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我为学费打棕绳
作者\仲石
五十年代末,地方政府为了消灭不劳而获的居民户口,我原在供销社上班的母亲被迫下放到了农村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父亲是个有知识分子傲骨的人,下放农村后,常常不愿与人交际。那时父母都30多岁的年纪了,农活是得从头学起。面对众多纷繁的人情世态,是母亲为一个家庭据理力争,排忧解难。母亲在那个时代表现出非常的气魄,面对别人的无理刁难,母亲说:“只要我还有一双手,就饿不死我这一家人。”在那三年困难时期直至文化大革命的艰苦岁月里,母亲靠她的勤奋和父亲的智慧,把我们兄弟姐妹八个养大成人了。
然而,读书的岁月里,学费永远是农村人的一大困境。记得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我们一家弟兄姊妹就有六个人在小学至高中学段读书,学费自然是我父母面对的一大难题。我们家下放到农村生活的那个村庄,虽说几百年前出了一个举人,但举人的许多后人只是把举人谱在书中炫耀,他们对文化是一种敬畏心理。因此,在那“文革”的背景里,村庄上没有那一户人家对知识文化的追求有我们那样的执着,他们的口语还是“知识越多越反动”,读书能写得起自己的名字就可以了。对于知识,他们有时尊重,有时鄙视。比如一到逢年过节,很多人家就来找父亲给他们写对联贴到门上,也有远方来信后来找父亲给他们读信并写回信的。但在平常日子里,他们就会很鄙视地对我们说:“读那么多书干啥,知识又不能够当饭吃。”
的确,在我的记忆里,我们家弟兄姐妹多,因此要交的书学费比别人家多好几倍。于是在腊月过年期间,我们不能象别人家那样杀一头猪来过年,也不能象别人家那样,冬天有很多黄粑、二块粑、泡粑堆放在家中慢慢的消遣。然而作为人生,我们即使有时饿得肚皮贴到了后背,也还是执着地在家中翻看那些祖辈父辈留下来的各种书籍,以在学校的各种考试中拿“第一”、“第二”来抵消村里小伙伴们在物质方面的炫耀。
那时,父母很注重我们的教育,只要我们愿意读书,再苦再累父母也是无怨无悔。为了学费,我们弟兄在秋收的季节把别人看不起的未成熟的高粱捡回家,父亲便在冬日农闲的日子里扎成扫把,开学时卖钱来缴纳我们的学费。实在不够缴纳,母亲又到学校找校长、找老师求情缓交,之后把家里的鸡蛋、鸡或喂的猪卖了,甚至有时把家中祖父在解放前当校长、当督学时积累下来的的存书背来当废纸卖给收购站凑学费。好在学校的老师们知道我祖父以前曾是这所学校多年的校长,因此也能卖个人情给母亲。所以在读小学的日子里,我们弟兄姊妹从没辍学过。我自己也觉得从小在学校得到老师的温情最多,因此后来大学毕业才选择从教,其中当然也还有继承祖业的传统观念驱使。
初中毕业后,是贫下中农管理学校的时代,由于我二哥已经在上高中了,公社领导在推荐高中生会上说,我家不能再给名额了。即使当时是我母亲的亲舅舅的儿子在这所初中学校担任校长,也无能为力改变这个情况。我是三年困难时期出生的,那是饿死人的年代,我却来到了世间,先天的营养不良,本就是父母揪心的事情,现在看见我身体单薄得像棵豆芽菜,更加于心不忍,担心吃不了生产队劳动的苦。于是通过我叔叔是县里“赤脚医生班”执教老师的关系,开后门进入县里的“赤脚医生班”学了近两年的医。毕业后多数同学回到公社要么进了卫生院,要么在大队搞起了合作医疗站。我是走后门去的,只能是悄悄的去,悄悄的回。于是作为半个劳动力,一天为几分钱的工分在农村参加了生产队的劳动,经受着风霜雪雨和烈日的洗礼,吃尽了苦头。但是我相信,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我内心发誓:一定要尽力成功,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我离开已生活了三代人的故乡到老家一个堂叔家跟叔娘去学打棕绳。两个月学成归来,心灵手巧的父亲按我讲的工具进行设计,就花钱到街上的铁匠铺打来铁钩、同时做了些木匠活路,终于制了一套工具:一个铁打的抓子、几个竹子做到手转车,一个打大棕绳用的铁钩转车。这样,每逢赶场天,我就与母亲去乡场上收购一些乡下村民们割来卖盐巴钱的棕片。回家后,就按部就班把棕片经过三四道的工序,再把它打成细小的棕绳了卖给供销社。
棕绳的几个步骤至今难忘:首先第一步是把买来的棕片放在我家的一个大木盆里,用水泡上半天。然后把铁打的抓子驾在一条长板凳上面,用棕绳捆牢固,人坐在板凳上,开始把棕片抓成棕丝。第二步是把堆在地上的棕丝用细小的竹竿拍打除去杂质,铺成一床棉絮形的样子,然后裹成一卷。第三步就是把棕丝卷放在家里的桌子上面,再用我家里的一个十多斤重的木菜板压住,然后用我们用竹子做到手转车像纺线一样加工成一团团的棕线。第四步是根据棕绳的大小,用铁钩转车加工成不同用途的棕绳。那时候,我们经常加工的是公社烟叶站打包烟叶用的小棕绳。一到假期或节假日,只要我一有空,就带领弟妹们打棕绳卖。好在供销社有熟人,我就把打好的棕绳背到附近公社的供销社卖,有些时候还背到县城去卖。忙一个假期来打综绳的收入,基本能解决几个人的学费。从此,我们家里的经济因卖棕绳才得以逐渐好转起来。
因此,我在初中辍学了四年后,重新补习初三考高中读大学的时,基本上是用我们自己打棕绳挣的钱读书了。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只有开始打棕绳卖之后,才真正让我父母摆脱了为子女筹钱交学费的困境。我从筹学费的过程中得到了难忘历练,并且学会了做人,学会了怎样把握人生。
改革开放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响遍中国。我们努力刻苦、勤奋学习,在父亲的引导和老师的教导下,我们弟兄有三人考师范,上大学,圆了继承祖业的梦。现在,我由于教育教学方面的成绩,被评上了县优秀教师、县学科带头人、县专业技术带头人、县首届杰出青年、贵阳市优秀教师、市十杰青年、贵阳市教科所先进教育工作者、贵州省级骨干教师、教育部奖励基金会全国优秀教师。特聘为息烽黑神庙中学省级名师工作室顾问,《贵州手机报》中小学学生作文点评专家,贵阳市教育系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专家。
目前,我还是本县第一个获贵阳市高层次人才服务“绿卡”的教师,也是本县最早的五级岗位教师,日子过得很顺利。在此,我要感谢故乡人民对我的厚爱,感谢领导对我的关怀,感恩我的学生成就了我的今天。我的格言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努力把自己和身边的人培养成一个好人,世界上就少了一个坏人。

【作者简介】陈久琪,笔名仲石。贵阳人,师大研究生毕业。 从教已33年,担任过县、市教育报刊编辑。参编了20余部书籍,公开出版有个人诗集、散文集及教育文集。是中国散文诗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以及省作协、省写作学会、省诗词学会会员,《贵阳诗词》编委、县诗词楹联学会会长。省级骨干教师、《贵州手机报》中小学学生作文点评专家。

【主播简介】周进 贵阳广播电视台资深播音主持人。
1.主任播音;
2.多年来播音、主持的各类新闻、专题类节目在全国、省、市广播电视行业多次获奖;
3.历年来为省、市人大、政协、党代会等重要会议现场宣读决议、决定;
4.2011年9月在贵州省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闭幕式上担任现场播音主持朗诵、解说工作;
5.历年担任贵州省播音主持作品评奖会评委;
6.长期在播音主持一线工作达44年之久,不仅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经常为许多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务人员及银行,航空,公交,司法等窗口行业培训教授普通话等工作。
觉得有用,请关注【家人有约】微信号:
JRYY20160204,点赞,评论,收藏,转发
给更多好友!每天都会分享精彩内容,
记得关注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