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首
晨 曦
兴隆寺

混沌的上天
夏日的阳光烧灼
大雄宝殿的飞檐火在流泻
古树依然茂盛
几只不知名的鸟盘旋着
不时鸣叫与佛和声
木鱼脆响敲给阡陌纵横
夏天的寺庙香火正旺
多了信徒游者膜拜的热情
却也少了寺庙应有的寂静
双手合十焚香默念
几支山羊悠闲啃着青草
偶尔抬头好奇嗅一眼众生
诵经声再肃穆的红墙绿瓦间回响
善男信女总是怀揣一份虔诚
祈祷如来佛光普照眼前
给自己想要的美好和前程
低眉折射施主祈求何物
远处传来空灵的禅语
只要佛在心中
遁隐空门的出家人
把慈悲为怀放进口腔
低吟轮回转世的卷经
菩提树下寻觅苦海无边真理
禅已成为寻道者存留的最后一道防线
与尘俗纷扰中领会到佛的博远
研读佛祖诠释缘的意境
敬佛上香为贪婪更多的获取和成功
却忘了在佛的世界
来也是空去也是空

兴隆塔

驻足塔下仰望
我不敢一步走进塔中
这座始建于隋兴盛于宋的宏伟佛塔
将公元前21世纪的辉煌延续
一千五百年的沧桑传奇
直到今天仍为后人膜拜传颂
十三级的塔身我俯身攀登
塔上塔的美妙奇观让我一时
迷失了方向
鲁西南大平原上佛光映照的塔身下
东仰三孔北瞻泰山
与微山梁山遥 相呼应
风雨飘摇的几个朝代
古塔依然高耸云间岿然不动
这是一种无法解释的现象
只有走进佛法的世界里
才能用心体会那博大无边的密宗
从塔顶走下
我还是感到诚惶诚恐
冥冥中似乎有一种强大的气流推着我
一步步遁入空灵
我忽然明白了三十年代的那个早晨
古建筑一代名家林徽茵梁思成莅临塔下
仰望塔身夫妇泪如泉涌
我知道塔不仅有登峰的造型
它所承载的是祖先的聪明智慧
古塔让九州之一的兖州得以精神的滋养
积淀厚重的历史文化在这里代代传承
今天古塔下的人们
总会骄傲的讲上几段有关远去的故事
每一个塔级都成为人们努力向上的动力
千年古塔在这神奇的土地上
庄严悠久的历史积淀与发展中的城市相互辉映
端信尚贤兼容乐善的人文传统
让兖州这座古老的煤城向文化主题旅游城市转换
塔之耸立
城市开始在文明的繁荣里前行
地宫舍利

盘膝静坐于菩提树下
恍惚间让我的双目变得清澈
站在兴隆塔地宫的上方
聆听穿越千年的福音
耀眼的舍利似乎瞬间鲜活生动
沉寂千年的大兴隆寺
在我的指尖流泻光芒的圣环
闭关千年轮回入世的佛祖
穿越时空的隧道人间升腾
我虔诚走进阴冷的地宫
眼前出现菩提东行高僧的身影
瞬间灵魂不知去向
我很想知道是谁把肉体交给泥土腐朽
以菩提年轮的心线谱成南无阿弥
以高慧大德串成时间绵替的念珠
让金刚不坏之法身在火的升腾中
炼就舍利子五彩的晶莹
我幻想高僧邀我共同坐化
在兴隆塔寂静的洞府里面壁打坐
与你相伴
舍利子已深入我的骨髓性命合一
以佛法护身神游天外
醒来感觉人间如囚笼
但我坚信你是我当下唯一的知音
尽管我知道与你相见南柯一梦
心里却感到一片空明
我开始在混沌的世界寻找阳光
寻找至高无上的舍利子
直到此时我才大彻大悟
兴隆塔如同静默的高僧佛光照耀
让饱经苦难的人远离沧桑
我开始在空门里走进走出
面对地宫金瓶内灵慧的结晶
点香跪拜
我们看见了佛之庄严
慈悲为怀的智慧之相
虔诚匍匐与佛的足下
让厌世狂奔的人寂静下来
争斗抱怨开始消失
我开始在佛的光辉里
点亮心的明灯
千年地宫已无法用自然诠释
窖藏的风化已不是肉身和骨骼
在一个不为人知的日子里
一生的清规戒律寂静修持
心如刚铸淬火不烂
死亡的内心和冷却的欲望
在沉寂千年的端信之地
重拾古典的魅力之衣
在欲望的现代城邦里
与风化的历史与现实接洽
把贪欲和浮躁的心撕成云朵
抛向浩瀚的苍穹
心敬向佛
世界将变的纯洁透明

作者:晨曦、原名王洪曦、1981年入伍、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原人民武警报社编辑、诗歌散见于人民日报、解放军文艺、解放军报、文艺报、青年文学、诗刊、人民武警报、中国作家等报刊,先后在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中国炎黄文化出版社出版诗集、组诗《海魂》《走进橄榄林》《小村》分获解放军报、人民武警报、橄榄绿优秀作品奖、长诗《奶奶》获2018年《青年文学》奖。通联:济南市玉函路71号武警干休所4号楼1单元202邮编:20002 邮箱:WHX00007@163.COM联系人:王洪曦 电话:13954168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