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着同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看着窗外翠绿的树叶,黄宇琨兴奋不已。激动过后,他回忆起在云南衡水实验中学的岁月,脑海中浮过34班的每一位同窗,与每一位老师。三年时光,黄宇琨说在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他终于“识得庐山真面目”。
与此同时,黄宇琨所在的衡实中34班,在2019年高考中收获颇丰,共有44人参加考试,700分以上2人,650分以上8人,600分以上35人,平均分624人,全员过一本线。殷茵等两名同学被北大清华录取,丁鉴涵、黄宇琨等数十名同学被国内双一流大学录取。
脱胎换骨
三年前,在父母的支持下,15岁的黄宇琨正式踏入衡实中的校门。那时的他这样评价自己,不爱早起,讨厌跑操,上课迟到,不守规矩,喜欢插队,不爱穿校服,但初中的学习成绩优异。三年后,他说,“衡实中是一所让懒惰无处可躲的学校,是让我脱胎换骨、养成良好习惯的地方,也是梦想起航的地方”。

初到衡实中的他,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很有自信,但现实让他措手不及,“上课时候大家都抢着回答问题,甚至还没有弄明白题意,同学们就把答案说出来了。这让我很自卑,害羞、胆怯。不敢和周围的同学交流,成绩也一落千丈”。庆幸的是,衡实中的老师对班上所有同学都一视同仁,而且有着极强的责任心与耐心,在向老师请教的过程中改掉了自卑、不敢直视的坏毛病,成绩也提高了,最终以679分的成绩考取了同济大学。

考入西南大学的何娅娟说,刚进入衡实中时,胆小、自卑、想家,成绩一有波动便心急如焚,但她从未放弃,一直踏踏实实的学习,不管有没有回报,因为魏春妮老师曾对她说:"你所付出的不是没有回报,只是稍微晚一些”。心怀这句话,何娅娟一直认真的完成每一次作业,记好每一堂课的笔记,改好每一次的错题,分析每一次的成绩,反思每一次考试的收获,到后来,她对自己充满信心,无畏向前。
在黄宇琨看来,34班是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人人争先、拼搏进取是班级风格,课间时间大家都很放松,打打闹闹,丝毫看不出紧张的样子。一旦上课铃响起,所有同学立刻进入学习状态,毫不松懈,分秒必争。
难忘恩师
对于黄宇琨而言,老师的耐心引导与对症下药是成绩快速提升的直接原因。
姜健作为34班的班主任,拥有多年教学经验,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理论和方法。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为学生提供宽松的环境,减少对他们的干扰,但同时又不能缺少陪伴,要时刻让学生感受到陪伴、温暖和力量。
黄宇琨说,针对成绩不好的同学,姜健老师会跟学生谈人生和理想,他认为,跟成绩不好的学生谈成绩不仅作用不大,反而可能会加重学生的消极情绪,但换一个思路,跟这些学生谈谈人生理想,能够帮助他们尽快走出消极阴影,重获信心。

“高二一次月考中,一位好朋友不幸离世的消息让我情绪崩溃,甚至弃考,班主任姜健老师和副班杨玲老师的超级温馨的话语,让我走出阴影”,何娅娟说。另外,入学军训时,魏春妮老师给站军姿的我们擦汗,替我们缝补衣服,这些画面一直留在脑海里。

考入温州医科大学的钟悦嘉说,牛海丽老师教的不只是数学知识,更是数学思维与严密的精神;丹丹老师把文章思路解读清晰,把古文破译,把诗人情感捕获;孙博士、张老师讲解生物界的奥秘,幽默的话语解读知识点时带来阵阵欢笑,同学们竟有了孙博士语录。
感恩德育
衡实中坚持成长、成人、成才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将立德树人融入课堂教育、德育教育、社会实践等各环节,定期开展80华里远足、成人礼等,触及学生心灵,锻炼学生意志,锤炼学生品质,增强学生责任、引导学生担当和建立感恩意识,成效明显,发挥出积极的示范性和引领性。

钟悦嘉说,在80华里远足中,大家互相搀扶,一路上放声高歌,绝不放弃,只因为一路上有彼此的陪伴。18岁成人礼,父母带领我们走过襁褓、孩提、垂髫、总角、舞勺/豆蔻、束发/及笄、成人这七扇象征着不同成长阶段的大门,戴感恩花环,向父母行礼,懂得感恩。

"我今垂翅附冥鸿,池中行,利刃折,挥拳怒吼,不甘怒火狂......",那排山倒海的宣誓声仍在黄宇琨耳畔回响,34班的每一位同学也仍心怀梦想,向着远方,奔跑在路上。

云南衡水实验中学是长水教育深入实践“集团化办学,校区化管理”创新机制的一个重大典型。近年来,长水教育集团深入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全面加强管理团队和教师队伍“两支队伍”建设,按照“三个负责任”办学精神,引领全体师生“办负责任的学校,当负责任的老师,做负责任的学生”,围绕“学生向往、家长满意、教师幸福、社会认可”四个办学维度,深入践行河北衡水中学“五大理念”(核心理念:把学校建成一个精神特区;育人理念:给学生终身受益的教育;教学理念:素质教育更能提高升学率;生存理念:让学校成为激情燃烧的乐园;管理理念:管理就是沟通、服务和引领),学校立德树人成效明显,办学成绩稳步提高。(张颖 记者 罗守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