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科院原院长
路甬祥亲切接见孟国泰教授
编者按: 孟国泰先生现为浙江师范大学从个体出发新教育研究院院长、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实验学校总校长。他是从个体出发新教育936核心竞争力体系建构者,全国课堂改革十大样本“三标课堂”创始人,中国民办教育西湖论坛四大名校长之一,中国民教投上海高效课堂沙龙六大名校长之一;中国新人文教育运动倡导者,玩教育的倡导者和推进者,高快育人(做人)体系建构者,新五育、新五论的提出者与建构者。截止目前,他已经撰写了2000余条教育金言,创作了300余首教育诗歌,编辑出版了1500种图书;打造建设了全国不同地域的30余所名校,成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光明日报教育家杂志封面人物。被教育界和新闻界称为“古有孟子舆,今有孟国泰”、“第二个陶行知”、“中国新时代行知派教育家”。

新时代知名教育家“大集结”
1、 “道德”的“道”,从字形结构上看,是一个人昂首挺胸走在路上的样子,彰显的是一个人的独立与个性;“道德”的“德”,从字形结构上看,表示的是“十四个人一条心”。“道德”二字告诉我们:做人处世,首先要尊重个性、彰显个性,然后要精诚团结、万众一心,才是道德。
2、真正的道德是做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只说不做的德育,再好听,也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没有行动的道德,是伪道德。一万次“德育说教”比不上一次“德育行动”。满腹经纶的“知道德”比不上一次实实在在的“做道德”。
3、真正的德育是与智育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人为地把两者分个谁先谁后,必然会造成认知上的混乱,甚至造成人生的迷茫。真正的智育过程,就是德育的过程;真正的德育过程,就是智育的过程。如要有高度的注意力、敏捷的观察力、快准的记忆力、灵动的思维力、广阔的想象力,就必须要有德育的参与和渗透。
4、把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赋予德育的意义,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做人,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创新品质、做人品质,做一个大写的人。
5、三标高快课堂的道德是:独立自主学习、创新、做人;生教生、生帮生、生考生、生评生;勤于积累、勇于质疑、善于创新、精于超越;大胆展示、激情点评、智慧升华。
6、德,是增强体质、开启智情、发展个性、促进创新、铸造人格、通向和谐的守护神。没有道德的智慧,是危险的;没有智慧的道德,是平庸的。有体无德之人,尽干坏事;有智无德之人,干尽坏事。
7、德育的基本目标是使受教育者不作恶。
德育的高级目标是使受教育者乐于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德育的终极目标是使受教育者胸怀世界去为大众谋利益。
8、不道德的行为多数来源于不正当的利己之心,因此,压制自己的不正当欲望才能养德!然而,丝毫不准利己的德育,却很难在大众中推行,因为它剥夺了人作为人的人权。可以这样说,丝毫不准人利己的德育,只会培养一些自虐的人和一些虚伪的人。而培养自虐和虚伪的人的德育本身就是不道德的,就是应该被废除的。德育不仅是要引导人把别人当人,而且要引导人把自己当人。这样的德育才不是偏激的。
9、情感教育是德育的基础。培养道德,首先得培养情感——培养对自己的情感,有了对自己的情感,人就不会做有损自己的事;培养对他人的情感,有了对他人的情感,人就不会做有损他人的事;培养对事业的情感,有了对事业的情感,人就不会人浮于事;培养对祖国,有了对祖国的情感,人就不会做有损国家的事;培养对整个人类的情感,有了对整个人类的情感,人就不会做有损其他民族的事;培养对大自然的情感,有了对大自然的情感,人就不会做有损于大自然的事。

10、德育要有实效性,没有实效性——就会出现只说不做、只知不做的现象;
德育要有长效性,没有长效性——就会出现在校有德、离校无德的现象;
德育要有普遍性,没有普遍性——就会出现少数人有德,多数人无德的现象。
11、一个把行善、尽责、诚信和为大众谋取利益看成是“白痴”的民族,一个把人性丑恶的一面作为人之常情来理解、包容、推崇甚至模仿的民族,是一个道德论丧的民族。一个道德论丧的民族,是一个不打自垮的民族。
12、心中有了恶念,不付诸行动,不算真正的恶;心中有了善念,不付诸行动,不算真正的善。
13、看一个人有没有道德,不要看他怎么说,而要看他怎么做;
看一个人有没有道德,不能只看他人前是怎么做的,还要看他人后是怎么做的;
看一个人有没有道德,不仅要看他平时是怎么做的,还要看他关键时是怎么做的;
看一个人有没有道德,不仅要看他贫贱时是怎么做的,还要看他富贵后是怎样做的。
14、由于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创新,因此,凡阻挠创新的人,都应视为不道德的人。
不抑制自己创新,是最起码的做人标准;不阻碍他人创新,是最起码的社会公德。
15、创新是一种道德。培养创新精神应成为品德课的重要内容之一。
16、漠视人的个性,阻碍人的创新,不尊重人的人格,都是不道德的行为。
17、教师真正的师德是: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民主、科学、艺术、和谐的成长环境。
18、一个没有道德的政府,必然会造就一大批没有道德的国民。一个没有道德的政府,一定会祸害自己的民族,甚至会祸害其他的民族。
19、自己没有道德,却要求别人有道德,这是双重的不道德。经商如此,人际交往如此,执政如此,教育也如此。
20、一个人厚道是一种美德,但是,如果过于厚道——厚道得连邪恶也一再包容与忍让了,那就是软弱,因为,这是在变相地纵容邪恶。

21、正如分担别人的痛苦是一种美德,分享别人的幸福也是;
正如宽容别人的缺点是一种美德,赏识别人的优点也是。
22、传统道德,一方面给社会带来了规范,另一方面也给人们带来了束缚,甚至会造成个体、家庭、民族的灾难。传统道德会妨碍社会前进的步伐。不加选择地继承传统道德,犹如不加选择地进食一样,是极有可能中毒的。
23、团结就是力量,但是用这股力量去做邪恶的事情却是可怕的。团结起来并不值得敬佩,值得敬佩的是团结起来为大众造福、为社会进步。
24、金钱的获取,事业的成功,个人的幸福的确值得争取,但以牺牲心中的道德为代价,就不可取。以牺牲自己心中的道德去获取金钱、追求成功、谋求幸福,是做人的失败。
25、百善孝为先,百孝行为先。只会挂在嘴上的“孝”,再动听,也是口是心非。
26、珍惜粮食,必须从一日三餐开始;修身养德,必须从从每件小事做起。
27、只有美德能培植美德。什么样的教育是有道德的教育呢?我认为有道德的教育首先是尊重受教育者、为受教育者的发展和幸福服务的教育,是引导受教育者向真向善向美的教育,是为大众的幸福服务的教育,是为国家的安宁和发展服务的教育。
28、要使受教育者有道德,我们的教育者本身首先应该有道德。对于培养道德,言传几乎是不起作用的,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记住这一点。
29、真正有道德的人,是得道的人。“道”来自于“导”。道德是 “导”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
30、如果德育工作者(教师)不尊重个性、张扬个性,一味地进行束缚、羁绊、异化、置换,本身就是不道德的行为。

31、无论时间怎样流逝,无论地域如何不同,无论种族有多少差异,无论道德法则如何改变,“善”都是道德永不改变的法则。德育就是要通过不断唤醒人心灵深处的善,使受教育者人性闪光的一面全面地、永远地压倒人性丑恶的一面,从而使人充满人性的光辉,使人性丑恶的一面永远不再危害自己与他人。引导向善是德育永不改变的方向。
32、人生来就有“真、善、美”的一面和“假、丑、恶”的一面。德育,说到底,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抑制假、丑、恶,弘扬真、善、美。
33、世界上有一种不可战胜的伟大力量——道德的力量。正是道德的力量把人和人区别开来。道德的力量来自于人们内心深处对精气神、真善美的无限向往和追求,来自于对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的无限向往和追求。
34、道德品质是好是坏,根本就不能以试卷测试、分数高低来定,因为考生都会按照社会通行的标准答案来作答,这样,分可能高了,但却是假的。我们肯定不能说得高分的学生,道德品质都是好的,得低分的学生,道德品质都是不好的。道德品质的好坏,只能通过言谈举止、社会交往、做人做事来检测。
35、德育,并不是不准人利己,而是要让人在不损害他人的原则下利己。德育就是要使人在爱自己的同时,也能爱他人、爱这个世界,至少是在爱自己的时候不损害他人、不损害这个世界。
36、“德”并非单指“有好人缘或好名声”。在学校里,“德”离不开六颗心:羞耻之心、敬畏之心、感恩之心、责任之心、正义之心、和谐之心。其中,羞耻之心是做人的本分,和谐之心是做人的归宿。心存羞耻之心、敬畏之心、感恩之心、责任之心、正义之心、和谐之心,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高尚起来,人类就会变得美好起来!一个没有羞耻之心的人,一定会做出伤天害理之事;一个没有敬畏之心的人,一定会鲁莽行事、无法无天;一个没有感恩之心的人,一定会把世间的一切都想得理所当然;一个没有责任之心的人,一定会颓废人生、祸及他人;一个没有正义之心的人,一定会阳奉阴违、同流合污、党同伐异;一个没有和谐之心的人,一定会作践自己、损害他人、破坏自然。
37、对人类来说,一个善良的“笨蛋”胜过一万个“聪明”的恶魔。
38、没有生命的交融,没有个性的碰撞,没有人格的砥砺,“传道、授业、解惑”就会变成一种卫道士的勾当。
39、德育并不是把教师头脑里的东西转移到学生头脑里,而是要进行“道德对话”和“切实践行”。“道德对话”的内容包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切实践行”的内容包括说好话、走好路、做好事。
40、根除杂草的方法,是在地里种上庄稼;铲掉恶习的方法,是在心中播撒善良。

41、教育如果没能使人成为真正的人,而成了禽兽,那么,这样的教育无疑是失败的。所以说,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德育,而德育就是“做人教育”。“做人教育”是教育的本质,也是教育的真谛和归宿。没有德育的成功,就不可能有素质教育的真正成功。
42、真正的德育能使人在世风日下时,昂扬向上;能使人在穷途末路时,另辟蹊径;能使人在欢天喜时,有所克制。
43、自信换来自信,勇敢换来勇敢,勤奋带动勤奋,乐观带动乐观。要培养有道德的人,教育者自己首先必须是有道德的人。
44、学校里所学东西,可能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遗忘,唯有所形成的道德能滋养人的一生。
45、三标高快课堂要求每一个发展生对每一个潜能生的进行一对一帮扶,体现的不仅是一种道德,更是一种智慧。说智慧,是因为发展生要像老师一样教好潜能生,就必须有使命感、大爱心、组织力、思维力、表达力。让每一个人都进步,是三标高快课堂的不懈追求。
46、道德是什么?道德就是制订人生规划、做好每日计划、按时起床、按时洗漱、按时上课、按时休息;道德就是不痴迷于游戏、不说闲言碎语、不谈情说爱;道德就是穿着整洁、书桌整齐、不乱涂乱画;道德就是购物打饭排队、不挑食、不吃零食;道德就是赏识别人、激励别人、不伤害别人;道德就是爱惜粮食、节约用水、节约用电……总之,道德就是:对己克制,对人感恩,对物珍惜,对事尽职!
47、一个有真正道德的人,不仅会爱己、爱人、爱集体、爱社会、爱祖国,还会把爱延伸去爱小草、爱小花、爱小狗、爱小兔、爱万物。真正的道德应该是这样的:生活中处处洋溢着爱,人们因为你的爱而向上、而贡献、而快乐、而幸福,然后再把你的爱传递到千家万户、天地万物!
48、做一个有志向的人,你会超越梦想;做一个有情感的人,你会爱满天下;做一个有意志的人,你会百炼成钢;做一个有气质的人,你会超凡脱俗;做一个有个性的人,你会创新不断;做一个有人格的人,你会顶天立地!
49、做一个志向远大、情感丰富、意志坚强、性格迷人的人吧,让人间充满情!
做一个观察敏锐、记忆快准、思维灵巧、想象无限的人吧,让人间充满智!
做一个乐于实践、个性鲜活、创新不倦、人格独立的人吧,让人间充满创!
做一个和睦和气、和蔼和平、和真和善、和美和乐的人吧,让人间充满和!
50、做一个大写的人吧!使周围的人因你的存在而快乐,使周围的物因你的存在而自然。做一个大写的人吧!我们的社会将会因你的存在而自豪,而骄傲。(责编:罗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