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新友

“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是党员干部的责任和担当。”2019年9月7日,柞水县小岭镇李砭村党支部书记李振良对笔者说。近几年来,李砭村紧扣“党建引领脱贫路”主题,以实现乡村振兴为目标,通过做强光伏产业、做细种植产业、做大就业服务产业,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使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8500元。

李砭村位于小岭镇东南社川河307省道沿线,距离小岭镇中心1.5公里,总面积11平方公里,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有502户2006人,其中贫困户151户501人,有党员53名。2017年全村已脱贫摘帽。

近年来,村党支部紧紧围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目标,以深入开展“党旗引领脱贫路”主题实践活动为契机,实施“一领二联兴三产”党建领航工作模式,强化支部引领,发挥脱贫攻坚“主力量”作用,通过党群联建,村企联建,因地制宜发展三大优势产业,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让“党建链”与“产业链”紧密相连,实现了抓党建和促发展有机结合。先后获得“市级文明村”、“信息扶贫示范村”、“科普示范村”、“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村党支部书记李振良被中共小岭镇委员会评为“2019年度优秀村级党组织书记”,2018年被中共小岭镇委员会、小岭镇人民政府评为2017年综合工作“先进个人”、被中共柞水县委员会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村党支部书记”、“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新理念拓出新路子

“我们村做强了光伏产业,由村支部牵头成立了柞水县黄金新能源有限公司,吸纳11户贫困户;以‘农户贷’,35户贫困户以土地方式入股,发展光伏产业,光伏装机容量达240000度,年收入20万元,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孙主任刘作斌告诉记者。

李砭村以前产业单一,村民基本依靠种植蔬菜,粮食获得收入,有时遇到病虫害,一亩地只能收入1000元左右,有的地根本绝收。

为了改变村子落后面貌,近两年,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会班子成员转变发展思路,在县上专项包抓联系组的指导包扶下,李砭村做细做足种植产业,大力发展地域经济和林下经济,着力打造药材种植基地,村集体组织流转81户农户土地500亩,发展射干、毛知母、宣参等中药材种植。同时,依托全镇“一主两优”产业格局,优先发展地栽木耳8万袋,鼓励群众以“借贷还耳”的模式参与木耳种植管理,带动贫困户稳定收入。
“领头雁”带出好班子

“村干部就是要带领群众过上好日子”。这是李砭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李振良嘴边的一句话。
为了寻找适合李砭村发展的产业,李振良组织两委会班子成员外出考察调研。经过反复讨论,分析,成立了李砭村劳动就业服务中心,通过与铁力耐特、智达矿业、贝恒节能建材等多家驻村企业签订长期用工协议,吸收本村群众及贫困户入企务工,目前已有88名群众在企业务工,其中,贫困户56户,实现户均年增收3万元。

为了选配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李砭村大力实施“头雁引领”行动。让全体村干部系统性的接受了学历教育,进一步提升村干部的综合素质。
党支部做出好样子
支部领航,给党员干部做出好样子。该村对标村级党组织“7+1”标准化建设体系,优化组织设置,合理划分党小组,加强班子建设,严格规范组织生活。严格党员发展管理,注重从产业大户、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力促支部全面规范达标,不断提升支部组织力。开办“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深化“党员+”融合教育,将村上的党员先锋模范、乡贤、产业大户等组成讲师队伍,每月开展两次以上讲习活动,通过讲政治、讲政策、讲技能、讲法治、讲美德,达到党员群众素质双提升的目标。实行党员承诺、践诺制度,按照年初承诺,年中践诺,年底评诺的方式,力促全村有能力党员结合自身实际,奉献社会,服务群众;推行党员积分管理模式,从学习、岗位、服务、奉献、创新五方面进行量化积分,根据积分结果,评选优秀党员,激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党建链”连出好日子
在“支部+两委+集体经济+公司+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中,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中之重,按照因村制宜、突出特色、综合施策、重点推进的原则,针对本村地域广,土地少的实际,充分运用“光伏产业、木耳、中药材种植和劳务”等产业优势,以贫困户为主体,积极创新金融扶持、资金入股模式,将资金变股金,让贫困户变为股东,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

首先,在入股太阳能光伏产业中:依托柞水县黄金新能源有限公司,引导本村贫困户每户贷款5万元入股,支部牵头,公司统一管理,两期共建成195千瓦光伏发电站2个,年发电量230000千瓦时,投资170万元,带动贫困户47户,年收入20万元以上,户均收益5000元以上,使用寿命20年,有效发电20年,找到了一个使贫困户有长期稳定收入的新路子。在自主创业就业中:依托特力耐特公司和智达矿业有限公司等驻地企业,充分发挥李砭村劳务运输协会职能,在村支部的引领下,组建柞水县同兴源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和成立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带领54户贫困户从事工程建筑和自主创业,由贫困户贷款购置车辆、机械等设备,不断推进集团式创业模式,实现年户均增收2万元。村成立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后,在中药材种植中:依托菜子沟的资源条件和区位优势,发展木耳50亩、中药材500亩,带动贫困户105户,实行全覆盖。



按照“支部引领、村企联姻、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全面加强村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村委会与智达公司、贝恒建材公司、铁力耐特等三家驻村企业签订协议,村“两委”积极帮助企业协调土地征用、调解企地矛盾纠纷等难题,按照企业需要,一方面组织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到企业就业,为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保驾护航。另一方面企业优先录用当地群众就业实现增收。既消除了企业用工难的问题,又解决了村富余劳动力的难题。同时,村党支部明确一名班子成员联系指导辖区内企业,协助管理企业党员,协调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通过共谋经济发展、共建基础设施、共治环境污染、共育文明新风等多种形式,探索村企共建新路径,形成村促企、企帮村,村企联手共同建设的浓厚氛围,实现了村企合作共赢。


如今,李砭村路通了,水通了,环境更美了,一个村美人富的美丽村庄展现在人们面前。
来源:天南地北商洛人 商洛碎心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