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看马超的苍凉与浑厚 翰若诗
最近,终于抽出时间拜读了一部期待已久的史诗巨著,武威籍著名1号作家、金牌编剧陈玉福老师新近出版的长篇小说《西凉马超》,正如所期待的那样,果然是大气磅礴、遒劲苍凉。西凉州——这片曾经林深苜肥、莺飞草长的沃土之上,一个叫马超的人其一生的画面,如波澜壮阔的史诗电影般,一帧帧一幅幅生动地展现在我的面前,其曲悠扬、画面壮美,情感细腻,惊心动魄。让我一个女性读者也不禁在心底生出了撒血疆场、顶天立地的豪情来。
马超作为一个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古往今来,历史上对其描述浓墨重彩的文学作品并不多见,《三国志》、《蜀记》对其一笔带过,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也是惜字如金轻描淡写。倒是他的故乡,1800余年后的凉州(今武威),其传奇人生依旧在民间被津津乐道,经久传唱,令人唏嘘不已。
庆幸的是,这些年在历史学家和文学界,关于马超的研究又稍显热潮。我虽未曾有幸一一拜读,但对于陈玉福老师的《西凉马超》,却尤其心生折服。原因是我有幸与陈老师相识,虽走动不勤,但对陈老师博览史书、考查据典、思维严谨、一丝不苟的做事态度与行文作风却极为熟悉。特别是小说中,关于由于“铜奔马”青铜像诞生的描述,有专家说,有理有据、合情合理,符合科学原理,可信度极高。评价《西凉马超》已超出了小说本身,对“铜奔马”及雷台汉墓的考古做出了史无前例的学术贡献,并郑重建议陈老师结合历史史料、实物考证、雷台墓挖掘情况向国家文物局申报《甘肃武威马踏飞燕揭秘和雷台墓主人的历史考证》的课题。足见陈老师之严谨刻苦,作为学生晚辈的我很是雀跃,也心疼不已。
再说回马超。
以我一个女性读者的视角来看,对于英雄的认知,往往是先从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苦有痛,有爱有恨中去体会一个男人,继而在过程中,再慢慢地建立起对他的爱慕与崇拜之情的。——《西凉马超》正是满足了我以上的种种幻想,在小说中随着情节的推动而感慨、欢呼、叹息、迷恋,甚至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在我看来,西凉马超简直具备众多女性对于英雄崇拜所具有的一切特质:身世波折、机智勇敢、英俊潇洒、沉稳健硕、本领高强、侠肝义胆、不畏强权、视死如归……这戎马倥偬的一生,与其说他是一个壮烈的英雄,不如说是一个更容易令女人痛之爱之怜之惜之的有担当、有血肉的男人,一个活生生的男人。
这英雄的标签,不过是世人虚妄的幻想,理想的膜拜。
而陈老师却试图还原我们一段真实的历史,一个刚柔并济的有血有肉男人。幸哉,我们。
读完通篇,这位姓马名超的男人,最让我迷恋的,是其一生的苍凉与浑厚。所谓苍凉者,实乃悲情也。幼年时父亲马腾征战不归,他与母亲遭到奸人迫害,亲眼目睹母亲被活活烧死。这在马超的人生里种下了第一颗悲情的种子。之后,马超被僧人解救,在寺庙里慢慢长大,这十余年的孤独成长,骨肉分离,刻苦习练,既磨炼了马超坚强、隐忍的性格,也暗示着他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注定将不断的失去,继而壮大,继而再次的失去……这种悲凉、无力、又凝重的命运色彩开始逐步地定格,如铅重的云层,从此挥散不去。
这份苍凉,越是往后,越是深重。当父亲马腾被曹操软禁许都,以马家全族为人质防止马超拥兵反抗,逼得马超不得不做出忠与孝的抉择,当他联合韩遂与河西其他小军阀,组成十部联军决意向曹操发难之际,其“贪功不孝”的罪名就已生生地刻在了世人的心里。可是,因为韩遂的刚愎自用,还有暗中投靠曹操的奸人挑拨,十部联军最终功亏一篑。曹操回到许都,以此为借口将马腾处死,并夷灭了马家全族。不单如此,后来,曹操按所定筹谋,逐步瓦解了关中联军,并将他的妻儿杀于城头。夫复痛哉!可是马超并没有屈服,而是转头南下,暂居张鲁处,欲重振旗鼓。可谁曾想,竟遭张鲁属下妒忌贤能,被曹操贿赂谋士挑拨离间,令多疑的张鲁对马超日渐疏远,导致马超终于投了汉室正宗刘备的麾下,实现夙愿。凭一身才干,兵不血刃迫降刘璋,又帮助刘备拿下了益州,这才奠定了刘备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跻身蜀汉五虎上将的行列。可世人又说,马超借以张鲁为跳板奔投刘备,实乃不忠。这英雄背后的无奈、无力、悲痛与无助,又有谁人体味?
这苍凉悲情的一生,简直是悲到了骨子里,泪血模糊。
可是,马超的这份苍凉,不仅仅是悲悯和悲情的,同时,它也是浑厚、深沉而饱满的。小到亲人手足,同袍同僚,大到匡扶汉室,家国情怀,马超的每一步人生都在用血肉、深情、理想,以及对家国情怀的誓死守护在铺垫、在割舍、在牺牲,用他悲壮的一生,谱写出了一幅跌宕起伏、剑影刀光、悲壮深情、瑰丽壮阔的西部传奇,令后人思绪澎湃,感慨万千。
在小说中,陈玉福老师用他细腻的笔触所刻画出的河西走廊、古丝绸之路上的西部风情,如大漠戈壁、绿洲胡杨、古堡长城,以及驼铃声声、鼙鼓阵阵等广袤而美丽的自然与人文景象,无疑也为西凉马超提供了一个厚重而磅礴的史诗背景,将其人物形象衬托的更加鲜活立体,真实丰满。置身于乱世当中,一个曾经惨遭不幸的孤独少年,就那么随着命运的惊涛骇浪随波逐流,起伏颠簸,渐渐成人。这一生当中,这些葱郁柔美的山河景象、人间温情、刻骨柔肠似乎统统都与他无关。——西凉马超,注定是一个归于沙场、力挽狂澜、殊死拼杀的英雄。
是英雄,也是战士,更是一个不幸的男人。
作者陈玉福老师在小说中,用“少年马超”、“青葱岁月”、“马踏飞燕”、“西凉太守”、“将军归来”五个章节,为我们描绘了马超从出生到成长、成熟、征战西域的全部历程。尤其是少年军统领马超伏击东北虎、神显马踏飞燕、单骑上金城、大战葭萌关等章节,写得尤其精彩。可是这精彩,越是光芒四射,那偃旗息鼓之后的长夜孤影,就越发显得孤独而寂寥。这种人物与环境,内心与沙场、情与恨、灵与肉、英雄与孤寂的种种交错与碰撞,对比与反差,都把马超推向了一个英雄的极致,呈现在后人的眼前。
这份沧桑的浑厚与深重,同时加剧了读者的内心对其人物不断升温直到高潮的怜惜与崇拜,一如现在的我,依然沉浸在西凉马超的世界里,久久没有归来。

2019年1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