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小药王李牟慕容,出生中医世家,三岁步入药房初识第一味药材,六岁学会抓药诊脉,九岁能识千种药材……
9和1000,这两个相差巨大的数字能碰出什么火花?
9,是李牟慕容的年龄;
1000,是保守估计他能辨认的药材种类的数量,
还是蒙着眼睛的……
估计很多人连中药的名字都念不全,
而他已经能侃侃而谈对各种药材的作用信手拈来了。
也许你活了几十年,还没有这位9岁的小小少年会养生!

“养生”这个词不再只是晚间夕阳红节目里专家们的“专利”,
它渐渐更多出现在90后,
甚至00后的口中,
毕竟生活不只眼前的枸杞,还有远方的淮山!
泡面配枸杞,蹦迪穿秋裤……年轻化的养生似乎打开方式有点奇怪,
你真的懂得食疗吗?
9岁的小中医面带微笑,给你指条明路,
他说:药食同源。
“大米润肺”;
“小米养胃”;
西瓜皮去浮肿;
咬花椒治牙痛;
......
9岁小中医现场支招生活小秘方!
原来能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
原来好好吃就能养生,
吃货听了幸福满足地笑了。
李牟慕容说,生活中处处有中医!
他还自制了可以按摩穴位的衣服,
从此腰酸背痛再也不用出门“马杀鸡”!


然而中医作为我们的国粹,似乎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有人觉得,中医离我们很遥远;
有人觉得,中医好像一门“玄学”;
有人知道国际上中医的始源之争;
却很少有人真的在为我们被觊觎的“国粹”和遗产,
尽一份力......
对此,李牟慕容有自己的担当和想法。
正如他所说,
生活中处处有中医。

只要每一个中国人都把将中医发扬光大为己任,
这份由传统留下来的精粹
热忱
就永远不会消亡。
他是中医传人,
但绝不是唯一的传人;
他要治病救人,
同样,要将中医带到更远的天地。
你能相信吗?
这位9岁的小小少年有着不一样的梦想,
这梦想并不异想天开、天马行空,
甚至他只是站在台上微笑,
没有用很大的力量说话,
他只是轻轻地告诉你,
他要振兴中医,
然而所有人都相信他的坚定,
这不是因为他是神童,
而是因为没有人能拒绝一个天生我才的少年人的梦想,
李牟慕容,一个中医小神童,
似乎又不止于此。
从他的讲述中,最能直接感受到的,就是家庭氛围耳濡目染的强大力量。
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说,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天赋异禀的李牟慕容和书香传世的中医世家,与其说是天生的幸运,不如说是后天恰到好处的培养。
我一直听到这么一句话: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为人夫妻者不知医为不敬。所以,大家能接触到中医,好好学点相关的养生知识,好好学点是有用处的。 学中医,学的不只是医术,而是学习中医里包含的哲学含义,学的是人和自然的一个健康的大方向,那么我们要如何着手学习中医呢?
孙思邈祖师指出:“凡欲为大医,必须谙《黄帝内经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
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次须熟读此方,寻思妙理,留意钻研,始可与言于医道者矣。又须涉猎群书。
何者?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读《庄》、《老》,不能任真体运,则吉凶拘忌。触涂而生。至于五行休王,七耀天文,并须探赜。若能具而学之,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
孙思邈祖师给出的是高标准的答案,可谓是非常全面,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点,从中选取部分,开始了解中医,为自己和对自己重要的人负责。
文中所说的“大医”中国传统医学起于易,隐于道,显于医,所以中医和道医有极深渊源。道医,古代称“大医”,我们耳熟能详的道医有华佗、张仲景、孙思邈。
道医以道为本,除了要求为医者医术精湛,更要求为医者具有很高的道德修养,有一颗济世仁心。
“凡大医治病,必富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後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