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苏娴,笔名晨曦,毕业于法律与中文专业,研究生学历,文学爱好者。共发表文学作品两千余篇,由中国作家出版社结集出版了系列丛书《风》《花》《雪》《月》。

【晨曦散文】写给岁月(38)闲茶一盏洗尘心
紫砂,只有一把壶,它的名字叫宜兴——
许多年前,我在宜兴与从事紫砂制作的朋友们闲聊,那时候,壶还没有时下这个价位。很多壶底都是打的紫砂一厂,紫砂二厂这样的款。也有部分壶,就四个字,“中国宜兴”。那时候,大家也不追求什么名人做的,只是自己喜欢了就拿来用,而不是如时下所说的,是拿来“养”。
宜兴,地方民风纯朴,非常好客。每次,朋友们都会送我几把壶。久而久之,自然就有了许多壶。我想想这些壶都是朋友亲自做的,有时间便会琢磨琢磨。时间长了,也就略知一二。后来,我开玩笑跟他们说,上天给了你们得天独厚的资源,养活了这一方人。其它地方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所以,你们要同心同德地好好待它,因为,紫砂,只有一把壶,它的名字叫宜兴。
而壶,在我认为,只要泥料纯正,器形适合自己,用起来得心应手,就算是一把好壶了。所以,紫砂制作大师们自己也常说,初涉这个门,追求的是名气,讲究是谁做的。所以,才会有时下这么多的赝品,来迎合市场的需求。但稍懂一点之后,便讲究器型了。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壶。但玩到最后,真正懂行了,首先还是看泥料的。是啊,你想,谁会把上好的泥料,交给一般的制壶人随随便便地就做了呢?你见过初学篆刻的人,在田黄上刻章吗?如此一说,确实有一些道理。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那些所谓的大师们开始漂浮了,一时间,各路大师各显神通,不管什么人,都以高级工艺师自称。一把壶,动辙就大几万,甚至几十万。有一些已经过世的大师作品,甚至被炒到上千万人民币。我想说的是,你们这不是自己在害自己吗?价位如果不能合理地存在于市场,你们这些大师们做的壶,都是准备留着自己用吗?
茶器,以用为实,所以壶不光是藏着玩的,更是要拿来用的。我想,这些简单的道理,应该不难懂的。当然,壶的制作难度是不一样的,人们追求的品味也不相同,所以,价格高低也属正常。但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不能如此的不靠谱。在中国能有几个工薪阶层的人,拿十几万去买一把喝茶的壶呢?当初我开玩笑说的一句话,几经演变,也走向世界了,有一次我无意发现,大大的广告牌上竟然写着:世界只有一把壶,它的名字叫宜兴。
是的,由于茶具,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感受茶的韵味,能够增加品茶时的精神享受。也能够营造一种特别品茶氛围。所以,世间上各种各样的茶器比比皆是,尤其是在日本。而在这些茶器中,唯有紫砂才是宜兴特有的,你就敢说,世界只有一把壶里吗?那么其 他材质的壶,就不是壶里吗?而这如此高调的浮夸,与紫砂本身的沉静与古朴品质,正好成了反比的对照。如此一来,你让那些兢兢业业的真正的紫砂大师们,情何以堪?
纵观历史,古人为了获得更多的品茶乐趣,对茶具非常讲究。精美雅致的各种材质的茶具,因为蕴含着文人的灵气,吸收了香茗的精华,所以由繁到简,再有简到繁,衍生而成了一种精神文化。这同时升华其艺术价值,成了源远流长的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紫砂,作为我家乡的特有资源,我从内心为它感到高兴,可是,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驾驭与把握它,那么,我们脚下的路,又能走多远呢?
“ 水为茶之母,器乃茶之父”。好水、好茶、好茶具、好环境,是所有喜欢喝茶的人所追求的。我希望,在茶香缭绕,清甘幽长的同时,我们能够渐渐地以一颗平常心,来面对生活中的价值取向,以一颗智慧的心,来面对紫砂行业的风云变幻。我更希望,我们能够把紫砂及紫砂文化,一代代地传承于工匠之手,传承于茶人之手,把紫砂那沉静古朴的品质融进工匠与茶人的血脉之中。能够真正地,以一盏闲茶,来洗清世间,所有蒙尘的心灵。(2015-1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