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家在革命老根据地,美丽的沂蒙山区腹地沂水县泉庄镇泉庄村。沂水县是全国几乎家喻户晓众所周知的红嫂的故乡。泉庄镇是山东省第一个长寿颐养示范镇。

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是远近闻名的长寿之乡。我们一个小小的村子就出过多位百岁老人。

被称为《北方民居的古化石》的老屋。
我们王家大院,分东西两大院。当中一条南北街。这条街,六十年修成了公路。
这老屋,从祖上到我父母乃至我成家前一直祖祖辈辈的居住着。是王家大院的东院,王氏十四世王炳太之父建于清朝末期道光三年(一八二三年),距今已达一百九十多年。中间虽然历经太平天国等多次战乱、灾害并多次简单修补,但仍留原貌,被有关专家称为北方民居的古花石。后人已分布于泉庄、江家安、康家泉、尹家峪、南峪等村,达八代千余人,遍佈全国各地。可谓人丁兴旺,人才辈出。在外从事政治、经济、文化、卫生、教育等 ,为国家繁荣富强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老家门前有棵一九五八年幸存下来的老槐树。是幸亏身为烈属的二奶奶骑在树上才保护下来的。也是一九五八年大炼钢铁时期十里八乡唯一幸免的树木。
那天乡里派了一伙身强力壮的人来杀这老槐树,二奶奶怎么也制止不住。二奶奶突然一声高喊:“孩子们!快来把我推上树!” 我们几个看热闹的光腚小屁孩一拥而上,肩扛头拱手推一鼓作气把二奶奶推上了老槐树的分杈处…,老树终于得救了!

老树上的洞可以钻进小孩去。从我记事起,这棵老槐树,基本上就这个样子,很老很粗很大。
只要根基好,水份充足,再老的枯树也能长新枝发新芽!
其实做人也一样。
自古人类求长生,长生不老哪里找? 请看我们家老人的长寿之方。

104 岁的大姑王兆美谈笑风生。
大姑王兆美今年已104岁,仍然两眼炯炯有神,思路清晰,记忆力特好,声音洪亮,天天乐呵呵的。天天嘴里念叨,政府好,社会好,大家都好。大姑父年纪轻轻为国捐躯,大姑不到 30 岁就拖着几个孩子,受尽了,苦和累,受尽了磨难和惊吓。可是直到现在,他从来不主动向别人谈这事,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对功劳和荣誉,看得非常淡,从不炫耀。

老人家不住口的说,政府好,社会好,现在的生活太好了!

老人家说的眉飞色舞,我们听的兴高采烈!

在大姑面前,我们我们这些己年过花甲、年过古稀的人,竞然都感觉自已是小孩子了!

叔叔王兆秀,高高兴兴的拉家常。
叔叔王兆秀今年94 岁,步履勤快,身体硬朗,天天无欲无求,无忧无虑,勤劳俭朴,从来没有见过他生过谁的气。这些日子还天天上山,挑 80 多斤的桃子送往收购点。

高高兴兴的与家人拉家常,讲过去的事,讲过去的人,叮嘱不要忘本。

父亲王兆松,八八年正月十五,近七十岁时在游北京游故宫。
虽然初次来故宫,但是老人家不但路径清楚,而且对各处的建筑和古董了如指掌,如数家珍,历史事件及历史背景说得清清楚楚,对涉及的人和事等讲得有理有据,绘声绘色。怪不得乡亲们说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父亲读的书太多了!
每年一进入腊月,父亲就为左邻右舍写对联,标准大方的正楷,吉祥励志喜庆的内容,家家喜欢。有时忙到年三十下午,自已的还没捞着写。从年轻就为八路军、新四军担惊受怕办事,到老来还是没白没黑的为乡亲们忙活,为这事,没少挨过母亲的埋怨。
这就是我的父亲,远近闻名的老学究,众人称赞的大好人。

母亲赵传玉 93 岁时,耳不聋,眼不花,头脑清醒,记忆力超过年轻人。

老人家从来不闲着。左邻右舍,谁家的孩子她也看,年轻的妈妈们一旦有了急事,就把自己的孩子一把推给老人家,急急忙忙的跑了。谁家的棉花她也帮着剥,有时候一天剥的棉花桃子皮,堆成了小山。
母亲还是远近闻名的神手,因为他能够在月光下穿针引线做针线,能够在漆黑的夜晚摸黑摇车彷线做针线。在那贫穷落后的年代,母亲为了节约那一毛钱的煤油钱,自己逼自已,促使老人家练就了这一绝活,被人们传为“特异功能”” 的佳话。

六叔和他的两个重孙子。
六叔王兆伦,96岁时仍能挑着挑子上山干农活,总是不闲着。这也是老人家健康长寿的立脚之一吧。六叔五个女儿一个儿子,个个出息:分别从事教授、工程师、警官、医生等工作,日子也都相当不错。老人家一辈子从不去女儿家住,就是女儿家男娶女嫁喜事,老人 喝完喜酒就返回,从来不在女儿家住下。我曾问六叔,“为什么不去我姐姐妹妹家住几天?”老人说,“我去多了,势必会使女儿分心,影响她们工作,更会影响她们孝敬公婆!” 啊!原来是这样啊。天下现在能有几位这样好的老泰山!有这样的岳父,媳妇怎能不孝敬公婆吗?真是可怜天下老人心啊!

为什么老人家能这样?他们有什么长寿秘方吗?没有!他们在吃什么保健品吗?也没有!他们在刻意锻炼身体,追求长寿吗?更是没有!他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是这样做的:
一,忠厚为人,清心寡欲,不贪不图,吃亏是福。从不占别人的便宜。我们家祖祖辈辈,忠厚善良,乐善好施是出了名的!据老人们说,上百年来,我们家是土匪(包括历史上沂蒙山区最大最有名的土匪刘黑七)不抢),小偷不偷。
二,勤劳吃苦,大空做大活,小空做小活。老姐弟俩, 90 多岁的 100 多岁的,子女都不让他们干了。他们自己就找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干。不论春夏秋冬,从不让自己闲着。
三,知足常乐。子女孝敬老人,体贴入微。老人家天天生活在满足和喜悦当中。
政府几次免费查体,老人 各项指标均正常,心血管像年轻人一样!
为什么?
老人家是精气神充足啊!
医家认为精、气、神为“内三宝”,耳、目、口为“外三宝”老人家大事不管,小事不问,天天不闲着,天天乐呵呵。所以保养了精、气、神三宝,日常生活中事实上在修身养性,清心寡欲,心不外驰、意不外想,神不妄游,情不安动,气不外耗。
老人家虽然讲不出什么道理,但是他们的日常生活行为,久久行之,收到了保养精气神的功效。精满、气足、神旺,则精神焕发、行动矫健,所以老人家能鹤发童颜。
总之,日常生活中经常保持精神愉快,心胸宽广,情绪稳定,方能延年益寿。
这也可能是道家所说一的五欲吧,这五欲与五行五脏是相对应的,
1、财为金应肺;
2、色为水五脏应肾;
3、虚名为火五脏应心;
4、食为土五脏应脾;
5、睡为木五脏应肝。
这就是我们老王家老人的长寿的奥妙吧。

记得小时候,父亲就说过这么一句话,酒色财气四面墙,如果有人跳出四面墙,他就有了长生不老方。那时候年龄小,懵懵懂懂,似懂非懂,但这句话,使我在好多方面受益匪浅。
做人,真是忠厚为本心坦荡,无欲无求天地宽,诗书继世长,家和万事兴啊!
记得父亲还说过这么一段话:
人间五福寿为先,
最大福气善终关,
忠厚善良多积德,
孝敬父母不怕天。
据我所知,老家的己故老人,大都无病无痛安祥而终,甚至感觉自己没病。让我记忆特别深刻的是七爷爷。爷爷亲弟兄 7 个,我爷爷是老大。七爷爷去世的时候正是秋天大忙季节,子孙满堂日夜守在床前,七爷爷用微弱而坚定的的声音说,三春不如一秋忙,忙忙碌碌一年,全在地里,不行啊!我还不走,你们去地里忙吧!半个月后所有庄稼收获完毕,屯满缸满。第 二天,七爷爷叫家人给他穿好衣服点,自己到院里走了一圈,然后躺到床上,安禅的睡去,但也没有醒来。
这不是传说,更不是迷信,是亲眼目睹的事实。
朋友,做人,忠厚善良是根本,积德行善是途径,日行一善是措施。
朋友,如果你也愿意健康长寿,那么你就与我一起,学,悟,一起在日常生活中修行吧。
图文:王琇贵
编辑:陆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