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文化堕落
文/逯家驹
其实众所周知,“痛并快乐着”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病句。“并”即“并且”,是递进关系复句;而用了“但”(但是),才是转折关系复句。
不可能是“既痛,又快乐”,只能是“虽然痛,但是仍然快乐”。
这个病句在中国流行了数年――其实是以讹传讹了数年,一如“咫尺天涯皆有缘,此情温暖人间”,这真的是国人的悲哀,中华文化的悲哀。
“咫尺天涯”是虽然距离很近,但又不能相见的意思。所以不能用“皆”。顶多用个“也”还凑合。
歌词作者应该以为这个成语的意思不外是“多近多远”的意思吧,于是就想当然选择了这个成语……
更有意思的是在九一八即将到来之日,我参加了一个艺术团的节目排练。节目里面就有歌唱《松花江上》这项内容。
歌词里有一句“整天价在关内”。当我提出,“价”是助词,在这里唱作“jie”,不能唱成“架”音的时候,团里几乎所有人都以一种极其诧异的目光看我。他们说,人家著名歌唱家某某某都唱“架”音了,难道人家还能唱错?
这让我哭笑不得。我说谁也不能保证没错误。咱们既然已经知道了,就把它改正过来好了。可是大家面面相觑,大概以为这太不可思议了。这时只听团里一位领导发话了:“既然全国都唱作‘架’音了,咱们也这样唱吧。不然评委还以为咱们唱错了呢……”
呜呼哀哉,这都哪儿跟哪儿啊?我真的无语了……
也难怪,中国人大部分是不重视文化的人。家庭条件好的就念书;念不起书的,十五六岁就开始跟父母打工。所谓丰衣足食以后,就奔小康;再然后就是多多发财“奔大康”……
假如你建议他写一篇文章,或者欣赏一部作品,他一定会认为你是疯子。因为这些与发财致富没有半毛钱关系。
哈哈哈哈,这就是国情……所以现在,各地欺骗的手段五花八门,且不断升级。有不少大学生,一毕业,由于钱的诱惑就加入了欺骗团伙,参与了欺骗,甚至南方某地出现了诈骗村的空前绝后的怪事!究其原因,不外是一个钱字所至……

一个民族,如果把钱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每天把“向钱看”作为舆论导向,就很危险了。
一个官员,能够贪污几亿甚至几十亿几百亿,这是亘古未有的悲剧。我想,这与我们每天都是以“赚钱”为导向不无关系。
于是我在思考一个问题:假如我们的舆论不再声嘶力竭地呐喊“发财致富”的话,是不是国人就一定开始“致穷”了呢?学一点文化和“穷”矛盾吗?
令人遗憾的是,那些高档的所谓“写字楼”恰恰是给一少部分不会写字的人准备的。
对了,也别绝对地说人家不会写字――至少还会签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