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
《 祖 国 颂 》
风雨征程七秩悠
神州十月醉风流
醒狮仰首惊寰宇
百姓当家乐暑秋
共产千川开伟业
和谐万户荡福舟
人民畅享新时代
华夏复兴国梦酬
墨玄子.袁海涌 2019年8月19日于梁园

附:
著名书道家墨玄子.袁海涌
墨玄子.袁海涌,亦墨玄道子,当代书法墨玄学派开宗立派者、毛泽东书风理论创立者、著名书道家、全国大书法教育名师。道信太,字崇月,号桐柏山人,1963年2月26日生于淮河之源桐柏,为全真教龙门派第25代弟子,其悟道于泰山碧霞祠、嵩山中岳庙、北京白云观,游历于五岳三山。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汉字规范书写注册高级教师、书法教育高级讲师、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政协商丘市第四届、第五届委员会委员、泰山道教协会副会长。

艺术风格:
墨玄子.袁海涌,是一位把道家哲学应用于书法美学创作实践并卓有成效的书道艺术家。他认为道家哲学思想与书法美学思想都是相通的,因此用道学理念指导书法创作,把阴阳之道融入书法笔墨与线条的变化之中。他真草隶篆各体皆备,尤其擅长行草,榜书著称,书道行世,道济天下。其创作结体欹侧、险绝造势、用锋多变、泼墨酣畅。其作品厚重大气、宽博雄浑,洒脱豪放,逸气纵横,以势取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

其书道主要特征,体现在“渐变”的艺术表现和阴阳哲学在笔墨中运用。点画上,由小到大、由轻到重、由收到放;墨法上,由浓到淡、由干到湿、由枯到涩;结体上,错落有致,顾盼生姿、大收大放;章法上由开到合、由聚到散,疏密有致。字法、笔法、墨法、章法、文法、心法等各种技法汇聚毫端,干湿浓淡、大小快慢、疾迟枯涩等阴阳关系随机生发,跌宕起伏,自然而然,一派天机,险绝之势与豪放之气在其作品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艺术思想:
墨玄子•袁海涌不仅是一位对艺术有着执着追求的学者,还是一位对中国书道和教育都有理论和实践的教育家。 他创立了当代书法具有传承性的墨玄学派“墨玄门”,成为当代书法墨玄学派开宗立派者。他认为: 墨玄,玄极笔墨也!是中国“书道”的表现形态,是精神层面的、能够抒情的、可以传情达意的、具有生命姿态的、自觉的创作行为。书道,是人道,是大道!书道,通阴阳二气,达万物之理。笔毫虽轻,却承载着生命之重。故书道,是一种修行。这是墨玄子袁海涌在书道创作实践与悟道修行中提出的一个新的书学与修道命题,也是玄门中的又一修行“法门”,遂名为“墨玄门”。老子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当代书法在书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以开宗立派人墨玄子.袁海涌的墨玄书学思想为主导、书道精神为核心的具有传承性的书学派别,被称为“墨玄学派”,又称“墨玄书学”。墨玄书学,关注书法与生命的关系,所推行的书道思想和墨玄理念,旨在邦助人们在知识、技能、精神、情感、处事、交际、修身、养生、悟道等方面的提升与回归,具有教育意义和精神文化价值。
墨玄学派,是著名书道家墨玄子.袁海涌创立的具有传承性的当代书学派别;是当代书法在书道精神引领下上升书道层面的、追求玄极笔墨的艺术学派;是引领当代书坛唯一推行书道理念并将道家阴阳哲学思想贯穿于书法教学与研究、艺术创作与实践的大型书学门户;是创始人在书道创作实践与悟道修行中提出的一个新的书学命题和修行“法门”;是培养具有阴阳辩证和哲学思辨能力的中国当代书学人才乃至书道家的摇篮;是国务院提出全面复兴传统文化和文化自信的时代产物;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艺术团体。

墨玄学派,以真、善、美为艺术纲领,主张当代书法应“继承传统、守正创新、回归自然",身体力行的践行以"自然为师、诗书为魂、中华为骨、阴阳为术、和合为美"的书学思想,反对丑书、怪书、俗书,抵制艺术腐败,坚信"书法病痛,唯道可医",旗帜鲜明的弘扬书道精神,推行墨玄理念,提升艺术境界,推动中国书法艺术事业的健康发展。

墨玄学派.书道教育,弘扬书道精神,传授书道秘藉,推广墨玄书学理念,向国人系统的辨析书法、书艺和书道的联系与区别,论述从甲骨文、大篆、隶书到行书、草书之道的流变,介绍字法、笔法、墨法、章法、文法以及心法的研习运用与整体感受之道,分析书道之品格、规范与创新、回归与多元等问题,墨玄门呼唤国人复兴书道,希望能够焕发书道的内在活力,使其在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墨玄书学,丰富和发展了道家的养生思想。秉承“尚实守常、保养神气、性命双修、内外兼行、合于大道”的养生精隨,融汇“笔墨陶情、书道养生”理念,以实现长生久视、无为而治的人生目标;墨玄门把道家五术修炼中的“山术”,拓展到书道养生,成为丹道、武学、玄典、食疗、符咒等方术以外的超脱身心、完满人格的一种新的成功法门。

墨玄子.袁海涌,致力于书道艺术的研究及教育,摸索并总结了“书含阴阳,笔墨载道;以道取法,法以道用;以德化人,文化立身”的书道教学模式。墨玄子.袁海涌提出:道,是宇宙万物所共有的; 道,只有一;道,可以公开宣讲, 与千万人听闻,可著书立说,与全世界相见。而法呢,虽然是人类智慧所发明的,但法,有上中下三等之差别;法,当按三等之阶级,选择上中下三等慧根而授之,不可以一法教多人,否则容易扞格不通。书法,是写字,但写字,未必是书法(艺术)。书法和书道都是“艺术”,书法多入俗格,书道才是境界!道可涵盖一切“法”,而法却包涵不了一个“道”。
教学成果:
墨玄子.袁海涌,以道家哲学的思想高度,用“阴阳和合”的易辩思维理解和驾驭中国汉字的书写艺术,精心编著了一套大型书学教材《墨玄门.书道秘籍》,在当代书法墨玄学派(墨玄门)的书道教学中应用和推广。该《墨玄门.书道秘籍》涵盖真草隶篆行各种书体的临习与创作、笔墨与技法和书道快速入门,包含“书道与哲学”、“书道与音乐”、“书道与舞蹈”、“书道与兵法”、“书道与国学”、“书道与诗词”、“书道与书法”、“书道与社会”、“人道与人生”、“书道与养生”等诸多方面的观点和实践的论述,成为中国书学中临习与入门、悟道与创作、理论与实践的集大成者,是国人研习书道不可多得的书学宝典。
学术成果:
墨玄子﹒袁海涌,是“毛泽东书风”理论的创立者,著有《毛泽东书风》 理论专著,他认为毛泽东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书道家。《毛泽东书风》理论专著,通过对毛泽东书风的探源,论述毛泽东书风的行成、发展、历史地位和社会价值,以及如何践行毛泽东书风。在上世纪中国人民为翻身求解放的百年中,书法投入社会实践而取得辉煌成就的就是毛泽东书风。毛泽东书风是中国革命的产物,是伴随着中国革命的发展进程而演变,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就不会产生毛泽东书风。毛泽东不为书法所追求,却为书法而成就,毛泽东的书法成就了中国革命,这种书法行为是当代书法人值得学习的典范。毛泽东是文化自信,相信文化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毛泽东是无为而治,辩证的处理了枪杆子与笔杆子的作用和关系。袁海涌提出的“毛泽东书风”理论,既不是指“毛体书法”, 也不是指毛泽东书法风格,而是高于风格的一种精神和思想,这种精神就是“为人民服务 ”。

艺术追求:
墨玄子.袁海涌是毛泽东书风的践行者。他用毛泽东文艺思想指导自己的艺术行为。他坚持艺术为生活、为时代、为人民大众服务,实现了艺术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他一贯热衷于公益事业,于2008年被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中国书画家联谊会授予“爱心大使”称号,是清华大学“清华百善艺术家”。

书以载道,艺可报国。 墨玄子.袁海涌把“艺术报国”作为人生追求!袁海涌生于桐柏、长于桐柏,他思乡爱乡恋乡念乡情重,自号桐柏山人。 桐柏山人,不仅是袁海涌先生的字号,也是桐柏人民共同的名字,更是热爱桐柏山水、关心支持桐柏老区建设发展的爱心人士的共同的名字!桐柏山人,是一种民族精神和文化力量!他将书道艺术投向社会实践,注入种子基金发起创立了“桐柏山人爱心基金”,专门用于家乡桐柏革命老区教育培训、人文建设、生态环保、医疗养老、孤残儿童贫困学生救助、文化遗产保护等公益事业。该基金隶属于河南省慈善总会。 桐柏山人爱心基金,以墨玄子.袁海涌的书道艺术为纽带,桐柏山人为精神,感召和联络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积极参与家乡桐柏老区的孤残儿童贫困学生救助,形成了爱的力量!墨玄道子.袁海涌曾向家乡捐赠100多万元的图书创建“桐柏山人图书馆”。

墨玄子•袁海涌在艺术创作实践中遵循“书道和书风并举”的艺术理念和国学思想。在技法上,推行“书道”,用阴阳之理和“道”的意识引领创作和提升艺术品味;在实践中,推祟“书风”,以“毛泽东书风”作为艺术方向,实现“书以载道,艺术报国”的人生志向,用那豪迈的笔触谱写他艺术人生的美妙华章!

艺术成就:
他的代表作《东方红》成为共和国红色典藏,曾被毛主席纪念堂永久收藏。《袁海涌“东方红”主题书法邀请展》由中国收藏家协会、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主办,曾于2010年、2013年分别在河南博物院、安徽省博物馆成功举办;他成功举办《袁海涌奥运书法巡回展》《绿色的呼唤-----袁海涌韩春见诗书合璧展》,曾发起、策划、组织并领衔主创以“百花齐放•百家齐鸣”为主题的诗书画印四绝合璧大型笔会活动。他发明的“书道先锋”新型毛笔,获国家发明专利,被誉为“传统毛笔功能上的一次突破性的革新”!

墨玄子.袁海涌作品“厚德载物”入刻五岳之首——泰山碧霞祠;榜书力作《黄天厚土》巨型匾额悬挂于中岳庙峻极殿中央,与历代帝王御笔和欧阳中石等当代书法大家墨迹相映成趣;其多幅作品入刻名山大川。作品《阴阳二气》入编《新中国美术图鉴》;他的艺术传略入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2014年卷);他的独字书法被国家邮政总局作为个性化邮票出版发行;江泽民、胡锦涛、汪东兴、张万年、朱镕基等国家领导人对其代表作品均有收藏;其榜书《东方红》成为共和国红色典藏,有数千位共和国将军收藏其《东方红》,并引以为荣,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为其榜书《东方红》八条屏曾举办隆重的收藏仪式;作品收藏于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周恩来纪念馆、王義之故居、河南博物院、安阳博物馆、曹禺纪念馆等多家美术馆、纪念馆;作品出展美国、日本、意大利、泰国、越南诸国。为中央电视台《山里红》、《地火》、《根在这里》等多部电视剧电影题写片名。著有《袁海涌墨迹选》、《东方红主题书法艺术》、《毛泽东书风》、《袁海涌书道艺术》《中国书道与书法》《书道与哲学》《书道秘籍》《书道阴阳论》《毛泽东诗抄》《百佛书法》、《书道中国地名》 《袁海涌书道与环境艺术》《书道百家姓》等。新华社发新闻通稿,中央电视台、中国书画报、美术报等多家媒体进行过专题报道。由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录制《袁海涌书道传奇》大型系列视频专题片出版发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