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元璋做皇帝,深知民心当取, 农事重要。因此, 很注意老百姓的艰难困苦。洪武三年的春天,淮河以南普遍干旱。一直到了六月,还是雨水稀少。此时正是栽秧, 播种季节, 塘里无水, 田里缺墒, 庄稼种不上,许多地方连吃的水也没有了。报灾的奏章一份接着一份送到京城。天降大灾,百姓发愁,, 朱元璋也着急。他从小尝过农村大旱的苦味, 父母兄弟都是在大旱造成的饥荒中死去的。他也深知灾荒会给朝廷造成威胁。
百姓饥饿世道难安, 他自己就是在灾荒贫困中走上投军造反道路的。他在焦急之中召集文武百官商量除旱之策。但商量来商量去没有好办法。怎么办呢? 朱元璋焦急之中想起小时家乡大旱时,乡亲们拜神求雨的情景,便问工部大臣赵翥说:
“百姓们求雨的事都做了么?”
“做了。”
工部大臣们答道:
“听说许多百姓还天天烧香、祭神、求拜龙王呢?”
“嗯”
朱元璋点了点头,心中想道:我做皇上乃是天下之主,,当为百姓分忧。我何不也去求拜一番,也好下感百姓,上感神灵呢?
想到此朱元璋当即宣诏:“自明天起三日之内,文武大臣并宫中人等,一律到郊外为百姓求雨!”
接着又传诏宫中:天下大旱,须知民力艰难,从明日起,一月之内, 所有膳食一律从素。一日过去,又是一日,这天早晨,朱元璋用了早饍,便脱去龙袍换了白麻布衣衫,脚穿草鞋,光着头,一不坐轿二不骑马,率领后妃、 儿女、太监、侍从、工部尚书赵翥等文武大臣等浩浩荡荡出了紫禁城,到了郊外的禹王台。这时,求雨祭坛早已由工匠役夫提前准备好了,坛上供着龙王、禹王等神像,坛前摆着大口香炉、坛四周立着许多柱子、柱上攀着绳子、绳上贴着无数纸条、象征着缕缕雨丝。
朱元璋到了坛前先净了手,点燃了香烛,然后双膝跪在坛下对着龙王、雨王等神像作揖磕头,恭恭敬敬地拜求了一番。在朱元璋拜求祷告时, 所有随班人员也都跪在坛下。這次求雨他命由工部尚书赵翥主持,若神灵施霖说明我大明感动天地,若不雨,罪在工部赵翥臣心不虔诚。六月天, 热死人。
这个时候在屋里煽着扇子,汗还要向外直冒, 何况无遮无挡光着头在热辣辣的太阳底下呢!朱元璋求拜完毕, 早已是汗流满面, 身上的麻布衣衫也汗透了。
祭毕,大臣们便劝说道:
“天气太热, 皇上龙体要紧,请皇上快回宫休息吧!”
但朱元璋却不肯,说道:
“百姓终年劳于田亩,历雨雷,冒寒暑,风吹日晒,从无怨言。我等如今仅受一时之苦,且不能支,还如何能感动神灵,求下雨来呢?”
说罢,径自找了一处无遮无挡的地方坐了下来,静守时日。
吃饭时候也不回去,叫官人就地做了一些农家饭菜吃。还特地令皇子、皇女将麦菽拌在一起为饭,告诉他们说:
“百姓平日就苦,如今大旱就更不用说了,你等吃了这粗饭素食,当知其中之昧也。”
日落之后,月亮升起,朱元璋仍不回宫,澡不洗,带不松,衣不解,席地而卧,就在那草席上睡下了。如此一连三日。朱元璋坚持在外,白天顶烈日,夜晚浴凉风,盼望着以此来感动神灵降下雨来。但是,三天过后,仍末下雨。朱元璋以为还是拜求没到功夫,回到宫中以后,又斋宿西庑,继续向神灵表示求告。又打开牢门,赦放犯人, 以此来感化神灵。不知是他的求雨得应,,还是气候到了变化的时候,到第四天,果然乌云骤起,甘霖普降,百姓们欢喜之余,都感恩戴德,说:
“是皇上把雨求下来了。”
朱元璋吃了几天苦,却讨了个窃取天功的大便宜。并同大臣们狂欢,大赞工部和赵翥,实际为自己统治又大写了一笔。

作者简介:程卫东,男,1947年生,洛宁县大原村人,县政府烟办原副主任,2008年退休,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学研究会会员,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顾问洛阳市姓氏研究会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