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老助残助力扶贫攻坚 默默付出情系爱心
——记新蔡县栎城乡托老助残中心
(王柳茵 曹碧波 文/图)2019年8月14日,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时节刚过立秋,空气里留存着夏的热情,凉爽惬意的秋风却扑面而来。走进栎城乡卫生院院内的爱心家园,我们便被暖暖的爱意包围着。
“袁大爷,又在练习走路呢,累不累啊?”工作人员关心的问。
“不—累—,我—走走—”袁大爷含混不清的说。


今年62岁的袁守仁家住栎城乡周庄村委徐寨,两年前忽然得了脑梗死,被邻居送进了医院。要不是因为抢救及时,就有可能撒手人世了。可是从死神手中夺回生命的袁守仁出院后面临着肢体残疾、生活无法自理的大问题。袁守仁一辈子无儿无女,孤苦一人,谁来照顾他今后的生活呢?亲戚邻居短时间帮忙可以,真要是每天都来照顾,情况不现实。
后来,村委会为袁守仁大爷联系了栎城乡爱心家园五楼的托老助残中心。这里每个房间内都配备有电视机、热水器、轮椅、全自动护理床、紧急呼叫设备等。房间里既干净又温馨,既有医院的先进设施,又有宾馆的舒适整洁。来到这里的袁守仁开启了他新的晚年生活。
爱心家园托老助残中心一共有17间卧室,能够入住34人。目前已经入住33人,都属于重度贫困残疾人,生活无法自理,经过申请调查甄别后方可入住。托老助残中心配套设施齐全,有康复室、医疗室、娱乐室,此外还有办公室、餐厅、厨房、洗衣房、监护室等设施,全面满足入住人员的娱乐、治疗、康复及日常生活。
托养中心还为每一位入住人员发放毛巾、牙膏、牙刷、香皂、洗衣粉、洗发水、沐浴露等生活用品。为了保证每一位入住人员的身体健康和营养需求,托养中心每周还为他们发二至三次牛奶、鸡蛋、水果以及中老年人奶粉。
托养中心采取了“一托二”模式,即入住一位残疾人,带一位家庭成员做护工。入住之后,一位护工照顾两位残疾人,还有一名护工听从中心的安排,负责打扫卫生等其他工作,每月2000元工资。这样,残疾人家庭中的其他人员都可以在外安心打工。留到中心工作的从事护理的人员每月还都有经济收入。这样既提升了重度残疾人的生活品质,又减轻了家庭负担,实现了经济增收,真正的做到了“托养一人,解放一家”。
同样住进来的还有丁龙霞,今年20岁,家住栎城乡曾寨村委候营。15岁那年,因一次意外跌落桥下,高位截瘫,从此只能躺在床上生活。美丽的花季少女面对人生突如其来的意外悲痛不已,一家人带着她四处求医,花了几十万。整个家庭也陷入了阴云和债务里。后来妈妈带她来到托养中心之后,在搀扶下渐渐能够站立。家中其他人也恢复到正常的生活状态里。笑容又回到了妈妈和女儿的脸上,“虽然经历了这么多意外,可是来到这里后,生活好,又有工资,里面的人跟一家人一样亲。”

托养中心还有住着许多这样的人,梁好贤因为意外被电击,一侧截肢,伤口总是不愈合,李宏医生通过开中药调理肌体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从小就患小儿麻痹症的王高飞每天坐在轮椅上,喜欢静静的呆在房间里看书,浏览新闻;家住栎城乡郭庄村委的王秀英是一位羊角风患者,以前在家里经常犯病,发作起来不省人事,自从来到这里以后,再也没有发作了,而且每天笑意盈盈,还主动关心别人。托养中心另外聘请了护工10名,厨师2名,医护人员2名。在长期的相处中,工作人员和入住人员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宛如一个和谐幸福的大家庭。
负责爱心家园和托养中心工作的民政所所长徐永亮是一个低调谦和,有着实干精神的人。在谈到爱心家园和托养中心的创立时说:“为了让一些人在贫困中走出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民政工作,我们也要竭尽全力,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防止贫困户因为疾病、残疾返贫。现在党和政府的政策那么好,我一定要好好干,真正的解决弱势人群的困难,使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托养中心位于栎城卫生院院内。卫生院院长李森也大力支持爱心家园的工作。卫生院专门指派两名医生,为入住人员定期体检,指导他们进行科学的康复训练,辅以针灸和按摩,采取“医养”两结合的方法,效果非常明显。每逢节日,卫生院还送来油、米、面、肉等生活用品,关心慰问。
从托养中心走出来的时候,已经十一点了。厨房里厨师正在忙碌着,要准备午饭。他们每天都有不同的菜单,而且还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营养需要,荤素搭配,粗细搭配,软硬搭配。厨房里飘来一阵阵饭菜的香味,工作人员准备好餐具。一顿丰盛的午餐就要开始了,可口的饭菜不仅填饱我们的胃,还滋养我们的身与心。

外面阳光正好,一同明媚的,还有他们脸上的笑容。在这里不管是工作人员,还是入住人员,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微笑。生活会有许多的意外,幸福和不幸往往也会如影随形,可是来到了这里,他们重新定义了幸福的含义,找到了生命的尊严和价值。贫困、疾病都不能打倒我们,最重要的是有一颗坚强、宽容、美好的心灵,能够包容万物,化解悲痛。

同时我们也要感谢这个时代,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感谢乡党委书记杨凡、乡长王胜利以及那些坚守在扶贫岗位上千千万万的工作人员。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生活才更充满温情,我们的社会才更有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