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类别
分类别可以使读者对说明对象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有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比如,我们考完试,老师会根据成绩将同学分为及格的与不及格的同学。这是初步的分类。如果还想对及格的同学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还可以再分类,比如把同学们的成绩每10分一个档次(一小类),那就是60~69分,70~79分,80~89分,以此类推。再看看各个小类(每一档次)的同学的人数,那就会知道占人数多的会在哪个档次多,反之亦然。比如说及格的同学一共有30人,假定有20人居于60~69分,那说明班级成绩总体偏下。如果说这20人居于70~79分或80~89分甚至更高的一类,那么明显可以看出成绩优良的多了。说白了,分类别就是对说明对象分得更细致了,就如三角形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是一个道理一样。像《中国石拱桥》在讲述中国石拱桥的时候,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让读者认识了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征之外,还掌握了它俩所代表的中国石拱桥的两大类型——单拱桥、多拱桥(连拱桥)。
关键词:多方面,全面。
(二)下定义
下定义可以使读者抓住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对其认识。注意,所谓的本质特征就是属于该事物所独有而其它事物所没有的特征。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许多人为什么能够认识直角三角形呢?就是符合该图形首先是三角形,而且其中一个角又是直角,即90度这俩要求。否则,就容易与其它图形混淆。在我们的物理、生物、数学、化学等科目里有很多概念,在对这些概念进行介绍时就是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关键词:本质特征
(三)举例子
举例子可以使读者对说明对象有更具体清楚的了解,并可以通过个别进而认识一般,通过局部了解整体。
上数学课时,老师经常在黑板上先给同学们分析讲解一道或两道例题,这就是举例子。但是,就是仅仅通过这样的一两个例题的讲解,我们对本身这个题也就会做了,那么,类似的这一类习题也应该会做了。就如我们在学习某个知识技能的时候,前面先有一位老师示范了一下是一个道理。而且,我们要回通过老师对具体的例题的分析讲解演算或证明,我们也就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这一类习题也就会做了。
关键词:具体、明确,个别、一般。局部、全局。
豫园草,陕西武功人,1989年毕业于陕西武功师范学校。有一百余万文字散见于《月亮诗刊网》《文章阅读网》《左联》《蟠桃网》《中国诗歌网》《简书》《博客中国》等网页。作品有《谁是教育的凶手》《山东出邓贼》《渣滓败类横行必有流氓丑恶土壤!》《萨德落地之日便是刀架中国脖子之时》《顺丰,再为你点赞》《思念是条暗流的河》《开往春天的航班》《到底拿什么评价老师及乱弹》《哪里找个安静的地方教书?》《做一个甜甜的梦》等一千六百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