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医大师邓铁涛治不孕三法!
小编导读
不孕症是指有正常性生活、未采取避孕措施1~2年尚未受孕或未能生育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治疗不孕症颇有心得,他认为除了先天性生殖系统发育不全及畸形等难以治效者外,辨证论治有时能收到效果,并提出治不孕三法!到底是那三法呢?且看正文!
不孕的原因比较复杂,除了先天性生殖系统发育不全及畸形等难以治效者外,辨证论治有时能收到效果,下面谈谈我的体会。
一、祛瘀法
凡月经不调,或并无症状而舌脉有瘀征者,我每用王清任之少腹逐瘀汤治疗,有一定的效果。王氏说:此方治少腹积块疼痛,或疼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血见时,先腰酸少腹胀,或经血一月见三五次,接连不断,断而又来,其色紫或黑或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或粉红兼白带,皆能治之……更出奇者,此方种子(即能怀胎)如神,每经初见之日吃起,一连五付,不过四月必成胎。《医林改错》还举了一个六十老翁之妄服此方得子之病例。
少腹逐瘀汤处方为:小茴香7粒(炒),干姜0.6克(炒),延胡3克,没药6克(炒),当归9克,川芎6克,肉桂心3克,赤芍6克,蒲黄9克,五灵脂6克(炒),水煎服。
王氏此方不能说百分之百有效,只适宜于有瘀证之不孕。友人何氏其妹在天津某学院任教,结婚六年未孕,身体健康尚可,月经时有不调,问治于予。考虑可能瘀血为患,乃书王氏少腹逐瘀汤予之,小茴香用2克,炒干姜用3克,另加生地9克。为什么加生地,因未见患者,不知其属寒属热,故加生地养血活血,并制肉桂之温燥。用少腹逐瘀汤凡舌上少苔、舌质偏红者,我常用生地以易肉桂心。患者服药十剂后得孕。本方对痛经、慢性盆腔炎有效,习惯性流产之属瘀者、少腹肿块(良性肿瘤)等亦有一定的效果。
二、补虚法
辨五脏之不足,用补法以治不孕,亦是常用方法,也是一般医者习用之方法。我曾治一李姓患者,先是阴道有隔膜,经手术治疗,发现双子宫,手术者告诉患者,隔膜虽除,但不易受孕。来诊时已婚10年未孕。诊其面色白,唇淡,舌嫩苔白,脉虚迟弱,拟补脾肾为治。
处方:党参12克,黄精15克,巴戟9克,枸杞子9克,淮山药15克,云茯苓12克,羊藿叶6克,仙茅6克,黄芪12克,甘草6克。
隔日一剂,共服六剂,受孕,约七个半月早产一女婴,重1.7千克,住温箱40天,后发育如常,聪慧可人。
三、温经活血法
《金匮要略》之温经汤,为温经散寒、养血祛瘀、调经种子之名方。曹颖甫认为:“此为调经总治之方,凡久不受胎,经来先期后期,或经行腹痛,或见紫黑,或淡如黄浊之水,施治无不愈者。曾记寓华庆坊时,治浦东十余年不孕之妇,服此得子者六七家。”曾有医院将本方制成丸剂,治月经病及不孕症,收到较好的效果。
温经汤
吴茱萸12克,桂枝15克,当归10克,白芍15克,川芎10克,人参9克,阿胶10克(打碎冲服),丹皮15克,甘草10克,麦冬15克,干姜15克,半夏15克。
<警告:本方剂仅供中医爱好者学习探讨;因中草药熬制和禁忌等因素,如果私用此方剂,详情请咨询当地中医师。>
适应情况: 冲任虚寒,瘀血阻滞。月经漏下不止,血色暗而有块,淋漓不畅,或月经提前或延后,或逾期不止,或经停不至,痛经,不孕。口唇干燥、傍晚发热、手心烦热、腹满、曾经半产导致的瘀血在少腹不去。今天用来治疗50岁更年期后月经淋漓不走、功能性子宫出血、慢性盆腔炎、手掌粗糙等。
温经汤加减:
1、痛经:经行第一天小腹疼痛剧烈,四肢冰凉,冷汗淋漓,心慌,呕吐,伴有腰痛,经色暗红,有瘀块。分析:阳虚体寒,瘀血内停。温经散寒,行血化瘀,以温经汤加减。
当归10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桂枝10克,吴茱萸3克,党参15克,莪术8克, 丹皮10克,麦冬10克,香附10克,炙甘草5克,一付熬出两袋,每次月经前喝 5付,三个月左右即可。
<警告:本方剂仅供中医爱好者学习探讨;因中草药熬制和禁忌等因素,如果私用此方剂,详情请咨询当地中医师。>
2、性冷淡:吴茱萸9克,桂枝15克,当归10克,白芍15克,川芎10克,人参9克,阿胶10克(打碎冲服),丹皮15克,甘草10克,麦冬15克,干姜15克,半夏15克,制附子10克。
<警告:由于方中含有制附子,尽量不要自己熬,入药熬制请到药店咨询当地的中药店坐堂医生,制附子先入锅熬一个小时,然后放入其他中药继续熬。制附子以10克为准,如果超出10克,需征得当地医生签字许可,没有签字许可不可私自提高剂量。>
3、经常流产:吴茱萸9克,桂枝15克,当归10克,白芍15克,川芎10克,人参9克,阿胶10克(打碎冲服),丹皮15克,甘草10克,麦冬15克,干姜15克,半夏15克,茯苓15克,砂仁5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