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和同行梁刚、韦一新及诗人周黎明日前在扬州瘦西湖风景区留影。)
我和同行梁刚、韦一新、诗人周黎明漫游瘦西湖
文/上海袁德礼
日前我和同行梁刚、韦一新、诗人周黎明漫游瘦西湖,游客中看到学生结伴而行,梁刚、周黎明自言自语“今天怎么有上万名学生进园轧闹猛?”我含笑说“这是扬州市广电与旅游局推出对全国大中小学夏日旅游免费活动的场景”。看到那么多游人,看到那么多美景,让我感慨良多。心中的那份情怀溢于言表,无法左右自己。
瘦西湖的美主要在于蜿蜒曲折,与杭州西子湖相比,一个如丰满秀丽的雍容少妇,一个似修长清丽的窈窕淑女。十里瘦西湖,有二十四桥、五亭桥、白塔、大虹桥、小金山、徐园、吹台、月观等名胜。瘦西湖以“瘦”为特征,湖面时宽时窄,两岸林木扶疏,园林建筑古朴多姿,行船其间,景色不断变化,引人入胜。

清朝诗人汪沆慕名来到扬州,在饱览了这里的美景后,与家乡的西湖作比较,赋诗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诗中描述了瘦西湖一带的景致与繁华,在诗人眼中,扬州和杭州一样,市井繁荣,故称“销金锅子”,并通过与杭州西湖的对比,认为瘦西湖之名确实形象而贴切。

昨日,正是盛夏七月,我们来到扬州,正逢江南的夏天降临,七月下扬州,漫步与瘦西湖畔,但见几步一柳,好似绿雾般的柔媚动人,加之山茶、石榴、杜鹃、碧桃等妩媚的花树陪伴,更觉舒卷飘逸,窈窕多姿,万般的诗情画意尽现其中。“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扬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诸湖,占得一个恰如其分的“瘦”字。

漫步瘦西湖,让我能看到瘦西湖的柳叶摇曳,到处繁花似锦最美妙的风景。扬州,柳絮纷飞,虽然已进入盛夏,但她的婉约依然能衬托出来。
这个娴静的苏中小城,即使只是用步行去欣赏也不会太累,和古时的扬州相比,她淡去了“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气派,略去了“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浮华,如今已归于平静。

二十四桥
“二十四桥”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诗句: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二十四桥由落帆栈道、单孔拱桥、九曲桥及吹萧亭组合而成,中间的玉带状拱桥长24米,宽2.4米,桥上下两侧各有24个台阶,围以24根白玉栏杆和24块栏板。

熙春台
是二十四桥景区的主体建筑,这里也是扬州“二十四景”之一的“春台明月”。郁达夫曾评论说:二十四桥的明月是中国南方的四大秋色之一。熙春台一带的建筑风格处处体现出皇家园林的宏大气派。所有的建筑都选用了绿色的琉璃瓦朱栋、白玉的玉体金顶。

望春楼
是与玲珑花界隔湖相对的建筑,是江南园林的风格,规模从属于熙春台。望春楼下层南北两间分别为水院、山庭,将山水景色引入室内。卸去楼上的门窗就变成了露台,是中秋赏月的好地方。

大虹桥
“扬州好,第一是虹桥。扬柳绿齐三尺雨,樱桃红破一声萧,处处驻兰桡。”这里就是扬州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虹桥。虹桥景色优美,曾吸引了众多的文人雅士在此指点江山,切磋诗文,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墨迹和动人的故事。康熙年间王渔洋有一首:“红桥飞跨水当中,一字栏杆九曲红;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应太匆匆。”更是脍炙人口,就连乾隆皇帝也曾做诗赞赏过虹桥的景色。 如果把瘦西湖比做是一位古典美人,是虹桥揭开了她的盖头;如果把瘦西湖比做是一部长剧,是虹桥拉开了她的帷幕。就让我们从虹桥开始,领略这“两堤花柳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美景吧。

五亭桥
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巡盐御史高恒及扬州盐商为迎奉乾隆帝南巡,特雇请能工巧匠设计建造的。十五月圆之夜,每洞各衔一月,15个圆月倒悬水中,争相辉映,泛舟穿插洞间,别具情趣。该桥建在莲花堤上,古称“莲花桥”。因桥上建亭,故又名五亭桥。
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桥洞正侧凡十有五。”建筑风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教授曾评价说:“中国最古老的桥是赵州桥,最壮美的桥是卢沟桥,最秀美的、最富艺术代表性的桥,就是扬州的五亭桥了”。
五亭桥建造在瘦西湖上,好像湖的一根腰带。
若到中秋,可感受“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的绝妙佳境。

白塔
白塔身白色,也称观音寺白塔。
塔平面呈八角形,由高大的束腰须弥座、八角重檐亭式塔身、硕大的率堵波和顶部的十三天相轮组成。通高306米,砖石结构。白塔高27.5米,塔基上部的仿木砖雕须弥座,下部砌花岗岩石条,束腰须弥塔座,八面四角,每面三龛,龛内雕刻着十二生肖像。和北海白塔的厚重稳健不同,白塔比例匀称。

钓鱼台
又名吹台。深入湖心的钓鱼台,原来是演奏丝竹乐器的地方。
相传当年的乾隆皇帝逛到这儿,不知怎么的就来了钓鱼的兴趣。于是立即有人送上了鱼杆。可是瘦西湖里的鱼却偏偏不听话,平日里一呼百应的乾隆皇帝钓了半天,就是没有一条鱼上钩。这下陪同的扬州盐商着急了,当即悄悄选了几个水性好的水手带着活鱼潜到水下。举着荷叶,靠荷茎来换气。上面的乾隆鱼杆一落,下面的活龙鱼就被挂上了钩。这下乾隆爷自然是龙心大悦了。
钓鱼台巧妙地运用了“框景”手法,成为中国园林“框景”艺术的经典之作。站在钓鱼台斜角60度,您可以在北边的圆洞中看到五亭桥横卧波光:而南边的椭圆形洞中则正好可以看到巍巍白塔。这一景象一彩一素,一横一卧,真是堪称绝妙。这里也是外地游客到扬州一定要留影的地方。那洞中借景的画面正好对应了“三星拱照”的名称。

万花园
是瘦西湖风景名胜区,西、南两面与瘦西湖相邻,北临小运河,东靠平山堂路,总面积约500亩。每年4月8日—5月8日,中国扬州万花会将在瘦西湖万花园举行。

长堤春柳
堤长六百余米,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桃柳相间。每当阳春三月,春花缤纷烂漫,柳丝婀娜起舞,飞扬如烟。相传当年隋炀帝杨广为到扬州,下令开挖南北大运河,河道开挖好之后,翰林学士虞世基建议在河两岸种植柳树,一来可以遮荫,同时也可以保护堤坝。隋炀帝当年还亲手栽了一株柳树,并赐姓为“杨”,后来人们便称柳树为“杨柳”。
瘦西湖园林以自然风光旖旎多姿著称于世。四时八节,风晨月夕,使瘦西湖幻化出无穷的天然之趣。丰富的历史文化,使瘦西湖如醇厚的佳酿,常看常新,品味其中,回味无穷。

除了几个著名景点外,瘦西湖最让人着迷的却是他的一水一木,在这个地方,真正做到了三步一小景五步一大景,随便走走看看,每一张都是构图绝妙的山水画,没有现代的痕迹,亭台楼阁无不体现出艺术和文化沉淀积累,每到一处都有按快门的冲动。
瘦西湖清雅秀丽,犹如一幅泼墨写意的国画长卷;天涯芳草,烟水平桥,岸边点缀山亭水榭,曲曲折折河道貌岸然组成的狭长水面上,散布一些岛屿,夹岸垂柳柔发千缕。在宽阔的湖面上,五亭桥、白塔突出水面,成为瘦西湖的象征。狭长的湖区利用桥、岛、堤、岸的划分,使其层次分明,曲折多变尤显其清瘦秀丽、幽雅脱俗的风韵。在这里,美的元素随处可见,只要用心去发现,亭台楼阁,一门窗一屋檐都会让您流连忘返!来到瘦西湖,我最大的收获是:美不缺少,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
可董贵昌就是不一样,他就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他写的散文,就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散文:

瘦西湖, 我永远的梦中情人
作者/董贵昌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朝诗仙李白的这首名诗,几乎在我脑海里回荡了几十年。
那是我在山东老家上高中的时候,语文课老师给朗诵的样板诗。下课后我好奇地问老师:“扬州在什么地方?好不好玩?”
老师笑笑说:“她是历史悠久、景色秀丽、文化璀璨、人杰地灵的名城。苏杭二州有‘人间天堂’之称,扬州有‘月亮城’的美誉。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均六次南巡来此,对这里的景色赞赏有加。”

老师见我们听得津津有味,喘了口气接着说:“扬州是个名人荟萃的地方,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杜牧等都来游览过,都留下了不朽的诗章。清代中期书画界郑板桥等‘扬州八怪’,更创造了历史的辉煌。”
打这以后,扬州便成了我“梦中的情人”,无限心仪,日夜向往。可是理想与现实总是差距很大,一直到念完大学也没有实现这个夙愿。没想到大江南北转战几十年后,我落根在了上海。跟扬州的距离拉近了,但繁忙的工程建设任务,仍让我可望而不可及。
机会终于来了。一九九四年,我公司承担了扬州郊区一项基础工程。四月份,我带着公司工会主席、团委书记去现场慰问职工。星期天,工程队支部书记安排我们去瘦西湖一游。我们个个兴高采烈。
我带的两员“大将”,可都是有来头的。工会李主席是个多面手,琴棋书画都会,吹拉弹唱皆通;团委小刘书记写得一手好文章,还会唱歌。他们都是公司的“文化小名人”。

早饭后,我们直奔扬州的“名片”——瘦西湖。在车上好远望去,游览区门前早已人山人海。我们一下车,迎面走来一位小姑娘,她满面春风、彬彬有礼地说:“同志,找导游吗?我是本地人,对这里的风景区最了解,我是最合适的。”
随着那清脆飘逸的扬州口音,我扫了这个“毛遂自荐”的小丫头一眼。啊呀!哪来的这等美女!早听说“苏杭二州出美人”,没想到扬州女孩也这样水灵。只见她上身穿着一件白底蓝花的中式小褂,下面系一条藕荷色的裙子,配上她那苗条匀称的身材,白皙鲜嫩的皮肤,一副桃花红腮的瓜子脸,一对晶莹明亮的大眼睛,简直就像杭州的“西子”走错了地方。由她给我们当导游,我们能不乐意吗?

姑娘发现在我专注她,腼腆地低下头去。突然,她从羞涩中醒悟过来,嫣然一笑地说:“对了,我还没详细介绍自己。我叫杨金花,是土生土长的扬州人,因为自幼在家中那棵琼花树下长大,又生就一身白嫩的肤色,所以家人都叫我‘小琼花’,邻居们也都跟着如此叫,时间一长,‘金花’就被人淡忘,琼花倒‘喧宾夺主’了。”
她看着我们听着出神,便一股脑儿地接着:“我前年从省旅游专科学校毕业,就一直在扬州做导游,不能说对本地风景区了如指掌,但基本情况却烂记在心。”

“琼花,就找你啦,我们只有一天的时间,明天还要赶回上海开会。你要把瘦西湖的精髓展现给我们。”工会李主席当即立断拍了板。
“瘦西湖有二十四景呢,一天时间只能取其精华。”琼花高兴地应着。接着她像小燕子一样飘逸在前面。
我们进门走了不远,就来到了一条清澈如镜的小河旁,在一片竖着一排石桩、挂满铁锁链的混泥土地面停下。导游琼花说:“这里叫‘御马头’是当年康熙和乾隆两代皇帝上下船的地方。这段河叫‘西园曲水’,皇帝游瘦西湖时,其龙舟画舫就是从这里起航的。”
我们跟琼花走了几十米路,来到一艘最大的雕龙花柱的画舫前。她兴奋地说:“刚才我和管理人员说好了,你们是远道来的贵客,就乘这艘当年的“皇家船”,体验一下当皇帝的‘潇洒’。”对姑娘这样善解人意,我们个个感激万分。

乘上龙舟画舫,心情一片豁朗。原来这“西园曲水”地处瘦西湖和南湖水以及北城河水交汇的地方。水势曲折,以水取胜,水中有岛,岛外有桥,流水淙淙,沿水一路有明清两代的建筑特色,问月桥、枇杷岛、歌吹厅、薜萝水榭、拂柳亭、南漪石舫、浣香榭临水而立,相映成趣,美不胜收。
龙船弯弯折折开了半个时辰,便开进了瘦西湖。放眼望去,水面是辽阔了一些,但从她狭长的身段来看,怎么和湖的概念也挨不上边。团委书记小刘疑惑地问:“这是瘦西湖吗?咋像条长河呀?”

小琼花笑笑说:“ 宋朝诗词家苏轼有诗曰:‘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玉环是指的唐玄宗贵妃杨玉环,飞燕是指的汉成帝皇后赵飞燕。形容女子形态不同,而各有所长。后来就借喻杭州的西子湖和扬州的瘦西湖,所以就有了‘环肥燕瘦’的典故。”
我听后眼前一亮,不得了呀!这么小小年纪竟然懂得这么多。于是赞不绝口地说:“姑娘,你是学文学的呀!”
“哪里,我只是喜欢古韵诗词而已。缘于导游工作的需要,对历代文人所写的有关扬州的诗词,我几乎都能背诵。”

大家听后,个个咂嘴。
在欢快的氛围中,游船很快就来到了第一观景站——虹桥。琼花高声说:“这里只停二十分钟,大家抓紧时间看。”游船刚一停下,我们便飞快跑上桥去,虽然人挤人但也没耽误我们拍照。回到船上后,琼花微笑着问大家:“怎么样?看虹桥有什么感受?”
“大虹桥像一轮弯月凌架水上,姿态妖娆,古色古香,是挺好看的。”工会李主席抢着回答。
琼花很自豪地说:“咱扬州这赫赫有名的虹桥,景色美丽是外表,人文深厚是内涵,她历史上曾吸引了众多的文人雅士在此指点江山,切磋诗文,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墨迹和动人的故事。有诗云:‘扬州好,第一是虹桥。杨柳绿齐三尺雨,樱桃红破一声箫,处处驻兰桡。’康熙年间王渔洋有一首:‘红桥飞跨水当中,一字栏杆九曲红;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更是脍炙人口,就连乾隆皇帝也曾做诗赞赏过虹桥的景色。”

琼花越说越精神:“如果把瘦西湖比做是一位古典美人,是虹桥揭开了她的盖头;如果把瘦西湖比做是一部长剧,是虹桥拉开了她的帷幕。一会就让我们从虹桥开始,领略这‘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美景吧。”
听着琼花诗意般的介绍,不知不觉龙船很快又到了五亭桥。我们在琼花带领下,迅速走上亭去。哇!又是眼前一亮。只见那挺拔秀丽、极富南方特色的五座风亭,就像五朵冉冉出水的莲花,仿佛摇曳着飘在湖上。亭上有宝顶,亭内绘有天花,亭外挂着风铃。清秀的桥身,沉雄的桥基,配上形状各异的卷洞,给人以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

看到大家看得出神入化,琼花又娓娓动听地说:“五亭桥不但是瘦西湖的标志,也是扬州城的象征。如果把瘦西湖比做一个婀娜多姿的少女,那么五亭桥就是少女身上那条华美的腰带。由于她设计独特,造型优美,曲线流畅,桥亭合一,受到了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的高度评价:‘中国最古老的桥是赵州桥,最壮美的桥是卢沟桥,最具艺术美的桥就是扬州的五亭桥。’”
她喝了口矿泉水接着说:“历代文人对五亭桥更是青睐有加。清代诗人黄惺庵的《望江南百调》云:‘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萧’,可见她的诱人魅力。”

琼花的一系列精彩导语,让大家刮目相看,一个个伸出赞誉的大拇指。团委刘书记还佩服地叫她“小诗人“。可她却谦逊地说:“我可不敢当!我只是出于爱好和工作需要。别看我背诗滚瓜溜熟,可写诗就是门外汉了。”
流水潺潺,画舫悠悠,转眼间我们又来到了二十四桥景区。多远我就看到一片绿柳成荫、小桥流水、红墙绿瓦、金碧辉煌的“江南园林”。上岸后,我们先把这个景区的“望春楼”、“玲珑界”、“小李将军画本”走马观花看了一遍,最后集中在“熙春台”前。琼花告诉我们:“熙春”一词出自老子的“众人熙熙,如登春台 ”。意指熙春台前人来人往、摩肩接踵的繁华场面。相传当年扬州盐商曾在这里为乾隆皇帝祝寿,所以这一景又被称为“春台祝寿”。

就在“熙春台”门前左侧,一面大理石方碑立在那里,上面用隽秀的字体雕刻着唐朝著名诗人杜牧的诗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看了这首诗,我们迫不及待地想见见“二十四桥”的“庐山真面目”。
一箭之路,我们踏上此著名景点后,才亲身领悟到:原来扬州人心目中的“二十四桥”,由落帆栈道、单孔拱桥、九曲桥及吹箫亭组合而成。中间的玉带状拱长24米,宽2,4米,桥上下两侧各有二十四个台阶,围以二十四根白玉栏杆和二十四快栏板。处处都与“二十四”有关,我猜这可能就是称为“二十四桥”的缘故。

游完瘦西湖全程之后,工会李主席突然“发难”。他提议说:“请我们领导,以瘦西湖为题,即兴赋诗一首好不好?”团委小刘带头响应:“美景丽水,诗情画意,诗人不赋诗哪行!”其实,我脑子里早有构思,随即高声朗诵到:
欣然信步御马头,西园曲水乘龙舟。
浣香榭下荡银波,枇杷岛旁绕绿洲。
五亭坊上观异景,二十四桥忆春秋。
无愧扬州天下秀,秀在瘦西湖上游。
我的诗音刚落,不仅赢来周围一片掌声,更让琼花兴奋之极。她毕恭毕敬地走向我跟前,十分虔诚地说:“如果您不嫌弃的话,请收下我这个不才弟子。”说吧,就深深鞠躬不起。

“这可使不得!我造诣浅薄,工作繁忙,无意也无能收徒弟。”我坚决不吐口,她始终不起身。
“琼花,你快站起来。拜不拜师仅是个形式,主要是心领神会,学诗不只是摩形,关键是悟意。这样吧,我回去给你寄本我自己的诗集,你去慢慢领会。”
没想到我的这句话,不仅打破了“僵局”,还让琼花转忧为喜,她紧紧握住我的双手说:“老师,我先谢谢您了。”
为了争分夺秒,我们决定不进餐馆用餐,胡乱买些面包、火腿肠、矿泉水等充饥解渴。先后又游览了“大明寺”和“个园”两个扬州著名景区,但我“人在曹营心在汉”,一下午都不在状态。无论是鉴真大师受戒的千年古寺,还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个园”,都引不起我多大的兴趣,因为我的“魂”已掉到了瘦西湖。

编辑:山晚饭,我们在一家百年老店踏踏实实吃了一顿。一来大家确实饿了,二来是为了感谢一下琼花。她“鞍前马后”为我们跑了一天,实在让人怜悯。李主席见我埋头吃饭、低头不语,马上猜透了我的心思。于是他风趣地说:“书记,是不是瘦西湖没看过瘾,要不咱们晚上来个‘二进宫’?”
小琼花拍手叫好:“晚上看瘦西湖夜景别有情趣,再说还有好几个重要景点没去呢。”
“去就去,反正回去也睡不着觉。”我当即立断表态。于是,我们又杀了一个“回马枪”。

上午逆水而上,晚上顺水而下;前次乘船悠荡,这次步行蹒跚。啊呀!这瘦西湖的夜景太美了。抬头望,只见月亮笑弯了腰,星星眨破了眼;低头看,又见垂柳摇乱了胡须,花儿羞红了腮,真是醉煞人也!更养眼的是一对对恋人在柳下花间相携相拥,在流水岸边相偎相依。这时,小琼花俏皮地说:“多温馨的场景,老师再写首诗呗。”我也顺水给个“人情”,不多时,一首小诗即由感而生:
树暗花明倩影动,春心涟漪情意浓。
恋人相偎凝水坐,此时无声胜有声。
“好!老师真棒!!”琼花说着掏出小本子就记。
紧接着,我们来到了著名的白塔。月光下的白塔,显得特别俊俏,好似白娘子又披上一层银装。我越看越感到有些熟悉,于是我问琼花:“这塔怎么和五台山的白塔,特别是北京北海的白塔一个模样呀?”

琼花笑笑回答说:“可不是嘛,你看得真准。相传在 1784 年,乾隆皇帝第六次坐船游览扬州瘦西湖。从水上看到五亭桥一带的景色,不由遗憾的说:‘只可惜少了一座白塔,不然这而看起来和北海的琼岛春阴就像极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财大气粗的扬州盐商当即花了十万两银子跟太监买来了北海白塔的图样,当晚连夜用白色的盐包堆成了一座白塔。这就是在扬州流传至今的‘一夜造塔’的故事。”
看过白塔,听完“天方夜谭”的故事,我们一行又来到了“月观”。琼花告诉我们说:扬州是“中国的月亮城”,扬州的月色美, “月观” 就是赏月最好的地方。人们常说“月色如水”,在这里,月光和湖水相溶,云影和山影相连。接着,她指着由郑板桥撰写的“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的楹联说,他恰到好处描绘出了“月观“这独一无二的迷人月夜。
我们在美妙意境中走进“月观”,凭栏而立。只见皓月东升,湖光泛影,天上水中的两个月亮交相辉映,简直像到了“瑶池”一般。

荡漾在迷人的风光中,时间过得真快,不经意间就到了晚上九点。琼花看我们兴趣正浓,便提议说,来扬州不看琼花树,等于白来,她可是我们的市花呀。于是,我们沿途又观赏起琼花。
小导游又绘声绘色地介绍说: “琼花的花大如玉盆,由八朵五瓣大花围成一周,环绕着中间那颗白色的珍珠似的小花,簇拥着一团蝴蝶似的花蕊,微风吹拂之下,轻轻摇曳,宛若蝴蝶戏珠;又似八仙起舞,仙姿绰约,引人入胜。‘千点真珠擎素蕊,一环明月破香葩’,就是她的写照。无风之时,又似八位仙子围着圆桌,品茗聚谈,故而世人美其名曰:‘聚八仙’。其树可高达数丈,洁白的朵朵玉花缀满枝丫,好似隆冬瑞雪覆盖,流光溢彩,璀灿晶莹,香味清馨,令人为之神往。所以韩琦曾作诗赞:‘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刘敞诗云:‘东方万木竞纷华,天下无双独此花。’据说当年连隋炀帝也不远千里,大征民工修凿运河,一心要到扬州来观赏琼花呢。”
沐浴着银色的月光,观赏着绿影婆娑的杨柳和情窦初绽的琼花,听着远处“二十四桥“传来的美妙乐声,我们终于画上了游瘦西湖的句号。恋恋不舍,触景生情,分别之前我又赋诗一首:
绿水迢迢柳袅袅,月照琼花分外娇。
二十四桥箫声悠,疑似飞燕舞碧涛。

“老师把月光下碧波荡漾的瘦西湖比作冉冉起舞的赵飞燕,太形象了。”小琼花掏出本子又记。
再好的筵席也总有散。对于琼花一天的艰辛劳动,我们都很感动。工会李主席提出要付给她两天的导游费,我也说多给的费用由我来出。可琼花坚决不同意,固执地就收一整天的报酬。
在月光下我们握手言别,并一起目送她离开。就在不远处,我看到小琼花在默默拭擦眼泪。

回沪后,我把《心中的彩虹》诗集寄给了琼花,她出于礼尚往来,把一套扬州旅游节的纪念封寄给我。以后很长时间我们书信、电话不断。后来,琼花结婚生子,跟丈夫去了外地,从而就失去了联系。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很多历史的痕迹在脑海里逐渐淡忘和磨平,但扬州瘦西湖的倩影仍历历在目,且常常在梦里出现。究其原因,是这里的水美,景美,诗美,人更美。
美丽的瘦西湖,妳是我永远的“梦中情人”。
读完董贵昌大师散文后,我又坐不住了,忍不住拿起笔,写下自己的感想:

读董贵昌大师散文有感
文/袁德礼(上海)
夏季伊始,热浪已经袭人。但读了老作家董贵昌的瘦西湖游记散文,犹如春风扑面,顿感心爽意惬。这是一篇难得的好散文,老作家挥动灵动之笔,落笔生花,绘声绘色!写景与写人交织进行,景美人更美。全篇以诗贯穿,简直是一步一诗,情景交融,似诗似画,似歌似曲,令人神往,令人拍案叫绝!难怪在全国诗歌散文大赛中获得特等奖呢!

我和董贵昌老作家的交往是从三十年前开始的。一天,经著名作家沈家祺的介绍,我去大型央企宝钢冶金建设总公司采访,接待我的是一位身材魁梧、声音洪亮、潇洒倜傥的山东大汉。他就是总公司的办公室主任、企业文化部长、宝冶报总编董贵昌先生。他豪爽的性格,爽朗的笑声,侃侃而谈的气质,深深吸引了我。当我知道这位身担重任、日理万机的办公室主任,竟然是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大众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散文诗学会常务理事,而且出版好几部文学专著时,使我肃然起敬!第一次的偶然邂逅,使我们成为了一见如故的好文友。

后来,虽然我们不经常见面,但消息一直是相通的。前些年,他去新西兰探亲期间,还不断在当地华文报纸上发表诗歌散文,并被推选为华人作家协会副会长。回国后他在著名作家沈家祺引领下,向网络文学勇猛进军,先后在六家大型文学网站发表散文、小说、诗歌、辞赋等文学作品200余万字。不仅担任了《江山文学》天涯诗语的顾问,还带了多位徒弟,极力培养新人。在此期间,他和沈家祺老师一起,受人之请,先后为企业家、书画家、瓷器收藏家、亚洲健美女皇树碑立传,创作了三部长篇报告文学和一部诗画册。最近获悉,集老先生一生心血和作品精华的《董贵昌诗文选集》,六月份即将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这不仅是董贵昌先生本人的大事,也是文学苑地的喜事,这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真实写照。记者预祝董贵昌诗文选集一炮打响,红遍大江南北!

作者简介:
袁德礼,1954年4月生于上海。现为《城市导报》创业人生、校园内外、终极关怀版面责任编辑、资深记者、专栏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30年来,先后发表上万篇各类新闻、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作品,累计1300万文字。出版过《武则天:一个女人的强权、沉沦史》、《百位老板谈人生》、《走访殡葬十年间》、《远航的心》、《女儿袁靓》、《在雨中我梦见本家袁崇焕》、《记者写天下》等书稿。作者曾在建筑公司、服装公司、团市委研究室、新闻报、劳动报等岗位上洒下过几多汗水。现为上海德礼传媒集团公司(国企)法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