑上的壁画。绘画的创造与欣赏都会受人与作品间尺度关系的制约,大体量作品突出景观描写,弱化笔墨情趣,是合乎逻辑的。但悬挂于一般居室的小尺幅作品和案头把玩的卷轴、扇页,只能近距离观赏,要求它们具有一定的笔墨表现,就十分必要。当然,焦墨受限于用水,其笔情墨趣只能在笔法上变化。大致说来,姚伯齐的焦墨笔法,始终保持在“强悍”这一风格范畴,少有对“拙秀”“苍润”用笔的追求,“武”胜于“文”,“刚”胜于“柔”。这是他的审美选择,也与他多写生少临摹的学画经历有密切的关系。
姚伯齐的“泼彩”作品与“焦墨”完全不同:小尺幅,色胜墨,润胜枯,阴柔胜阳刚。从焦墨到泼彩,就画家个人言,或许出于心理补偿的需要;就作品来说,泼彩之作由由多取近取景变作多取远景,由恢宏变作清丽,由凝重沉实变成了飘忽迷离。若说其焦墨展现了三峡之骨,泼彩则展现了三峡之影。一个壁立千仞,震人心魄,追求崇高;一个翠色可人,如梦如幻,追求优美。
在我看来,泼彩画法的长处,不在写实而在写意,不在形似之妙而在模糊妙,不在精致刻画而在诗意抒写,不在技术独特而在意境别致。对三峡与大山有深厚感情的姚伯齐,艺术上渐入老境,心态更趋平和,而身体硬朗,激情不减,有条件在境界创造、诗意表现上获得新的升华。
己丑岁尾
协作媒体:
中国龙网(http://www.zhglw.cn)
窗口网(http://www.gzdfxw.com)
《窗口》文学期刊(微信公众号:ck3293888)
博雅塔文学社(微信公众号:wyl3221777@163.com)
未名湖文学社(微信公众号wyl3237688@163.com)
燕园书画研究院(微信公众号:wyl86871808@163.com)
未名湖艺术研究所(微信公众号:wyl86838086@163.com)
网站、期刊投稿邮箱:3237866@163.com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就是微信公众号本身
贵阳联系电话:0851-86871808 86838086
值班总编:韦元龙 13985988777
兴义联系电话:0859-3293888 3221777
值班编辑:韦学海 18985977959
古怀淳,源于茅台美酒河畔!古怀淳1988,全国统一零售价268/瓶
加盟热线:0851-86871808 15285451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