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国的木鞋声
毕珍桂
成龙穿着木鞋与坏人格斗,一堆精巧别致的木鞋散落荷兰鹿特丹街头,这是电影《我是谁》的经典镜头。看完电影后,拥有一双荷兰木鞋成了我多年挥之不去的心愿。
抵达荷兰后,我立即从阿姆斯特丹中央车站坐公交车到风车村,参观荷兰木鞋博物馆。一进门,鲜红、橙黄、靛蓝、翠绿、米白、玫红、淡紫……绚丽缤纷的木鞋,如彩色的海浪,将我团团包围。我站在陈列架前,细细欣赏。木鞋造型好像一艘小船,用整块白杨木料制成,鞋头尖细上翘,如一脚蹬包头懒人鞋。我对描绘荷兰风物图案的木鞋爱不释手,转动的风车,飞翔的海鸥,烂漫的花田,清芬热烈的郁金香迎风摇曳。
工作人员介绍说,木鞋是荷兰人与大自然抗争中发明的。荷兰几乎一半土地浸泡水中。几百年前,贫穷的荷兰农民买不起鞋子,为避免冬天劳作时冻伤脚,将木头掏空制成鞋子,内垫稻草,御寒防潮,护脚舒爽。木鞋就这样流传下来。
木鞋在荷兰人心中有很高的地位。荷兰人出生后,父母送他小木鞋,寓意他一生与木鞋为伴;恋爱中,男孩将一双刻着女孩名字的木鞋送给她,传递爱意;结婚时,丈夫亲手为爱妻穿上木鞋,寄寓今生风雨同路;亲朋馈赠木鞋,代表你是他心中最尊贵的客人……
如今,荷兰一些农民、渔民、特殊职业者,仍有穿木鞋的习惯。荷兰木鞋,更多的是作为旅游纪念品售卖和出口创汇。
离开木鞋博物馆,我在风车村转了一圈,坐车前往马肯。这个充满欧陆风情的小渔村,绿墙白窗红瓦的尖顶木屋错落有致,四周草碧花鲜,河水清净缓淌。天气阴沉,海风挟裹雨水斜飞乱坠,三月的荷兰气候寒冷。我穿戴雨衣,脱下马丁靴,套上木鞋博物馆买的风车郁金香图案的红木鞋,行走砖头铺就的清幽小巷,咯嗒咯嗒的木鞋声音悦耳,心情随之也轻松欢快。
雨中的马肯,原野浅翠,茫茫蒙蒙,古时荷兰人穿木鞋在田间辛勤劳作的身影宛如伫立眼前。雨珠滴落木鞋,声音细碎,双脚藏于木鞋,不湿不冷,舒爽暖和。背包穷游荷兰前,我特地查阅相关资料,有游客说木鞋很重,很硬,穿上很不好走。百闻不如一试,雨中穿木鞋游走荷兰,零距离体验当地的人文历史,怡然有一番新妙别样的独特韵致。
一个小时后,雨过天晴,我绕道海边,眺望海上往来的船只,在清劲的海风中,用心灵去感受这个“海上马车夫”的沧海桑田。
沿原路慢慢往回走,清脆的木鞋声惊动木屋后院锯折断树枝的中年男人,他扭头看到穿红木鞋的我,用手指着他沾满木屑的黄木鞋,朗然一笑。我微笑轻轻挥手,继续赶路。
从阿姆斯特丹坐火车前往布鲁塞尔,翻看穿木鞋的自拍照,咯嗒咯嗒的木鞋声似乎在耳边响起,从护脚到国粹,智慧勤劳的荷兰人穿着木鞋一路走来,在悠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荷兰当下的富强与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