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清丰县司法局坚持“严”字当头、“实”字托底,通过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集体议,落实四个硬核检视整改问题。
一是人民调解工作缺乏品牌调解员的问题。尽管清丰的调解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但是由于启动时间不长、经验积累不够,还没有形成叫得响的品牌调解员,调解员队伍缺乏品牌引领和带动。针对这一问题,清丰县司法局于11月14日从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邀请全国著名调解室——娟子工作室负责人、浙江省一级调解员蔡娟为全县专职人民调解员授课。之后,又用满满的诚意说服其留在清丰,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作为特殊人才引进县联调委。12月2日,娟子工作室在清丰县矛调中心挂牌成立,同时“娟子式调解员”培养计划正式启动。

二是公共法律服务缺乏桥梁与纽带的问题。村(居)法律顾问与群众之间由于缺乏中间层次,要么难以真正融入群众,要么苦于咨询量过多,应接不暇,而且多为低效和重复咨询。清丰县司法局针对这一问题决定建立精准普法和法律服务机制,通过有计划的培训,为每个行政村培养一名普法员,为每个家族培养一名法律明白人,从而在法律顾问与群众之间搭起桥梁,形成“公共法律顾问——普法员——法律明白人——群众”塔式服务网络。群众通过网络梯次咨询,避免低效和重复,让法律顾问腾出精力解答更重要的问题。同时,基层司法所针对群众咨询量较多的热点问题适时组织精准普法。目前,这项工作正在高堡乡试点,年底前向全县推广。

三是专职人民调解员难以胜任村(居)法律顾问的问题。去年,仿照先进地区的“2+2+3”模式,为每个乡(镇)配齐了由2名律师、2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3名专职人民调解员组成的村(居)法律顾问团队。经过一年时间的运行,发现由于专职人民调解员法律知识不专业,难以胜任村(居)法律顾问。为解决这一问题,清丰县司法局积极争取政府支持,追加财政预算,将“2+2+3”模式升级为“4+2+1”模式,即为每个乡(镇)配备一支由4名律师、2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1名公共法律服务专职工作人员组成的村(居)法律顾问团队。目前,需要新增加的34名律师已经配齐,17名公共法律服务专职工作人员已经通过政府购岗程序发布招聘公告。

四是基层司法所难以真正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的问题。基层司法所人员少、力量弱、任务重,容易受到地方人情干扰,对社区矫正工作无法做到专职专业和专心,缺乏必要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普遍感觉力不从心。为解决这一问题,清丰县司法局探索出了“五化三式”工作法,即队伍专业化、流程规范化、训练军事化、执行集中化、监管智能化和车间式劳动、精准式教育、叠加式计时。10月31日,濮阳市社区矫正工作现场会在清丰召开,在全市推广社区矫正“队建制”工作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