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本种子金丹》,亦称《叶氏秘本种子金丹》,原题“吴门叶天士著”,2卷。该书首刊于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为一部专论房室与求嗣、育子之著。卷上为性医学专辑,如男女情兴、进火妙诀、男子三至、女子五至、候等,与清竹林寺僧《竹林女科证治》卷四“求嗣”上相同。下卷为保婴编(未收录)。
秘本种子金丹卷上
种子总论
生人之道,始于求子。而求子之法,不越乎男养精、女养血两大关键。盖阳精溢泻而不竭,阴血时下而无愆,阴阳交畅,精血合凝,胚胎结而生育滋矣。若阳虚不能下施于阴,阴亏不能上承夫阳,阴阳抵牾,精血乖离,是以无子。主治之法,男当益其精而节其欲,使阳道之常健;女当养其血而平其气,使月事以时下。交相培养,有子之道也。世人不察,方且推生克于五行,蕲补食于药尔。以伪胜真,以人夺天,虽孕而不育,育而不寿者多矣。
种子脉诀
求子之脉,专责于尺。右尺偏旺,火动好色;左尺偏旺,阴虚非福。惟沉滑匀易为生息。微涩精清,兼迟冷极;若见微懦,入房无力;女不好生,亦尺脉涩。
相女有法
求子者必先择女,犹种植必先择地。盖砂砾之场,难期稻黍;而薄福之妇,安望熊罴?故为后嗣计,不可不选择也。大都妇人之质,贵静而贱动,贵重而贱轻,贵厚而贱薄,贵苍而贱嫩。故唇短嘴小者不堪,此子嗣之部位也;耳小轮薄者不堪,此肾气之外候也;声细而不振者不堪,此丹田之气本也;形体薄弱者不堪,此藏蓄之宫城也;饮食纤细者不堪,此仓禀血海之源也;发焦齿豁者不堪,肝亏血而肾亏精也;睛露臀削者不堪,藏不藏而后无后也;山根、唇口多青气者不堪,阳不胜阴,必多肝脾之滞逆也;脉见紧数弦涩者不堪,必真阴亏弱,经候不调而乏生生之气也。他如未笄之女,阴气未完;欲盛之妇,所生多女。性情和者,调经自易;性情妒者,月水不匀。相貌恶者形重;容颜美者福薄。肉肥胜骨者,脂满子宫;骨瘦如柴者,子宫无血。又有虎头熊颈、蜂目豺声、横面竖眉者,必多刑克。发悍奸险、阴恶刻薄者,均不利于子嗣。求嗣者不可不急讲也。
养精须节劳
夫精成于血,不独房劳损吾之精,凡日用事物之间,其伤吾精者甚多:如目劳于视,则血以视耗;耳劳于听,则血以听耗;心劳于思,则血以思耗。吾随时而节之,而血得其养而与日俱积矣。
养精须息怒
肾主闭藏,肝主疏泄,二脏皆有相火,而其系上属于心。心,君火也。怒则伤肝而相火动,动则疏泄者用事,而闭藏者不得其职,虽不交合,亦暗流而潜耗矣。
养精须戒酒
饮食之类,人之脏腑,各有所宜,似不必过为拘执,惟酒为不宜。盖胎种先天之气,极宜清楚,极宜充实,而酒性淫热,非惟乱性,亦且乱精。精为酒乱,则湿热其半、真精其半耳。精不充实,胎元不固;精多湿热,则他日痘疹、惊风、脾败之患,率已基于此矣。故求嗣者必严戒之,与其多饮,不如少饮;与其少饮,犹不如不饮,此胎元之大机也。若醉后入房,精荡而随薄矣。
养精须慎味
经曰: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然肥浓之味,不能生精;惟淡薄之味,乃能补精耳。夫万物皆有真味,调和胜则真味失,不论荤素,蒸煮得法,自有一种冲和恬淡之气,食之自能养精。盖食物甚多,惟五谷为得五味之正。故煮粥饭熟后,上面有厚汁融成一团者,皆米之精液所聚也,食之骤能生精,试之有效。人能行是数者,非特为求嗣之良方,亦可为摄生之妙术矣。
炼精之法
炼精全在肾家下手。内肾一窍名关元,外肾一窍名牝户。真精未泄,乾体未破,则外肾阳气至子时而兴。人身之气与天地之气相应,精泄体破,而人身阳生之后渐迟,有迟至丑、迟至寅,且有迟至卯而始生者,更有终不生者,始与天地不应矣。炼之之诀,须于夜半子时披衣起坐,两手搓极热,一手将外肾兜住,一手按脐心,而凝神于内肾,久久行之,而精旺矣。
君相二火须知
百火在心,心,其君主也;相火在肾,肾,其根本也。然二火相因,无声不应。故心宜静,不静则火由欲动而自心挑肾。先心后肾者,以阳烁阴,出乎勉强,勉强则气降而丹田失守,已失元阳之大本。肾宜足,肾足则阳从地起而由肾及心。先肾后心者,以火济火,本乎自然,自然则气升而百脉齐到,斯诚化育之真机。故轻薄之夫,每从勉强,故多犯虚劳,不利子嗣;忠厚之士,常有自然,故品物咸亨,何虑后人?求嗣者,亦务阳道之真机则得矣。
男女情兴
男女和悦,彼此情动而后行之,则阳施阴受而胚胎成,是以有子。若男情已至,而女心未动,则玉体才交,琼浆先吐,阳精虽施而阴不受矣;若女情已至,而男志或异,则桃浪徒翻,玉露未滴,阴血虽开而阳无入矣。阴阳乖离,成天地不交之否,如之,何能生万物哉?
论种子时候
天地生物,必有#之时;万物化生,必有乐育之候。猫犬至微,将受孕也,其雌必狂乎而奔跳,以#乐育之气,触之而不能自止耳。此天地之节候,化生之真机也。妇人于经尽之后,必有一日子宫内挺出莲花蕊子,气蒸而热,神昏而闷,有欲交接不可忍之状,此受精结胎之候也。于此时逆而取之则成丹,顺而取之则成胎。但妇人每含羞不肯言耳,男子须预告之,令其自言,则一举即中矣。
进火妙诀
玉湖须浅泛【浅则女美】,重载却成忧【深则女伤】,阴血先参聚【女血先来】,阳精向后流【男精后至】,红花含玉露【血裹精则生男】,平步到瀛洲【直上成胎】。
(整理者注:【 】内原文为小字)
男有三至
男女未交之时,男有三至者,谓:阳道奋昂而振者,肝气至也;壮大而热者,心气至也;坚劲而久者,肾气至也。三至俱足,女心之所悦也。若痿而不举,肝气未至也,肝气未至而强合,则伤其筋,其精流滴而不射矣;壮而不热者,心气未至也,心气未至而强合,则伤其血,其精清冷而不暖矣;坚而不久者,肾气未至也,肾气未至而强合,则伤其骨,其精不出,虽出亦少矣。求嗣者,所贵寡欲清心,以养肝心肾之气也。
女有五至
男妇未交之时,女有五至者:面上赤起,眉靥乍生,心气至也;眼光涎涩,送情斜视,肝气至也;低头不语,鼻中涕出,肺气至也;交颈相偎,其身自动,脾气至也;玉户开张,琼浆浸润,肾气至也。五气俱至,男子方与之合,而行九浅一深之法,则情洽意美,无不成胎矣。
女有五伤
交合之时,女有五伤:一、阴户尚闭不开,不可强刺,强刺则伤肝;二、女兴已动,男或不从,兴过始交则伤心,致经不调;三、以少阴而遇老阳,玉茎不坚而易软,女情不畅则伤肝,必至盲目;四、经水未尽,男强逼合则伤肾;五、男子酒醉交战,茎物坚硬,久刺不止,女情已过,阳兴不休则伤脾。五伤之候,安得有子?
妇人瘦弱不孕
妇人瘦弱,多由血少不能受孕,宜常服大补丸。
大补丸 天冬去心 麦冬去心 石菖蒲 茯苓 人参 益智仁 枸杞子 地骨皮 远志肉各等分
为末,蜜丸桐子大,空心酒下三十丸。
妇人素弱不孕
妇人受胎,必气足血充而后能养。倘气虚则阳衰,血虚则阴衰。气血两虚,则胞胎下坠而不能升举,小产之不免也。宜八珍益母丸。
八珍益母丸 人参 白术蜜炙 茯苓 川芎各一两 当归 熟地黄各二两 甘草蜜炙,五钱 白芍醋炒,一两 益母草四两,五、六月采取,止用上半截,带叶者不用,铁器晒,杵为末
上为末,蜜丸弹子大,空心白汤下一丸。或作小丸亦可。脾胃虚寒多滞者,加砂仁姜汁妙一两;腹中胀闷,加山楂肉米饭上蒸熟一两;多郁者,加香附酒制一两。
妇人相火盛
相火旺者,过于焚烧枯燥之土,犹若草木难生。况火盛耐战,男精早泄而女兴未浓,何以成胎?宜一阴煎。
一阴煎 干地黄 熟地黄各三钱 白芍 麦冬去心 丹参各二钱 牛膝一钱五分 甘草一钱
水二盅,煎七分服。火盛烦躁者加龟胶二钱;气虚加人参一二钱;心虚不眠加酸枣仁、当归各一二钱。
妇人脾胃寒
脾胃虚寒,则带脉必然无力,精即直射,子宫又安能胜任耶?宜补中丸。
补中丸 川芎 当归 黄芪蜜炙 白术蜜炙 人参 白芍 杜仲盐水炒 川续断 阿胶炒珠 五味子炒,各一两 甘草蜜炙,五钱
上为末,蜜丸白汤下。
妇人气郁不孕
妇人思郁过度,致伤心脾、冲任之源,血气日枯,渐至经脉不调,何以成胎?宜合欢丸。
合欢丸 当归 熟地黄各三两 茯神 白芍各一两半 酸枣仁炒 远志肉制,各一两 香附酒炒 炙甘草各八分
上为末,蜜丸白汤下。气虚加人参一两。
妇人血滞不孕
妇人血虚经滞,蓄积不行,小腹疼痛,久不成胎,宜五物煎。
五物煎 当归 熟地黄各三钱 白芍酒炒,二钱 川芎 肉桂各一钱
水煎服。气滞加香附制一钱;阳虚疝痛加小茴香一钱;水道不利加泽泻一钱;呕恶加乾姜一钱。
妇人经乱不孕
妇人经水不调,气血乖和,不能受孕;或生过一胎之后,停隔多年。宜种玉酒,服至百日,即能受孕;如气血不足、经滞痰凝者,服至半年,自能见效。
种玉酒 全当归五两,切片。此能行血养血 远志五两,甘草汤洗。此能血中之滞,行气消痰
上二味,用稀夏布袋盛之,甜酒十斤,安药浸之,密封口。浸过七日后,临卧温服,随量饮之,切勿间断,服完再制。又经净后,每日用青壳鸭蛋一个,针刺七孔,蕲艾五分,水一碗,将蛋安艾水碗,内饭上蒸熟食之,每月多则吃五六个,少则吃二三个亦可。
妇人经水不调
妇人惟经水为育嗣之期。经水不调,即非受孕之兆。纵使受之,亦不全美。宜大生丸,此通治调经之剂也。若赤白带下,久不受孕,宜调经种玉丸。若阴虚不孕,宜加味地黄丸。若经行腹痛,宜坤厚资生丸。
大生丸 熟地黄酒蒸 当归身各四两 续断盐水炒 阿胶蒲黄末炒珠 杜仲盐水炒 丹参炒,各二钱 黄芪蜜炙 白芍酒炒 延胡索 川芎各一两五钱 广皮五钱 香附四制,各一两
上为末,蜜丸,每服三钱,空心白汤下。行经时加二钱;若先期色紫,改为煎,蜜一两改作一钱,加黄芩八分,姜三片,水煎空心服,临卧再服;若后期色淡加肉桂、熟艾、干姜各五分,生姜三片水煎服;若经未至而腹痛,则用丹参一两为末,黄酒下二钱,俱以经尽为止。仍常服前丸。
调经种玉丸 香附四制 杜仲姜汁炒,各八两 川芎 白芍 当归身 乾地黄 陈皮 小茴香酒炒 玄胡索微炒 肉苁蓉酒炒 青皮陈者麸炒 乌药炒 枯黄芩酒炒 乌贼骨酥炙,各四两
共为末,醋和面糊为丸,每服百丸,空身好酒下。一方无地黄、陈皮,有人参、黄芪。
加味地黄丸 熟地黄四两 山萸肉 山药各二两 牡丹皮 茯苓各一两半 泽泻 香附童便制,各一两 蕲艾去筋,醋炙,五钱
为末蜜丸,每服七十丸,白汤下。
坤厚资生丸 熟地黄 当归酒蒸,各四两 白芍酒炒,三两 川芎酒蒸,一两五钱 丹参酒蒸,三两 茺蔚子酒蒸,四两 香附四制,醋浸、姜汁、盐水各浸各炒,各一两 白术四两,蜜水炙黄
为末,以益母草八两,酒水各半熬膏和蜜为丸,每服四钱,空心白汤下。月经先期,脉数,属热,加生地黄、牡丹皮;后期,厥冷,脉迟,属寒,加肉桂;将行腹痛,是气滞也,加乌药、木香;食少气虚,面色白,四肢无力,是气血两亏也,方内香附减半,加人参、黄芪、茯神、远志肉、酸枣仁。
文/大连神谷中医医院业务院长 教授 石志超
一、男性不育症概论
男性不育症是男科常见疾病,据统计,每8对育龄夫妇中就有一对遭遇生育困难,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一般认为,夫妇婚后有正常的性生活,未采用任何的避孕措施,一年以上未能正常怀孕的即称为不育症,其中,男方和女方的因素各占约50%。因男方因素未能怀孕的称之为男性不育。
近十几年来,临床发现男子精子质量日益退化,生育能力明显减退。精子的正常值以由十几年前的每毫升精液所含精子6000万以上,降至现在的每毫升精液所含精子2000万以上即算正常。虽然目前尚无权威的统计数据,但从临床所见,因男子精液质量异常而导致的不育症已经较女性为多。
中医学对男性不育症认识很早,认为既有功能性病变,又有器质性病变;治疗方法繁多,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如能正确应用多可收到较好疗效。
二、病因病机
男性不育的病机十分复杂,对其记载大致有心、肝、脾、肾之不足,精血、痰湿、肝气之郁滞等。其原委大致可分为:一者先天之因,多以禀赋不足,精液衰少,或命火式微,温养不足;二者后天之因,多由手淫、早婚、房劳过度而戕肾,影响生育生殖。另有所愿不得,情志不舒,隐曲不利,肝气不行,虽交合而精液不流而不育。临证尚有六淫邪毒伺肾气不足,或乘男女交合阴器不洁,循机而入,盘踞下焦,使精窍不利,或血络为邪所中,毒邪侵蚀,络脉失约,则精血杂下而无子。更有先天生殖器发育异常,以及外伤阴器,影响交合。病机虽繁,但总由乎肾。临床常见的有命火式微、精虚火旺、心肾不交、肝肾失调、脾肾两虚、痰湿内阻、败精瘀滞、湿热壅积诸证。
1、命火式微
若先天禀赋不足,肾气素弱,命门火衰,或交媾过频,戕伤肾气;或大惊卒恐,损耗肾气,命火由斯而衰;或年高火微,老阳遇少阴,发为阳痿不举、见花而泄、精清如水、精冷精寒,或交不射精、无精少精等而致无子。
2、精亏火旺
若久病失血,血虚夺精,或极意房帏,施泄无度,耗戕肾精,精血不足,虚火内焚,而致早泄、遗精、精少、精闭、血精、精不液化、死精过多等,发为无嗣。
3、心肾不交
若先天禀受心肾不足,或昧于收藏;不知持满,纵欲竭精,以耗真气,使心肾失调,发为遗精、精闭、精清精冷,而致不育。故王宇泰云:“大抵无子之故,不独在女,亦多由男,房劳过度,施泄过多,精清如水,或冷如冰,及思虑无穷,皆难有子。盖心主神,有所思则心驰于外,致君火伤而不能降;肾主智,有所劳则智乱于中,脾肾亏而不能升,上下不交,水火不媾,而能生育者无有也”。
4、肝肾失调
如因七情欲火之纷扰,致使肝失调达,气机郁滞,肝气不舒,则气郁血滞精瘀。肝肾失调,精血不运,而致交久而不射精,精索曲张,发为无子。
5、脾肾两虚
若久病脾虚,营血不足,后天乏养,先天之肾精即无以资滋;或肾气不足,不煦脾土,中阳不振,运化乏力,精血不生,致成脾肾两虚之证,发为精清、精冷、死精过多,以致不育。
6、痰湿内阻
若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肝不敷陈津液,心阳瘀阻,水不代谢而使三焦决渎失职,痰湿乃生。尤其脾肾阳虚,温运失调,不布水液,反为痰饮,阻滞气机,损伤阳气,内塞窍道,以致无精、少精,精窍阻塞,不能射精,发为不育。
7、败精瘀滞
如因频犯手淫,或忍精延欢,或阴器手术,情志失畅或误补留瘀,或出血留瘀,泌尿生殖系统疾患,以致气血运行不畅,败精瘀滞,发为不育。
8、湿热壅积
长期居处卑湿之地,或素体湿盛,或恣噉酒食,湿蕴化热,湿热交炽不解,壅积下焦,损伤肾系,火焚精宫,使真精受灼,以致早泄、阳痿、遗精、死精过多、精不液化,亦可发为不育。
三、辨证论治
结婚一年以上,或曾孕育后二年以上,夫妇同居,配偶生殖功能正常,给予检查精液异常,其配偶不孕者,即可诊为不育症。对其诊断,应详细检查生殖器官正常与否。精液的理化检查,正常精液是:2-5毫升,每毫升精子数在200万以上,活动力良好,成活率在75%以上,畸形少量。先天性或后天性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及其无精子者,多归属于“五不男”,均非药物所能奏效(详见“五不男”)。本节仅研讨性机能障碍及精液异常所致不育症,在治疗过程中,应着重补肾益精,尚应据其主证、兼证灵活变通。除服药外,更当注意精神和饮食起居的调节,尤其讲究“聚精之道”,“清心寡欲以养其精”,交合有时,把握“真机”、“的候”,方可一举成孕。
1、命火式微证
主证:婚久不育,精清如水,精寒如冰,阳痿不举,或精闭精少,见花而泄,头晕、耳鸣,腰酸,乏力,脊背畏寒,舌淡红,舌体胖大,苔白润,脉中沉位虚细而迟,尺脉尤甚。
分析:精生于肾而藏诸肾,肾主生殖。由于肾阳不足,命火式微,温煦不足,精官寒冷,生精无力,故婚久不育,精液异常,阳痿,早泄;肾虚则髓不充,故头晕、耳鸣、腰酸,乏力;阳主煦之,肾阳虚则脊背恶寒,少腹凉感;肾司二便,命火不足,则二便失调。舌淡红、苔白润,舌体胖大,脉中沉位虚细而迟,尺脉尤甚,皆为肾阳大亏,命火式微之证。
治法:温肾壮阳,益元生精。
方药:七子散、壮阳丹。
2、精亏火旺证
主证:久婚不育,早泄遗精,精少精闭,或血精、精不液化、死精过多,眩晕,口干,腰膝酸痛,手足心热,溺赤便秘,舌红少苔,脉虚细数。
分析:肾精亏虚,虚热由生,邪火内焚,反灼真精,故早泄遗精,精少精闭,精不液化及死精过多;热灼精宫之血络,故见血精;精液异常则不育。肾精不足,髓海内虚,腰府失充、故眩冒、口干,腰膝酸痛;阴虚则内热,故手足心热、口干、溺赤便秘。舌红少苔,脉虚细数为精亏火旺之象。
治法:益精养血,滋阴降火。
方药: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
3、心肾不交证
主证:婚久不育,交不射精,梦中反遗,精少、健忘、心烦少寐,交媾时心中□□大动,腰酸,尿黄,精神不振,倦怠乏力,舌红,脉细数。
分析:水火失调,坎离不济,心肾不交,故致交不射精,梦中反遗。肾阴不足,虚火内灼,故精少。肾藏水,心主火,水亏火旺,则脑失所充,腰失所养,神失所安,故健忘、心悸、少寐,腰酸,甚则精神不振,倦怠乏力。邪火扰心则心烦,热移小肠则尿黄。舌红、脉细数为水火失调之象。
治法:滋肾养心,交通水火。
方药:柏子仁丸(《济阴纲目》)合交泰丸(《韩氏医通》)。
4、肝肾失调证
主证:久婚不育,精闭或精少,甚至无精,善太息,胸胁少腹作胀,颜面红,心烦易怒,腰膝酸软,舌红、苔薄黄而少,脉沉细弦略数。
分析:肝经绕阴器,抵少腹,布胸走胁,肝失疏泄,气郁精结,故精闭不射,胸胁少腹作胀。肝肾失调,乙癸互化不充,精血相生无由,故精少甚至无精,精病则无子。气有余便是火,肝郁日久,化热生火,故面红,心烦多怒;肝肾不足,则腰膝酸软;肝肾失调,精亏火旺,故见舌红,苔薄黄,脉沉细弦略数之象。
治法:滋肾养肝,益精理气。
方药:固本丸(《秘本种子金丹》)合补阴丸(《秘本种子金丹》)。
5、脾肾两虚证
主证:久婚未育,精液如水,精冷如冰,遗精白浊,死精过多,形体怯弱,纳呆乏力,腰膝酸软,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缓。
分析:大病久病,生化不足,苦寒伐胃,中宫虚寒,运化无力,以致后天血虚,不能资化肾精;更兼素禀肾虚,或嗜欲不节,施泄太多,火衰不煦脾土,中阳虚寒,精宫不温,故精清如水,精冷如冰,死精过多;精关不固,故遗精白浊;先天精虚,后天血虚,故形体怯弱;脾虚不运,故纳呆,困乏;肾虚不充,则腰膝酸软。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缓为脾肾两虚之征。
治法:健脾温肾,养血益精。
方药:还少丹(《景岳全书》)。
6、痰湿内阻证
主证:久不孕育,交不射精,或精少,甚则无精,或精道不通,素体肥胖多痰,呕恶胸闷,神疲倦怠,或面浮足肿,或阴下湿如牛鼻上汗,舌苔腻;脉滑。
分析:脏腑不调,津液不敷,水湿不运而内阻,聚而成痰生饮,阻滞气机,内伤阳气,阻碍精窍,以至交不射精,或精少,甚至无精,故久不孕育。肥胖之人,多痰多湿,易困脾胃,故呕恶胸闷,神疲倦怠;湿邪上泛,则为头面浮肿;流注于足,发为跗肿。苔腻,脉滑,皆为痰湿内阻之象。
治法:豁痰除湿,调气活血通络。
方药:苍附导痰丸(《叶天土女科》)合佛手散。
7、败精瘀滞证
主证:婚久不育,阳强不倒,交不射精,反睡后遗泄,精液稠厚,呈团块状,不易液化,精液量偏多,死精畸形精子偏多,腰部、阴部及两侧少腹部针刺样疼痛,睾丸坠胀疼痛,舌黯,舌下脉络粗大青紫,脉涩。
分析:五脏满则精溢,如累犯手淫,憋气忍精以贪欢等致血滞窍道,精流受阻,以致败精瘀滞,不能施化,是故不育。血滞精瘀,窍道不利,故阳强不倒,交不射精,反于睡后自然缓缓遗泄。或流而不射,或射而迟缓;败精瘀阻,是为阴邪,凝集胶滞,故精液稠厚,如团块状,不易液化而量多,死精败精过多。精血瘀阻,反伤肾家,所留之处,着而为痛也。舌脉皆为有瘀之象。
治法:活血通精,兼以温化寒湿。
方药: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或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加桂枝、茯苓。
8、湿热壅积证
主证:婚久不育,阴茎弛长而不举,或外肾肿大热痛,见花早泄,睡梦遗精,死精过多,精不液化,口苦而干,腰膂热重而不举,便溏,尿浊涩痛,舌质红,苔黄白而腻,脉弦滑数。
分析:下焦湿热盘踞,热灼肾系,损伤肾精及阴器,故生阳痿早泄,睾丸肿大而痛。精被热灼,故死精过多,精不液化而不育。湿热稽腰,故腰重不举。湿热不解,故口苦而干,便溏尿浊,舌红苔黄腻,脉见弦滑而数。
治法:清热利湿,化浊解毒。
方药:改良茵陈蒿汤(《中医性医学》编写组协定方)。
四、治疗注意事项
不育症病因病机复杂,但总归乎肾与精,不论何种病因,必伤之于肾与精,而为无子,故治之需着眼于肾与精。一般以治疗3~6月为一疗程,尔后禁房一周,作精液常规检查。
不育一症,每有寒热之偏,虚实之挟,切不可胶滞于“温补生精”之古说,滥用温肾壮阳之剂,反燥肾之阴精,变生它症。应灵活变通,随证施治。
五、医案选粹
①一友年壮力强,娶妇十四载,从不成育,予诊友脉,六部皆洪大,两尺虽洪大,但重按之则觉微细无力。因诊其内脉,颇无恙。予叹曰:须知萱是宜男草,何必千金买牡丹。但脉病在夫,心火炽盛,相火煽从,而肾水不足以制之也。此友性嗜酒喜博,每夜以继日,沉湎不休。又善御女,通宵不败。每自言内人苦此,许置妾以代。予笑曰:“此血气为酒所使,亢阳用事,非摄生求嗣之道。一旦血耗气衰,犹之电光石火耳。”友愕然惊颀曰:“若是其甚乎,愿以教我。”予曰:“若果真心求治,请断酒戒博,唯予药是治。期年之内,可望得子。”友果然憬悟,设誓闭关,远弈客,一意唯予药是请。
予初进以柴葛解肌汤二剂。友曰:“非其治也。”予曰:“非君所知”。次进以黄连解毒汤二剂。友又曰:“非其论也。”予又曰:“非群所知。”乃数月而此友形貌消瘦,神思困倦。因召予谓曰:“吾今几毙矣!满口破碎,小便黄赤,阳事竟不举,吾今几毙矣!可奈何?”予曰:“君无患,乃今而君之真面目始睹。向非解肌以达其表,解毒以清其里,则向来宿醒未散,热毒未消。骤施温补种子等剂,不犹闭门养寇,而豢之以膏粱,其有瘳手?”友更霍然憬悟曰:“命之矣”。于是进以清心滋肾等剂,半月之后,方服心肾种子丸一料。凡三月,又服中和种子丸一料。
逾半载,乃以考事出关,遂以出关之夕,与正夫人成孕。匝十月,举一子,欢然相庆。始信予言之不谬。予书此者,非诩已之长,暴人之短。盖一以见凡人壮年无子者,逞已之强阳,有病苦不自知。一以见医者察病,自有标本,投药自有渐次。如解肌解毒等剂,岂种子乎。倘施之无序,即大温大补,终难见效。此举一以例其余,病者医者,俱当触类而旁通之可也。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岳甫嘉·《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编》)。
②段某,男,29岁,1983年6月27日初诊。
婚后二年余未育,泌尿外科检查生殖器无异常,外观形体健康,房事正常,但阴囊有冷感。两次化验精液24小时不液化,无法计数,精子活动力一般,活动率70%,脉沉,舌黯红苔少,配偶经妇科检查无异常。证属肾阳不足,寒湿郁滞,治宜温肾壮阳、散寒祛湿通络:巴戟肉20克、灵脾10克、蜈蚣1条、仙茅10克、桂枝10克、甘草10克、沉香6克、乌药10克、炒杜仲10克。10剂,每2日1剂,禁房事10日。
7月21日,阴囊冷感消除,精子活动力良好,活动率约80%,形态正常,精液半小时自动液化,精子计数0.965亿/毫升,症愈。继以鹿茸10克,巴戟肉200克,仙灵脾100克,仙茅100克,熟地300克,王不留行100克,共为细末,分60包,早晚各服1包善后。患者之妻于7月妊娠,1984年4月顺产一女婴(《河北中医》(3):24,1987.)。
附:五不男
中医古有五不男之说,泛指五种男子先天性生殖系统发育不良,不能生育者。
有关五不男的记载,首见于《金丹节要》。唐·王冰《玄珠密语》及明·万全《广嗣纪要》、李时珍《本草纲目》等均有收录。由于其时代迥异,认识不同,更兼鲁鱼亥豕,对五不男的认识稍有出入。一者,指“生”、“纵”、“变”、“半”、“妒”;一者,指“天”、“漏”、“犍”、“怯”、“变”。此五种男病,因生殖系统疾患,不能配合太阴以生发之,无孕育之机,故称“五不男”。
“生”,指先天阴茎矩曲,不曾勃起者。亦称“天宦”、“天阉”。正常阴茎在常态下长约5~10cm,直径在2cm以上,兴奋勃起时是常态的一倍。“生”即阴茎发育不良,原发性阳痿者。
“纵”指外肾(睾丸)只有一子,或双侧全无者。正常外肾,左右各一,以产子精。若先天下降不全,肾子停着腹中,或仅一侧降于肾囊中,且因后天癯疾不能生精者。此即现代医学所言“睾丸下降不全”。
“变”,指未至十六岁而精关不固,常自泄漏,或中年挟有严重白浊,影响精子成活。
“半”,指男女那二窍俱有,欲称阴阳人、雌雄人、二仪子,即男性假两性畸形。
“妒”,指阴毒不良,肝气悖郁,炉火常炽,气机逆乱之质,扰乱肾精而不育者。
另一说,五不男为“天”、“漏”、“犍”、“怯”、“变”。
“天”,与上说“生”同义;
“漏”,与上说“变”同义;
“变”,与上说“半”同义;
“犍”,指男子阳具被阉,或先天性无阴茎,不能性交者;亦有认为与上说“纵”同义;
“怯”,指男子临阵怯弱,阳痿不举影响交合者。
综上可知,“五不男”中“生”(“天”)、“纵”(“犍”)、“变”(“半”)
为先天性外生殖器的生理缺陷(不包括阳具被割之“犍”),“漏”(“变”)、“怯”、“妒”,为内生殖器的缺陷,而不育者。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人无病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善始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