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的诗境一一读云南丽江源《忏悔碑》有感
文/周阳生
吾友书法家、辞赋家、教育家常逢生先生,亦是旅游达人。近日他夫妇又与"驴友"赴云南落地自驾游,并每天发帖介绍云南的风土人情。今晨,他发云南"丽江源"图文,重点介绍了环保主题的《忏悔碑》之文,令人深思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的课题。常公帖云:
云南雪山脚下,东巴文化古村落,玉泉丽江源有一《忏悔碑》,碑文照录如下:
"无限敬畏的自然神灵:您所统管的自然界,本是我们的亲兄弟!由于我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无视您所规定的自然法则,因而受到了种种惩罚:毁坏森林,乱采沙石,招致洪灾泥石流;破坏植被,过度放牧,招致沙尘风暴;肆意捕杀野生动物,招致动物灭种;乱采乱挖珍稀植物,招致植物灭种;随处乱丢垃圾,招致瘟疫滋蔓;随意排放废水,招致水源污染;滥用生长激素和农药,招致食品有毒素;⋯⋯这都是我们的罪过,请接受我们的忏悔!您的惩罚使我们警醒,我们决心用保护和美化环境的实际行动,偿还对你的欠债,祈求您的宽恕。谨告神灵,伏惟尚飨!"
人类向自然神灵忏悔,读来令人汗颜羞愧。千百年来,许多自然美境被过度开发,加之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古人诗中的自然美景早已荡然残存。吾友乔木晨读《忏悔碑》文,亦感慨万千,他说"每次赴沪经过苏中大桥时,总看见两岸烟窗浓烟滚滚,蔽云遮日,又说他途经徐州煤矿时,见天上的麻雀象小乌鸦,总比别处的黑。可见环境污染之严重。 穿越千年岁月,现如今原生态的自然美景已难以写真。如唐代李白《望天门山》诗云: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可惜现在楚江绿藻堙没了碧水,江水变恶变臭,如李白再生,面对今之楚江,恐再难有诗兴了。
又读唐代刘禹锡《望洞庭》诗: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现如今"八百里洞庭",水质恶化,磷污加重,早已不见碧水如镜,清澈见螺的自然美景。故吾有七绝诗云:
遥眺洞庭无碧水,
日斜鸟绝客愁景。
湖光变绿藻丛生,
少见孤舟依月影。
无限敬畏的自然神灵啊,人类在祈求您的宽恕。现如今,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理念,已逐步植入人类的思想,融进人类的血脉。人类将用忏悔的心,重圆破碎的诗境,让天人合一的真谛,世世代代熠熠生辉。让大自然的美丽风景,永远象宋代陆游《巢湖》诗中所说的那样"景物自成诗"。
无限敬仰的自然神灵啊,人类在忏悔中觉醒,人类在忏悔中改进,人类在忏悔中用实际行动,让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永远成为人类的生存环境。吾亦虔心谨告自然神灵,人类将用自己的环保实践,再圆破碎的诗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