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晚》
唐 作者: 白居易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
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
何此南迁客,五年独未还?
命屯分已定,日久心弥安。
亦尝心与口,静念私自言:
去国固非乐,归乡未必欢。
何须自生苦,舍易求其难?
霜降
——今日霜降
(洛阳四绝)
天降萧疏草木休,
地凝银霜笼神州。
爱看絲路飞花雨,
喜听驼韵去悠悠。
中华正圆崛起梦,
千年风霜一并收。
且把金樽乘美酒,
明日花红何须愁。
问秋
花开几许不问秋,
繁华落尽莫言愁。
青芜黄菊尤应在,
又添红叶满枝头。
酌杯明月醉枫林,
揽怀清风梦里游。
霜降成雪冰冻时,
与尔共枕倚轻裘。
荒度十年秋
不曾问旧友
送君台上欠你一尾舟
吴音若趁酒
嫌黄粱早熟
梦中还未梦到同白首
亭台阁楼
早无人探红袖
谁见手植青柳枯坠赴寒秋
霜降成雪谁来问候
相识人前
怎堪藏起相思落人后
闲莫听琴
最怕听取弦上有心留
当年共你 明月长醉
共枕倚轻裘
如今洗旧 重拾流光
针线暗暗勾
重登 纚风沐雨
看不透远山如眸
似你我相视太久
欲言又止于温柔
轻舟已去
问十年 总是秋
当年共你 明月长醉
共枕倚轻裘
重登 纚风沐雨
看不透远山如眸
似你我相视太久
欲言又止于温柔
轻舟已去
问十年 总是秋

霜:
是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地面辐射冷却的影响而降温到霜点 ( 指露点低于 0 ) 以下, 在地面或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霜是一种天气现象, 属于中国地面气象观测内容。
科学上,霜是由冰晶组成,和露的出现过程是雷同的,都是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到达100%时,水分从空气中析出的现象。它们的差别只在于露点(水汽液化成露的温度)高于冰点,而霜点(水汽凝华成霜的温度)低于冰点,因此只有近地表的温度低于0℃时,才会结霜。

霜降
为二十四节气之一。
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霜降节气。天气渐寒始于霜降,霜降不是降霜,而是表示天气寒冷,冻则有霜,大地或将产生初霜的现象。霜降是反映温度变化的节气。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阴气始凝。霜降节气后,常有冷空气侵袭,而使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变化大。“霜降”反映的是气温变化,并不是表示这个节气“降霜”,在气象学上没有“霜降”的概念。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霜是天冷的表现,由于冻则有霜,所以把秋霜和春霜统称为霜冻。霜降节气后,深秋景象明显,冷空气越来越频繁。[

气候特点
秋天的主要气候特点是干燥,气温渐渐转冷。霜降后,昼夜温差更大,早晚天气很冷,中午则比较热。秋燥明显。霜降过后,植物渐渐失去生机,大地一片萧索。用科学的眼光来看,“露结为霜”的说法是不准确的。露滴冻结而成的冻露,是坚硬的小冰珠。而霜冻是指由于温度剧降而引起的作物冻害现象,其致害温度因作物、品种和生育期的不同而异;而形成霜,则必须地面或地物的温度降到0 ℃以下,并且贴地层中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要达到一定程度。因此,发生霜冻时不一定出现霜,出现霜时也不一定就有霜冻发生;但是,因为见霜时的温度已经比较低,要是继续冷却,便很容易导致霜冻的发生。霜降节气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前后。这时节冷空气南下,天气越来越冻,我国南方地区昼夜温差变化较大;而北方部分地区温度已降到0摄氏度以下,如东北地区的北部、内蒙古东部和西北地区大部平均气温已在0℃以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