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洪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美新蔡”征文选登之一 (经主办方商定,本次征稿截止时间延至2019年9月15日)
洪汝精华 历“酒”弥香 ——蔡酒漫忆
相传夏禹时期的仪狄发明了酿酒。公元前二世纪的史书《吕氏春秋》云:“仪狄作酒”。汉代刘向编辑的《战国策》则进一步说明:“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曰:后世必有饮酒而亡国者。遂疏仪狄而绝旨酒。”仪狄因发明酒而遭到疏远,是个遗憾,但从自然酿酒到人类模仿大自然酿酒,再到有意识的进行酿酒生产,应该经历了漫长的时期和许多人不断地探索。客观地说,酿酒的发明是人类效仿生物活动中迸发出的聪明才智的结晶。
而历史悠久的新蔡,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上承天中山之阳,下接洪、汝河交汇之阴,四季分明,百草丰美,独特的地理位置,适宜酿造浓香、纯厚的美酒。据出土文物,新蔡早在禹夏、西周时期就已酒业发达。传说,伯夷凿出天下第一井“三眼井”后,此地更是百业兴旺、酿酒业发达 。商贾名流,市井百姓无不以饮新蔡酒为荣。出生在现新蔡县城北姜寨(今属临泉)的伯夷后裔姜子牙更是曾以卖酒为业。由于古人不像现代人在意酒的地域品牌,更由于新蔡史上的一出《昭侯醉酒误国》的闹剧,后人便将吕地所之产酒统称蔡酒,并流传有“蔡酒解难孔夫子”之说。故而蔡酒名扬天下。
作为世界客观物质的存在,酒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它炽热似火,冷酷象冰; 它柔软如锦缎,锋利似钢刀;它能叫人超脱旷达,才华横溢,放荡无常;也能叫人忘却忧愁和烦恼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所以,世上留下了许多关于酒的传奇。
“我有一瓢酒,足以慰风尘”。出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的我实在记不清喝第一口酒是在在什么时候了。只记得十二、三岁时,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父亲在乡供销社买回一瓶散装酒。我听父亲对客人他说,这是县酒厂生产的,味道还不错。客人和父亲只喝了不到一半,剩下的大半瓶被父亲放到了柜里。好奇的我,趁父母不注意,偷喝了一口,当时是少年不识酒滋味,除了辣好像还有清香微苦的感觉。以后我想起来就尝一口,结果,等下一次来客父亲去拿酒时那半瓶酒还剩下小半瓶。当父亲知道是我偷喝的时,倒没有斥责,而是揶揄我:你小子行啊,还会喝酒?中,有出息!我倒不好意思,赶紧溜了出去。
1983年,由于家庭条件限制,每星期从家里到学校30多里的路程都是地奔。顺着106国道向南走,经过化肥厂那一段时,经常见到国道边上有一些酒糟在哪里晾晒。那些酒糟看上去酱黑色,但散发着清香的酒味,很好闻。我知道,这是106国道东面不远处的县酒厂使用过的酒糟,据说,晒干后可以喂猪。当时,县城北106国道以东300多米处有一个热电厂,电厂北面就是县酒厂。那个时候新蔡酒厂产销两旺,老百姓很喜欢喝本土生产的酒。“洪河粮液”已经进入了一些寻常百姓家。
1990年,我中专毕业分配到某乡政府工作。春节到了,单位给同志们发的福利,就是每人两件县酒厂生产的“蔡州特曲”。我记得是白瓷瓶装,很精致。1991年,我去郑州看一个同学,顺便带了两瓶精装“蔡州特曲”。吃饭的时候,两瓶酒被5个人三下五除二干完了,同学单位的领导还夸蔡州特曲香醇味正口感好,是难得的好酒。我告诉他们,这是我们县酒厂生产的酒。只是我当时还不知道,蔡州特曲和洪河粮液已经获得了国内和国际金奖。
大概是1995年前后,很多乡镇的招待用酒都是县酒厂生产的“金皇后”、“大元帅”。我因为在办公室工作,偶尔陪客,曾听到不少客人对“金皇后”和“大元帅”赞誉有加。其实我自己也对“金皇后”情有独钟,我觉得“金皇后”入口柔绵,醇香清冽,不上头,很适合我的口味。当年喝七八两“金皇后”真的不在话下。当然,那个时候我已经知道县酒厂生产的“金皇后”、“大元帅”获得了国际金奖,畅销省内外。除此之外,我还知道县酒厂生产的保健酒“壮阳春”盛名远扬,一度脱销。可惜这些品牌的酒在2000年以后由于种种原因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对于新蔡爱酒的人来说“大元帅”“金皇后”包括“蔡州特曲|”“洪河粮液”真的是抹不去的怀念。
进入新世纪后,新蔡酒厂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2004年我在某乡镇任党委秘书。那个时候县酒厂已经改制,生产的祥和系列酒在全县公务接待中普遍使用,由于陪客较多真的没少喝祥和酒。再后来,县酒厂生产的酒就变成了“蔡洪坊”。说实话,后来在不同的场合我也没少喝“蔡洪坊”。但只知道“蔡洪坊”是县酒厂生产的,别的情况不太清楚。直到 2013年,我调入县史志办工作,因为修志编鉴的缘故,使我对蔡酒及新蔡酒厂的历史变迁有了更深入、更细致的了解——
据县志记载,新蔡县内的酿酒业古已有之,小型作坊(俗称糟坊)遍布城乡。民国时期,仅县城就有20多家。据民国29年(1940年)河南省建设厅公布,全县酿酒作坊42家,以高粱、大麦为原料,年产白干小曲酒183吨。新中国成立后,私营个体酿酒作坊关闭。1950年8月,地方国营新蔡酒厂建成投产,有厂房20余间,职工30多名,以小麦高粱为原料,日产小曲酒100-150公斤,1953年,全县受灾,酒厂关闭,1958年,由县商业局投资重建,以红薯干为原料,日产白酒150-180公斤,同时试产酒精,日产70公斤左右。职工渐增至80多名。翌年,该厂经过更新设备,产量大为提高,平均日产白酒335公斤,最高达450公斤,1960年农业欠收,原料缺乏,酒厂于1961年再次关闭,1968年8月,县革命委员会决定于县发电厂北侧重建地方国营新蔡县酒厂,翌年一月建成投产,当年生产白酒118吨,至1985年该厂共创产值833.7万元,上缴税金158.9 万元,所产蔡州特曲、洪河粮液双获国家和国际金奖,创造了新蔡酒厂的第一个辉煌。1988年酒厂共有职工90名,固定资产86.9万元。后来,新蔡酒厂几度浮沉,几经周折,于2010年改制为新蔡县祥和酒业有限责任公司,2013年升格为河南蔡洪坊酒业有限公司,成为河南省驻马店市重点白酒企业,也是新蔡县重点工业企业。目前蔡洪坊系列产品因其独特“窖香浓郁、入口绵、柔、甜,饮后香久”已深受消费者喜爱。2011年、2012年蔡洪坊酒连续在全国农洽会上被评为“白酒金奖” 2013年又获得“河南名牌产品”和“河南省质量诚信A级工业企业”两项殊荣。2014年获得“驻马店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称号。新蔡酒厂终于绝处逢生,再创辉煌,古老的蔡酒终于又重放异彩。
写到这里,我想起一桩趣事:2018年秋,市作协主席刘康健同志和副主席陈德龙及市诗词学会的耿瑞等同志来新蔡采风,我的朋友、诗人陈庆国设便宴招待他们,要我做陪。饭前,庆国同志准备了四瓶酒,两瓶五粮液,两瓶是他珍藏的蔡州特曲。席间,当庆国把蔡州特曲酒拿出来,并介绍已珍藏28年时,大家的眼睛为之一亮,纷纷称赞,竞相拍照。庆国也开玩笑说,今天把压箱底多年,多少次没舍得拿出来的酒拿出来了。客人明确表示:五粮液不喝了,今天就喝当年大名远扬的蔡州特曲。结果两瓶蔡州特曲被你尝一杯我尝一杯,很快就见底了,而大家仿佛意犹未尽。
看,这就是蔡酒的魅力,这就是新蔡酒厂的荣耀。
蔡国风烟六百载 , 蔡酒飘香三千年。几乎与共和国同步,1950年建厂的新蔡酒厂至今也走过了近70年的路程。70年相依相伴,70年荣辱与共,新蔡酒厂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见证了共和国的伟大变迁。共和国也给了她无限关爱,无限生机。 而蔡洪坊——三千年后的蔡酒,一直秉受洪汝河水的滋养,一直采撷丰登五谷的精华,一直延续妙酿精兑的传统,不断把古老的蔡酒发扬光大,以此来回报共和国母亲,回报社会大众。今天,当我仰观蔡洪坊巍峨高大的门楼时,当我咀嚼蔡洪坊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时,当我徜徉在花园一样的厂区时,当我感受美酒的醇香及企业浓厚的文化氛围时, 我坚定地相信,“蔡洪坊”一定会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蔡洪坊酒业有限公司一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祖国的明天会更好,蔡洪坊酒业的明天会更好!
(作者简介:新蔡县史志办副主任,省书法协会会员、省诗词学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