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风诗评. 婉约贵神不贵形
【一剪梅】冰花
文/朱荻
夜御寒流下碧空,
月影孤清,灯影朦胧。
风前微步独徘徊,
神与冰同,貌与花同。
谁误尘缘睡梦中,
未得相逢,已别匆匆。
一襟心事写幽窗,
知那情浓,知那愁浓。
冰花,令人想起极寒地区的玻璃窗,也让我联想起农村年夜剪的窗花。然此作品中冰花是配角,如同李清照《孤雁儿》中梅花的地位,主角是人;人与冰花的媒介,是窗。
整首词的咏物,也是李清照的写法,物为辅,人为主,难得是物情难辨,人事难分;另一个特点,就是欲言又止,尽在不言中的虚实相合。比如“未得相逢,已别匆匆”,是谁和谁相逢,为何匆匆而别?“神与冰同,貌与花同”,冰花在外,神貌照出人来,切得妥贴。
今天的作者写婉约,很少有找到属于“自己”的句法的,初学一般是补丁遍地的模仿。进阶的,貌似掌握了古人的用词和章法,可他(她)们的作品仿佛替古人续貂,这其实仍然是一种模仿。模仿之外,还表现出对现实世界和时代语言,“刻舟求剑”型的忽视。
例如这一段:“流年梦华如水,怎教人,不生愁悴。春嗟逆旅,秋怜过客,短歌而已。老怕簪橐,徒增焚稿,菊篱空对。纵鸥波载酒,也难消得,那青衫泪。 ”
句法都像古人,也基本流畅,然其实他什么都没写,“流年如水”未必生憔悴,“春秋菊篱”也何须“青衫泪”?一番花拳虚架之后,好摆弄所谓的“愁与泪”。这是苏辛也无所措手之处——人无聊,没办法。
回到我们的《一剪梅》,作者一句“夜御寒流下碧空”,就把天气和时间都交代清楚,还描上了“寒”与“碧”的颜色,后面的月与灯,则是对“寒碧”大背景的衬托,也带有作者本人的情绪,因为她下句就要独徘徊了;徘徊之人的神貌与冰花映照,就如同小说的明线与暗线,交织在一起。
“谁误尘缘睡梦中”,一句设问转得很透,对比“流年梦华如水,怎教人,不生愁悴”,何如?“未得相逢,已别匆匆”是艺术夸张,“林花谢了春红”,已是“太匆匆”,何况是没有相逢的别离呢?因睡梦而误尘缘,是尘缘悄悄来了,自己尚未醒悟?亦或在睡梦中,撩起宿缘,而恨醒得太早?好的夸张,好的语像,怎么发挥和联想,它都是美的。
下面回到人与冰花的媒介——窗。灯下徘徊与睡梦之后的心事,都写在窗玻璃上,那,不就是冰花吗?载着作者的幽情与清愁,随着寒流,在午夜里无声地扩散。这个结尾,看起来容易,如前面不把“情”与“愁”的内容铺垫好,这样结就会失去根基。
写到最后,我只能说,作者真是对得起她的本家,朱淑真......
(附作者谈创作:咏物一定要抓住特点,有精神寄托,具体手法很多样。我这首是拟人手法,自己摸索的,觉得咏物时把物人性化,容易抒情,也容易引起共鸣)

【诗评委简介】 西风,本名栾心联,支付管理从业者,出生并居住在北京。爱好古典诗词,现为苏轼研究协会会员,竹韵海外刊物编辑。幼年开始诗词创作和摸索,不求甚解,更不求闻达。所好者历经李商隐、杜甫、秦观、李清照,最终在苏黄处稍得真谛。近年来,通过微信以诗会友,俯仰古今,一吐块垒,亦是生涯一乐。

【中国诗歌周刊】是发表诗词、评论诗词的开放交流平台。办刊的宗旨:让生活栖息在诗意的枝头,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诗歌文化,让中华诗歌走向五洲四海,致力把诗歌当作时代先锋的号角。
《中国诗歌周刊》
诗社机构简介
顾问:桑恒昌 非马 恒虹
诗评委:今音 蓝棠 西风
美术顾问:
一现飞鸿 柯林胶
社长:蓝棠
副社长:兰馨月儿 柯羽
主编:兰馨月儿
副主编:今生无悔 谭绿松
执行主编:羽君 思雅
美术总监:钟沛任 曾志强
编委:
思雅 素宏 江帆
羽君 时光 一禅
吉祥 你若安好
主播团长:江帆
主播副团长:紫菱菱
主播总监:兰馨月儿
金牌主播:
江帆 紫菱菱 京鸽
曹钧 宽厚的微笑
小薇 笔墨丹青 岁月如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