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你的,你想他成为什么样的人呢?
原创: 廖胜字素志 伙起耍 1周前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践行健康生活方式,
树立良好家教门风。
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是纯真善良,他们的天性都是活泼洒脱的,思维都是敏捷深远的。可以说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可是我们有多少孩子是被自己的父母障碍了啊!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历史中,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但同时也没有像今天一样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挫败感。
纵观之所以现在我们的孩子们那么多的毛病和问题,比如说不讲礼貌、自我为中心、自私、不合群、冷漠、孤僻、不自信、不孝顺、骄横、不爱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性格急躁、粗枝大叶、没耐心等等。追根究底,都是我们的孩子缺心了,何谓缺心呢?是没有自己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因为他们不用像我们以及我们的上一代一样,需要为温饱去努力奋斗,不用为生计发愁,现在生下来绝大多数人都是不愁吃不愁喝,根本不用为了生存而努力,甚至有些家庭条件还相当优越。
他上学时的目标就是考大学,认为考了大学就万事大吉了。因为从小父母就在絮叨,孩子你一定要努力学习啊,其他的就不用管了,吃喝拉撒睡都有爸妈呢,然后全家人的精力和物质都向孩子倾斜,全家的日常生活节奏也按照孩子的作息来运转,所以现在的许多小孩不管家境如何,都是家中的小霸王,唯我独尊,日常对父母都是颐指气使,在吃的用的都和同学朋友攀比,如果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对父母就会非打即骂,还会振振有词:别的同学为什么有?我也要!没有钱!?那是你们太窝囊了.......
这样的的人恐怕不是他们父母所要培养的人吧,所以李嘉诚有一句话得到了广为流传: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无法弥补对孩子教育的失败!
但还是有很多的父母没有领悟到这一点,继续陷在自我臆想的教育泥潭中不能自拔。
而我们的孩子之所以会是这样,是因为我们身为父母没有从小让他们知道德行才是做人之本,没有教会他们习劳知感恩,父母甚至祖辈在教导他们的时候,不知不觉的用自己的身教和言传,告诉他们权力和金钱才是追求的目标。在他们拥有祖辈或者父辈所带来的物质基础以后,他们就失去了奋斗的目标和意义。
其实我们身为父母,首先应该帮助他们树立这样的目标和志向:立志勤学,强身向善,孝亲尊师,精进优化,让世界因我的而存在更加有意义。有这样志向的孩子你还担心他的学习吗?会担心他不爱家爱国吗?会不孝亲尊师吗?会担心他的生活不幸福吗?
现在很多人爱同事爱朋友爱领导,而对父母却是敷衍了事,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相同的时间内。如果是你的父母要求你陪他聊聊天或者说说话。而这个时候你的朋友让你出去喝酒打牌,或者是领导又打电话来要求你去应酬应酬,很多人都会选择出去,而不是陪父母。古话就说这是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可见现在我们有很多人每天都在做着悖德悖礼之事。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孩子时时在耳濡目染,我们自己的言行不一,让他们相信我们的身教,还是相信我们的言传?他们会是对人恭而有礼、爱老敬亲之人吗?
其实孩子就像的空容器。父母决定往里面装什么它里面就会有什么,你往里面装垃圾食品,它里面就是垃圾食品,你往里面装纯净水,它就纯净透明,你往里面装电视广告游戏,他的人生就是电视就是广告,天天让他玩手机,他的人生可能也只是一个虚幻的游戏,你往里面装入填充圣贤经典,他就会志向高远,志道乐学,博文约礼,就会拥有觉悟自在圆满的人生,就会成为那个最好的自己。
孩子是你的,你想他成为什么样的人,决定权在父母。有些父母就说,孩子的事要孩子自己做主,他做什么开心,他对什么感兴趣,就让他去做,不然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破坏孩子的创造力。其实很多父母没有想清楚,让不具备辨别是非好坏的孩子去由着他们的性子胡来,这样的孩子一定会成长为一个废物。
兴趣是培养的,读书也一样,不是先喜欢上读书才去读书的,是先去读书,读着读着才会生出来兴趣。
当然,以身作则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啊!《为什么一定要读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