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的故事
胡英军
一
我在北京南四环外租了一间房子。
房子是四家合租的。A、B、C三间各住着一个男生,包括我。D间是次卧,住着一对小情侣,共5人。我住了两年,算是时间比较长的,他们都是去年陆续搬来的。其中,A是春节前搬来的,也是就是后一个来得。
大家每天都忙自己的,很少见面。除了偶尔代收一下快递外,每个月也就交水电燃气费的时候有一两句话的沟通。
然而,正是这一两句话,也出了麻烦。
二
前天,屋里没有燃气了。我在微信群里问大家,需不需要交费?交的话,晚上可以痛痛快快地把自己脱光,洗澡;不交的话,只能等交了之后才能洗澡。
大家异口同声地表示:交。
这活儿,自然落到了我头上。自从他们来了之后,从来没有谁交过费。这个月的水费单子,自来水公司送来十几天了,依旧在大门上贴上。他们的这份淡定,是我望尘莫及的。与其互相观望,不如自己动手。
我交完费,就按照以前的分配方式,告诉大家,平均每户多少钱。C和D很痛快地把钱转给我了,A却不断地给我单独发文字:
“5个人住,为什么要分成四户?”
“两人住和一个人住,能一样吗?”
“我们凭什么给他女朋友交费?”
“这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是原则问题。自己住房,凭什么让别人给他分担一份费用?”
“这样的人不能惯着,越惯着越来劲。”
最后给我来了两句核心——“我按5个人均摊给你,你亏十几块钱。”“要不,下次你也别管交,都停着。”
句句有理!大义凛然!一身正气!
三
说到“都停着”,其实我很想发发牢骚。
年后,回到北京。我推开门,没电、没燃气。打开冰箱,一股酸臭味扑鼻而来——因为欠费停电,冰箱里所有的东西都烂掉了,包括那些乱七八糟的肉。要不是我对冰箱里的东西太熟悉,还以为是谁被肢解了。
犹记得,年前回家时,一切都是好的。在家期间,A突然在微信群里问怎么充电费,我把整个流程都告诉他了。当时,我还为他的主动而高兴,后继有人了!没想到,到头来却是这样。
我赶紧充电费,并在微信群里跟他们说明情况。说完后,A马上单独给我发消息:“你们以前怎么交费我不管,从此以后,不管水电,还是燃气,按人头交吧!我屋里就一个人。”
说实话,对于我而言,咋样都成。有人提意见是好事,大家的事,只要你能拿出解决方案,并主持落地,那你的意见就生效了。这就像在职场上,你给领导提建议,应该带上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说两句“不同意”就结束了。否则,就是放空炮,没人会听你的。
可是,他没有。当他把自己的意见甩到群里,被D否定后,就陷入了“都停着”的阶段。燃气都停了很久了,我却不敢交费。虽然没多少钱,但让我赔上时间,又赔钱,我吃饱了撑的啊!
四
我亏十几块钱就亏呗!惹不起,我躲,总可以吧!再说,我把事情和D说清楚了,他就把差价补给我了。
好孩子,最优秀的品质不是比别人突出多少,而是理解别人、尊重别人。有些所谓的坚持和原则,其实一文不值。除非你把道理讲透,说到别人的心坎上,赢得赞同。
说到A,我不认识,也不了解。唯一清楚的,只有两件事:一、他是合租房里仅有的两个做饭的人,另一个人是我。这也是我主动给大家交费的原因之一。做饭,耗水、耗然气是实实在在的,没人计较,我反思自己总可以吧!第二件事,则让我至今心潮澎湃。
那天晚上,我回家,刚推开门,就闻到一股强烈的酒味。等走近自己的小屋,听到隔壁传到女生的声音——“不行,实在喝不了了。”哦,“女朋友”来了,在喝酒。我赶紧进屋,免得打扰人家。
可是,接下来隔壁就传来了岛国小视频里才有的声音。单音节的语气助词,越来越高亢,那么放肆而生动。穿过墙壁,击打着我的耳膜,我竟然有些激动。带上耳机也不管用,才能勉强平静。
这是我租房以来,第一次碰到这种事。曾经,我租的隔断房,一直担心会有这种情况,但从未发生过。如今住的次卧,我自以为隔音效果不错,但我错了!
不知道过了多久,姑娘出来洗澡,我忍不住替她喊了一声——“啊!”
五
挺好的一个人,挺幸福的生活,为什么就是讲不通道理呢?我一直觉得,集体生活,本来就没有公平,个人无需追求公平,甚至连强调都不用强调,平衡最重要。
同样都是北漂,同样的合租客,和谐才是生活的动力。保证和谐,核心在于平衡。既然已有平衡,就不要一来就想打破。尊重规则,尊重平衡,不代表你懦弱。如果觉得不合理,你也可以提建议,更欢迎尊重自己的建议去重新制造平衡。但解决这个问题的前提,是你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魅力和表达能力,把参与者都说服。直到大家都满意了,再去落实。如果你既没有权力,也没有魅力,就凭一句“我不同意”“我尊重原则”,然后我行我素,那是无理取闹。再合理的要求,也会被人嗤之以鼻。职场如此,生活也是如此。
很多人并不懂得这个道理,却活在自己所为的原则里不愿意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