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是过去部分农村贫困老人生活的写照。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农村贫困老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也是扶贫工作的重点。
成立于2015年的襄城县关爱贫困老人志愿者协会是一个“扛着党旗”开展志愿活动的民间爱心团队。该协会有200多名党员,会员2800余人,主要通过微信群引领4000余名社会爱心人士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是目前许昌市最大的关爱贫困老人志愿者团队。前不久,该协会党支部被评为“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襄城县关爱贫困老人志愿者协会成立几年来,志愿者们深入襄城县的乡镇、村庄,积极帮扶数百名贫困户、孤寡老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在助力脱贫攻坚的同时,他们的义举温暖了农村部分孤苦老人饱经沧桑的心灵,弘扬了善孝新风,传播了正能量。

“爱心午餐”,1+1=爱心和欢乐
8月24日,星期六。初秋的天气燥热不减,一大早,襄城县关爱贫困老人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就聚集到位于该县灵武大道中段中冠龙城小区附近的爱心超市门口,大家忙着择菜、洗菜,准备爱心午餐;摆出缝纫机,拿出剪刀,为社区的老人义务缝补衣服、理发……在为社区群众提供志愿服务的同时,这个爱心团队还把关爱的目光投向了乡村贫困、孤寡老人。
9时许,参加志愿服务乡村行活动的志愿者分别乘坐5辆车出发了。他们带着党旗和精心准备的爱心午餐、理发工具等,来到襄城县范湖乡任庄村、湛北乡尚庄村和杨庄村、十里铺镇宋李郭村和水牛耿村,为村里的贫困户送去爱心午餐,同时开展义诊、义务理发等公益活动。
在鲜红的党旗下,洁白的餐盘端上了桌,香喷喷的炝锅面、馒头,新鲜的葡萄……12时许,任庄村、尚庄村、杨庄村、宋李郭村和水牛耿村的80个贫困户家庭享受到了营养丰富的爱心午餐。
“‘爱心午餐1﹢1’项目是我们长期开展的一项公益活动,‘1+1’就是一个捐赠人结对帮扶一个贫困户,捐赠260元,为一个贫困户或社区困境者提供一年52次午餐。同时提供七项配套服务,包括送戏曲、义务理发、义务维修、开设书法课堂等。目前‘爱心午餐1﹢1’项目已经开展公益活动460多次。今年7月份,该项目入围‘2019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百强’。”襄城县关爱贫困老人志愿者协会党支部书记宋红昌说。
2017年,通过收集包村干部的提议和贫困户的心愿,襄城县关爱贫困老人志愿者协会创建了“爱心午餐1﹢1”项目,在5个村设立了“爱心午餐1﹢1”服务点。襄城县文明办专门下发文件,倡议全县53个文明单位参与此项目,共同打造襄城公益品牌,争当“出彩襄城人”。
宋红昌表示,在襄城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到今年年底,襄城县关爱贫困老人志愿者协会争取把“爱心午餐1﹢1”项目的服务点发展到10个乡村,为贫困户提供3万份午餐,以实际行动助力脱贫攻坚。

“爱心门牌”,解困暖心长效帮扶
一块红色的门牌,上面不仅有编号,还有二维码和联系电话,并有一行贴心提示:请附近的好心人和我们一起帮助老人,有事联系我们。在襄城县不少贫困老人的家门口,都钉上了这样的“爱心门牌”。这是襄城县关爱贫困老人志愿者协会为长期帮扶的贫困老人特意制作的门牌。
提到制作“爱心门牌”的初衷,宋红昌说,主要是助推帮扶活动形成长效机制、终身机制,“爱心门牌”上的联系电话全天候保持畅通,贫困户遇到困难可以随时和志愿者进行联系。除此之外,也希望通过爱心门牌引领扶危济困的社会新风,周围的群众看到哪家有爱心门牌,都愿意主动伸出手,尽一份微薄之力。
襄城县关爱贫困老人志愿者协会组建了11支志愿服务队,“扶贫服务队”是其中一支特色服务队。“扶贫服务队”经常高举党旗进村入户,为乡村贫困户提供上门服务。义诊、义务理发、洗衣做饭、维修家电、安装纱窗、剪指甲,为特困老人洗脚擦身……在贫困户、孤寡老人家门口钉上“爱心门牌”,将帮扶活动常态化。截至目前,该协会已为395户贫困户钉上了“爱心门牌”。

活动助力,点亮“微心愿”
在很多人眼里,每逢佳节和家人围桌而坐,热热闹闹地吃一顿团圆饭是很平常的事,可对于很多独居老人来说,这平凡小事却是奢望。
杨天富是襄城县十里铺镇宋李郭村的一名独居老人。2017年年底,他来到襄城县关爱贫困老人志愿者协会的爱心超市领取爱心物品。志愿者热情地和老人聊天儿,长期独居、内心寂寞的老人说出了自己的“微心愿”,“40多年了,我都是一个人在家过年,最大的心愿就是很多人热热闹闹地吃一顿年夜饭”。
老人的话触动了志愿者,之后,襄城县关爱贫困老人志愿者协会发起了“陪老人吃年夜饭”这一公益活动。2017年农历腊月26日那天,宋李郭村村委会大院内张灯结彩,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不停地忙碌着。12张桌子上摆满了菜肴,院子中间一面红色的党旗随风飘扬。杨天富和全村70岁以上的120余名老人听着戏曲,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十分快乐。杨天富老人激动地说:“我活了大半辈子,没想到能这样开心地过年,感谢共产党,感谢志愿者。”截至目前,襄城县关爱贫困老人志愿者协会开展的“陪老人吃年夜饭”公益活动已持续两年,先后有600余名老人获益。
襄城县关爱贫困老人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足迹遍布16个乡镇、196个村庄,开展活动464次,累计参加志愿者11116人(次),受益人数11万人(次),帮扶孤寡老人360余人,社区老人7.8万余人(次),为3.2万余名老人连续发放生活用品,关爱留守儿童270多人。该协会创建的“爱心超市”、“爱心午餐1﹢1”等公益品牌,分别荣获河南省公益创投项目三等奖、入围“2019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百强”。
党旗引领,“互联网+”闪耀公益路
除了每周六开展大规模的志愿服务活动外,襄城县关爱贫困老人志愿者协会还开展了爱心早餐、爱心助考、爱心超市、爱心驿站等丰富多彩的公益活动,与公益活动相关的各类信息都会通过微信及时发布。
“在党建的引领下,采取‘互联网+公益’的模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是我们的创新和探索。襄城县关爱贫困老人志愿者协会由党支部统一领导,下设爱心医疗组、采购发放组、信息核实组、关爱环卫工人组、困难救助组、爱心宣传组、政策宣传组、舆论引导组等九个志愿党小组,将200多名‘流动’党员和4000余名社会爱心人士编成7个微信群,成立四个互联平台,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宋红昌说。
党旗飘扬是对党员的号召,也是对群众无形的吸引。襄城县关爱贫困老人志愿者协会每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都会举着党旗。该协会的党员志愿者在为孤寡老人洗脚、剪指甲、洗衣、叠被时抢着干,在为困难家庭排布电线、修缮屋顶时冲在前面,在提供车辆服务、出钱出力时毫不犹豫……党员的示范带动,让这个爱心组织更加具有号召力和凝聚力。
“许昌目前有注册志愿者53.3万名,志愿者团队4490个。襄城县关爱贫困老人志愿者协会是我市最早成立党支部且规模较大的志愿者团队,也是在党建引领下、以关爱贫困老人为宗旨、以互联网为平台、规范化运作的志愿服务组织。其探索出的‘互联网+党建+公益’模式颇具创新性,有效地推动了志愿者精神的广泛传播和发扬。”许昌市志愿服务中心主任李晓钟说。(刘力华 毛迎)
(图片说明:1.2.襄城县关爱贫困老人志愿者协会在党旗的引领下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爱心午餐1﹢1”项目为贫困户送去温暖和关爱。 杜超英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