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的保护就安全吗?
严新权
前几日看了一条微信,标题是《全军覆没,我们在努力培养新时代的“东亚病夫”》。微信上说:“最近,宜昌某中学一个班级做了一项引体向上的体能测试,20个学生,有两个学生做了2个以上,一个学生做了一个,剩余的一个都做不到,甚至握住单杠后几秒都坚持不了。按照标准,7年级只有4个学生及格,8年级有5个及格的,9年级6个及格的。体育老师说,学生们越来越弱了!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幼儿园的身体素质课让我们汗颜:项目有侧手翻、10层箱子跳、高难度的倒立行、冬季耐寒训练等等。日本小孩每一天都有体育课,课后作业是坚持锻炼一小时,而每天锻炼两小时以上的孩子大约有40%以上。200米一圈的操场,一二年级的小朋友每天要跑10圈;五六年级的小朋友每天要跑20圈,在我们怕孩子累着、摔着、磕着、碰着的时候,这些日本的小孩子都很正常地完成了。”
的确,日本对孩子特别注重体能和技巧的训练,而且在训练过程中如果现意外伤害,没有家长对学校不依不饶地索赔,相反他们的家长还会向学校道歉:对不起,我们的孩子给学校和老师添麻烦了!日本的政府和法院也没有支持家长到学校讹诈的。
学校的引体向上测试只是中国孩子身体状况的一个缩影,上海某高中一半的男生引体向上得零分,引体向上测试及格不到三分之一。手无缚鸡之力,对于现在的男孩子来说竟成了一种普遍现象。更让人吃惊的是:参加测试的很多学生连努力完成一个引体向上的欲望都没有,他们表现出的是对体质测试和体育成绩极不在意的态度。再看一下我们的军训:广州市四所中学的3600名学生,开学前他们在一个训练基地统一集训,每次短短40分钟的操练时间里,总有学生晕倒在地或者因为受伤去了医院,一天下来晕倒率竟达10%;杭州某小学举行运动会,开幕式8点开始,9点半左右学生们出现“晕倒小高峰”,约有20位学生被扶到场外。更多的数据惨不忍睹:近日,国家卫健委在举行例行发布会时表示,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是9.6%,肥胖率6.4%,二者相加达到16%;在不满17岁的儿童、青少年中,有1/3的孩子至少出现了一种心血管危险因素,中国12至18岁的孩子1.9%患有糖尿病。新华网报道:2018年,我国发布首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报告指出四年级、八年级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36.5%和65.3%。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孩子体质连续25年下降,力量、速度、爆发力、耐力等身体素质全面下滑,我们的孩子每天都被家长、被社会溺爱着,近视率极高、胖的胖,瘦的瘦,还不能吃苦,每年一到换季的时候爆满的都是儿童医院。
另有报道称:我国近几年每年征兵的时候,应征青年体检合格率越来越低。
我们国家在教育孩子上的投入却越来越大,可为什么我们的孩子身体素质越来越差?这个问题绝对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也不是一个两个因素造成的。这些现象和数据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部门、孩子家长和全社会的关注,不能不引起我们对此种情况的思考——它,不能不说和我们多年来追求对孩子温室式、舒适型的培养方式有关,不能不说和我们的过度保护有关。
家长们总是怕孩子吃苦挨累、怕孩子出现闪失;学校也受社会不良风气所迫,在设计文体活动时,尽量以减少孩子受伤害的几率和减少经济风险与荣誉风险为原则,不敢再组织那些能够考验和培养顽强精神的体育活动和课外活动,以此来保障学生的平安无事和学校工作的稳妥。表面看,家长、社会和学校都是在保护学生,而学生也似乎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但实际上,我们的孩子却在这种没有远虑的保护中变得懒惰;变得没有进取心;变得懦弱、脆弱和羸弱,这也给我们的社会、国家和民族遗留了缺乏生机的后患!
所以,我们应当重新审视对孩子一味保护之利弊,应当从孩子的终身发展、国家和民族强大的需要去认识这种过度的保护:过度保护的结果,是暂时很安全、长远有危害;是孩子在“保护伞”下逐渐滑向深渊,这是对孩子和社会的巨大坑害!现在需要的不是我们对孩子尽最大可能的“保护”,而是尽可能地对孩子加以磨炼,是对孩子“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那么,怎样改变家庭、学校、社会对孩子一味保护的现状从而达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呢?
首先得从国家层面认识到一味保护孩子的弊端,应该由人大立法给予学校更多的支持,使学校能够积极大胆地开展各项有益学生身体素质的体育活动、课外活动,用法律坚决惩治一切给学校开展活动制造阴影和动不动就讹诈学校的“校闹”行为,坚决不能因为学校正常开展活动发生学生人身意外伤害而使学校受到经济损失。这样,学校开展活动能受到法律保护,出现家长和学校纠纷,行政部门和执法部门解决矛盾也就有法可依。
其次,国家媒体、公检法部门也要认识到一味保护孩子对国家、对民族的危害,提高政治站位,不要助长学生家长的偏激思想和行为。
第三,教育部应该对现在的体育课教材以及中高考体育测试标准作出调整,能学生体育课规定的锻炼强度上要提高标准,在中高考身体素质测试标准方面要划出高层次的红线,不能以担心影响孩子升学为名对孩子体育迁就退缩。
第四,学校也不能因为重视中高考的学科成绩而擅自对体育课停课,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
最后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要利用家长学校,对学生家长进行培训,引导家长认识——孩子拥有好的身体素质是孩子一生的财富,是孩子今后幸福生活的资本;要使家长正确认识学校开展体育活动或课外活动发意义,使他们够积极配合学校,不要出现问题就找学校的麻烦;引导家长认识到陪伴和督促孩子锻炼身体、不总是心疼孩子的重要性,总之,提高家长的认识很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