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告在礼村民书·····1
张智超书法作品选·····4
张智超自主设计研发的文化产品选·····5
编者按·····6
序一·····7
序二·····8
序三·····10
目录·····11
1、在礼新貌·····15
在礼新貌·····16
同心·在礼社区·····17
郑卢高速洛宁站·····21
碧秀庄园生态旅游区·····23
天宁木业公司·····25
富宁木业公司·····27
台北国际居民小区·····29
2、在礼百年·····31
在礼村百年巨变·····32
抓机遇谋发展·····35
历任村领导机构概况·····37
在礼村党建概况·····39
在礼教育发展及教师队伍·····41
教改新篇·····44
捐资建校碑文碑序·····45
莘莘学子 祖国栋梁·····46
行医济世救众生·····51
白衣天使 杏林妙手·····53
人民公仆 行业精英·····56
青春献军旅 功德载千·····62
蓬勃的在礼村办企业·····64
寿星篇·····66
人物篇······67
在礼村革命烈士·····67
在礼村地下党·····67
民主人士·····68
纪念马腾蛟遇难一百周年·····69
村干部·····70
在礼名人录·····73
行政干部·····73
当代名医·····76
公益楷模·····79
乡贤达士·····81
凡人善举·····83
孝老爱亲·····87
忆爷爷·····88
梅花香自苦寒来·····89
民间艺人·····90
能工巧匠·····92
3、村之魂·····94
在礼村名的来历及演变·····95
为在礼村正名·····96
为在礼村正名请示报告·····97
村之魂·····99
树魂·····103
4、在礼姓氏追远·····104
在礼村家族姓氏概况·····105
千古冤魂花用吉·····106
文韬武略锁阁老·····109
进士门第·····113
祖传世医、功同良相·····120
李门人才辈出·····122
书香门第 教育世家·····124
义举感天地 美德传古今·····125
在礼五王·····126
耕读传家故县陈氏·····127
贺家大院兴衰记·····130
5、文化在礼·····132
古迹寻踪·····133
无极洞神灵之神话故事·····140
佛教概说·····164
诸圣语录·····166
佛门新秀王跃军·····167
6、传说·····168
花御史的传说·····169
锁阁老的传说·····169
无极洞的传说·····170
观音送子的传说·····171
土龙的传说·····171
祭祀圪塔的传说·····172
奶奶庙的传说·····173
故县莲花寨的传说·····173
猕猴桃·····174
瞧夏的来历·····175
故县古槐树·····175
挪挪寺的传说·····176
石婆的传说·····176
7、附录·····178
张玉调画一地粮碑记·····179
永宁志序·····180
大观亭记·····182
大观胜概·····184
锁氏古冢·····185
在礼古宅·····187
历史的见证·····191
诗词二首·····193
故县水库杂感·····193
在礼武圣庙碑文·····194
陈明章书画作品选·····195
编后语·····198
编者简介·····199

花御史的传说
(一)
宋朝时,永宁(今洛宁)县在礼村出了一位御史官,姓花名用吉。花御史为政清廉,刚直不阿,朝中贪官佞臣都很忌恨他。借其家人率众修筑护村大堰之事,向皇帝参奏花御史在家乡私修“皇城”,蓄意谋反。皇帝信以为真,下令将花家满门抄斩,男女老幼四百余口俱被诛杀。后来皇帝得知真相,知道冤枉了花御史,便赐花御史一颗金头厚葬。为防止盗墓,七副灵柩同时出殡,分别葬于洛河两岸。当时,花家女儿抚棺哭诉:“金头银头不如俺爹的肉头”。
(二)
在花家蒙难之时,因在礼村郭家与花家是姻亲关系,私藏了花家一名男婴。官兵追查时,郭家献出了自己的亲生儿子,保留下了花家后代,上演了一出在礼版的“程婴救孤”。自此,花家男婴改成了郭姓,性命得以保全,在礼村再无姓花之人。郭家保护下来的花家后人也一直姓郭,不敢再姓花,郭家后人从此郭花不分。
(三)
花家被灭门后,位于在礼村南的花家祖祠,成了一座冤魂庙,十分荒凉,经常闹鬼,阴森恐怖,无人敢接近。直到明朝末年,人们才把关帝爷请进花家祖祠,用来驱鬼镇庙。同时重新供奉起了花家祖先,改称花祖庙,也称关帝庙。传说有一天夜里,天降大雨,河水冲毁洛河大堤,向北推进,建于河岸上的龙王庙、岱王庙均付之东流。沿河岸住的村民惊慌失措,纷纷向村北逃去。当洪水逼近关帝庙时,花祖显灵,与关帝爷同时发威,喝令洪水退去。于是洪水乖乖地向南退去,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弧形河槽。从此,花祖庙香火更旺。
(四)
在礼人祖辈传说,花家被满门抄斩,身首分葬,尸身葬于何处,无人能说清楚。据说人头被集中埋在村北龙沟口,并在附近栽了一棵柿树和一棵柏树作为标志。柿树植在平地上,柏树植于地沿边,树后有山神庙。天长日久,树大根深,被人们奉为神树。民间不少人把孩子认作神树的义子,求神树保佑子孙,能活四百(柿柏)岁,这两棵树下终年香火不断。随后的确在树的旁边挖出了几百颗人头骨。
锁阁老的传说
(一)
从前,人们盖房子都习惯在山墙上留下一个或两个房眼儿,唯独明代永宁县(今洛宁县)在礼村锁青缙家例外,盖房不留房眼儿。人们盖房子为啥留房眼儿,据说是为了听取过往行人的说话声。锁家为什么不留房眼?回答是:“祖上留下规矩,锁家人不听过往闲话,都是聋子。”意思是要其子孙不听世间的污言秽语,保持耳根清净。其寓意:“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二)
阁老爷锁青缙,五岁时父故。其母梁氏领其寄居在洪崖舅舅家艰辛度日,日子虽苦,梁氏也要倾其所能供养儿子读书,青缙七岁时就到涧口上私塾。青缙天资聪慧,勤奋好学,成绩优良。他学习十分刻苦,每天晚上回家都很晚,母亲常到村口去接他。母亲发现在漆黑的夜晚,儿子一人走在小路上,他的左右总有两盏灯为儿子照路,母亲有所感悟,一定要培养青缙成才。
有一天晚上,母亲接儿子时,发现儿子前边只有一盏灯照路,回家后就让儿子跪下,责问他今天做错了啥事?儿子低头回答:“孩儿不孝,让母亲为儿操心了,今天我瞒着先生私下帮一个学生答考卷”。母亲教训孩子:“做人一定要诚实、不可自傲······”第二天,青缙到学堂向先生承认了错误,晚上回家时,母亲发现孩子的左右还是两盏灯照路。

无极洞的传说
位于城郊乡在礼村西北有一个不起眼的小山包,人称无极山。无极山东边有一个千年古庙院,称无极洞庙院。庙院西侧的山沟里有一个无底洞,人称无极洞。无极洞现已无迹可寻,但附近却有个叫“洞沟”的自然村,关于无极洞的民间传说也一直流传不断。相传古时候无极洞里住着一只白毛老鼠,因常听神仙讲道,竟修炼成精,经常危害百姓。当年唐僧取经路过此地时,白毛老鼠精异想天开想吃唐僧肉长生不老,便把唐僧抓进洞内,孙悟空打不过牠,只好请求玉皇大帝调遣天兵天将,将老鼠精收服。
无极洞深不见底,又称无底洞。有人说这个洞一直通到小石界,依据是一位前来还愿的香客牵的一只羊钻进了无底洞,久等不见出来,最后人们在小石界的山坡上发现了这只羊。陕州的香客则说,无底洞一直通到陕州的观音堂,理由也是从观音堂掉入水井中的一只木桶,竟能从永宁的无底洞里流出来。想来无极洞里的水还不小。虽说无极洞已被岁月掩埋,但从洞内渗出的一股清泉也能证明它曾经存在。正是这股清泉养育着洞沟村世世代代的人们。对这股清泉,爱好烧香的人们称之为无极圣水。解放初期,还能用来灌溉田地。近年来,由于地下水位下降,水量锐减,只够村民们饮用,不能再浇地了。传说下边有一块大石板,挡住了黄河的水眼,挖开后,黄河水会大量涌出,给人们带来灾难,因此人们只好顺其自然,至今无人敢擅自乱挖。

作者简介:马老虎,生于1948年,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一组人,69年参加山东曲阜防山炮兵部队,74年退伍后历任村干部,2015年出版文史资料《在礼百年》一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