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上午,蓝天白云下的洛阳市会议中心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洛阳市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市总工会成立70周年大会在此隆重召开。来自我市各行各业的代表600余人参加了这一盛会。我院院长李无阴、颈腰痛(推拿)中心主任鲍铁、影像中心主任郭会利、郑州院区骨关节病科主任郭马珑前往领奖。李无阴获得洛阳市“五一”劳动奖章,鲍铁周获得河南省先进工作者称号,郭会利带领下的影像中心团队摘得了洛阳市工人先锋号的桂冠,郭马珑获得洛阳市“五一”劳动奖章。“优雅的背后必定有艰辛的付出!”央视当家花旦董卿老师说。1987年,李无阴24岁,带着做一名好医生的梦想从河南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来到洛阳正骨医院。工作中虚心向老前辈学习,很快就进入了一名骨科医生的角色,夹板固定、石膏塑形、手术切开、解剖复位,很快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洛阳正骨医院是中医为主的医院,为了补上中医这一课,他业余时间都在恶补中医理论。零碎的中医知识难以满足他的需求,于是报考了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系,1995年顺利毕业,此时中医药的理念已经融入了他的为医理念里,做到了中西医的融会贯通。2002年,时任医院副院长的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作为第四批援疆干部来到了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工作,首先闯过了水土不服关,接下来虚心拜师学习当地语言,再闯语言关。两关闯过后就真正进入工作状态了。坐诊、手术、带教,三年的时光一晃而过,“优秀援疆干部!”这是中共新疆维吾尔族党委、人民政府给他的中肯评价。《今日中国论坛》2007年Z1期以《天山脚下结友谊 白水城中是故乡》为题做了长篇报道。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他临危受命担任河南医疗队分队长,于5月14日率领医疗队入川积极投入伤员的救治工作中去,面对坏疽患者,他亲临现场指挥伤口处理。余震不断、潮湿难忍、蚊虫叮咬、水土不服,克服一切困难,确保伤员疗效......2016年12月,李无阴接过了院长的重担,团结带领全院干部职工,以加快建设中医骨伤科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抓手,心为患者所系,术为患者所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李无阴说。鲍铁周,1982年来到洛阳正骨医院工作,上班伊始,他就显现出与众不同之处,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他跟着老前辈学针灸、学正骨、学揉药,早上第一个到岗,晚上经常最后离开。1994年担任软伤科副主任,1997年前往非洲厄立特里亚担任中非人民的白衣大使,用针灸推拿牵引的绿色疗法,为当地患者零成本接骨疗伤。2003年12月份,在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四十年总结会上,被我国外交部、商务部、卫生部三部委评为“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个人”。在援外的日子,出了正常的坐诊、查房、带教外,他把时间都用在读书上、思考上,2008年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的重大课题《牵弹三步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多中心临床观察》的雏形就是那个时间段开始萌生的。“‘牵弹三步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这项技术,不是哪个人、哪个科、哪个中心所能成就的,是几代洛阳正骨人口口相传、心心相授的大爱铸就的!”这是鲍铁周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郭会利,1986年融进了洛阳正骨大家庭,闷头一干就是三十余年,他从诊断医师干起,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2011年任核医学科主任、影像中心副主任,2014年任影像中心主任、核医学科主任。影像中心人员复杂,岗位众多,工作琐碎,劳动强度大。上任影像中心主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抓管理,让制度管人,首先由他自身做起。“正人先正己!”郭会利把这句话作为警示语书写在自己的案头。制度是为工作服务的,让制度有温度是郭会利的大手笔,哪位同事家里遇了急他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2017年12月,河南省骨科影像专科联盟成立后,他带领团队除了做好日常的工作外,还肩负起了为200余家医联体成员单位远程会诊的重任。郭马珑,平乐郭氏正骨第八代传人,是平乐郭氏正骨衣钵的承袭者,但是她却师祖不泥祖,出身中医世家的她打牢家学的底子之后,积极学习新技术。“功劳簿是前辈书就的,我们必须学习精髓,但是不可以躺在上面!”郭马珑说。女儿三岁时,恰逢丈夫去援疆。“放心去吧,家里有我在!”从此照顾年迈公婆和爱女的重担就落在了她瘦小的肩头。多次参加“水滴筹”,通过嵩县助学办长期资助困难学生。先后拜宫廷正骨流派的代表人孙树椿、国医大师韦贵康为师,汲取众家之长,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对膝关节病总结出一套自己的诊疗体系,并将平乐郭氏正骨的手法结合现代西方解剖学、康复医学知识运用到临床,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慕名前来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2018年被医院推荐为“全国西学中骨干人才”。“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天道酬勤!”其实说的都是一个道理:有为才能有味,有味才能有位,党和人民永远会把荣誉授给那些有作为的人!(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对外联络部 张随山文图)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