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让大人闹心,起始于家长当初教育孩子不用心
严新权
前些天听一位出租车司机向我诉苦:现在培养一个孩子得老了钱,我一天天辛辛苦苦挣点钱不够他花的,给他吃喝、穿戴、满足他玩儿不算,还得额外给他花这一笔那一笔的。我问他:你说的这一笔那一笔又指的是什么?他叹了一口气,“孩子不让我省心,他小时候,我给他报这个那个辅导班,全都白费;学习不好,我不甘心,给他请家教;为了分到好班级,找关系,花了不少人情钱,结果学校实施‘阳光分班’,又白扯了;孩子还爱招惹是非,我还得花钱埋单;遇到年节,还得为他走动走动;平时也得和相关的熟人勤沟通,为的是能让学校照顾照顾咱家的孩子……我就不明白,这孩子咋就不理解家长的心思、不体贴家长的辛苦呢?咋就不争气啊?”
仔细追问才知道,他们总是以忙碌为理由,几乎不和孩子交流,即使和孩子说上几句话,也是不疼不痒的或是大发雷霆的。
不光这位师傅有这样的苦恼,很多家长都在埋怨自己的孩子不争气、在叹息当今培养孩子的费用太高;很多家长和这位家长一样,觉得家长的精力就是应该放在多多地给孩子挣钱上,然后用这些钱哄孩子、打点人际关系、给他换取一切:换取舒适、换取开心、换取原谅、换取自由、换取成绩、换取前程、换取孩子没有后顾之忧……
毫不夸张地讲,以为“拿钱给孩子花就算尽到家长教育孩子义”的、以没有时间作理由不关心孩子表现以及认为没有必要和孩子沟通的家长不在少数。
这是矛盾的关键,也就是说,问题不是出在孩子身上,而是出在家长身上!
其实,家长们的这种巨大花销,纯属个人行为,和社会、政府无关,而且这也不能称之为教育投资,它是家长们自愿花的糊涂钱,它反映出部分家长没有认识到和孩子促膝谈心、坚持正面教育的重要意义。花钱花不到正处、整日忙忙碌碌而对孩子不闻不问,只知花钱求得心理安慰,完完全全是和教育本质背道而驰的,它只能给孩子的成长帮倒忙。这种忽视亲子交流、动不动就用金钱换取平衡或用“扒小肠”来代替实际教育的方式,是孩子将来让他们家长更加不省钱又不省心的前奏,是培养孩子过程中危害较大的愚蠢之举,是造成孩子不争气、不成才的直接原因,甚至可以说:这不是培养孩子,而是在坑害孩子。这做法,等于对孩子进行消极暗示:你不用努力学习和遵守纪律;可以攀比、浪费、任性;可以浑浑噩噩不用担当;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误……因为我们可以花钱补救、可以花钱运作关系来摆平一切!
有人说“该教育孩子的时候,你选择去拼命挣钱,等孩子长大了,你辛苦一辈子挣的前,孩子一年就给你败光;相反,你选择重视教育孩子、陪伴孩子,孩子长大了,你一辈子没有见过的钱,孩子一年就给你挣来了”要真重视培养孩子的话,就应该每天留出足够的时间陪陪孩子、观察孩子的发展变化、结合实际和孩子面对面地交流;就应该重视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比如自尊自爱、自律自强;就应该明确地提示孩子:我们家的钱,每一元都是用辛苦换来的,它是用来正常消费和培育你成才的,不是用来打水漂和引你下水的;别说我们家没有太多的钱,就是有钱,也要“好钢用在刀刃上”而不会由你挥霍;我们不会投资使你平庸,不会投资让你学坏;不要指望我们有什么强硬的外部关系能替你完成学业和事业……
正面教育孩子,才会让家长既省钱又省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