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评冷瞳的《失眠的夜》《一只蛙的偷窥》
文/西门吹笛
吱吱呀呀
如同天籁
我静静的享受
片刻即永恒
一种内心的渴望,两首诗的情感脉络,内核是一致的:一种渴望,可望而不可得,追求的什么,一时的满足与享受,然而终究归于现实。不妨,将这两首诗综合起来,读一读。心理的大量的细腻描写,有夜的失眠无奈的天马行空的想象,有细心倾听“蛙”(当然,这里可以将蛙,及其天籁之音,理解为一种生发的象征)的鸣叫的独自欢乐……这一切的表现,实则正是在于内心的一种落寞,内心深处的一种孤独,孤独感,似乎有一种无人可以诉说的苦闷感……仿佛在此刻,听到作者在内心深处,轻轻的拨动了一根深藏不露的弦来,余音袅袅,正合着一句古今同人的心事,人的生命心绪的一种共同流露,穿越时间长河与空间的变迁,久久难以忘怀: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作者自叹自感,知音本在我心中。
大胆的挖掘,精神上的一种苦闷,甚至一种痛苦,可以发现,尤其在夜深人静独自一人,将前尘往事不自然的,思索出来种种的浩渺无边……思绪万千,失眠的人,自然存在着难以言说的心事,尤其对于一个诗人而言。
想象力,奇发。心事浩渺烟波,心事浩渺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又如何?……各人有各人的生活,各人有各人的命运,各人有各人的解脱,人生苦短,不过是一个生命的经历,个体生命的沧海之一粟,江上清风与山间明月,取之无尽用之不竭,何不心中散发万千愁,快意人生百年数,又如何?……
清新的口气,细腻的心理。秀美的字句,反衬,白描,夸张,比喻的天衣无缝的综合应用,值得注意的在于,音节上的旋律感,流水叮当的一种美之享受,潺潺流动而下,打动人心的思索,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情不自禁的,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共同体验,生活中往往为我们所忽略不计的,一种希望,一种无奈的希望,一种渴望而终于不可得的希望……
(附冷瞳诗二首)
失眠的夜
文/冷瞳
许是因为午后的小憩
时间太久
该睡觉的时候
大脑却宁死不休
拿起手机
满屏静默的信息栏
不知道还有谁
在屏幕那端逗留
我把自己
卷缩成胎儿的形状
渴望我的头上
还停留着妈妈的手
若有落雪
我一定可以听到
那些精灵
飞舞时的嘶吼
窗外一颗流星
陨落的瞬间
亮了我的眼眸
又把谁的梦看透
偷窥的一只蛙
文/冷瞳
你赤着脚
从木板桥上
徐徐走来
穿过荷花池的样子
宛若仙子
不染纤尘
我躲在荷叶下面
偷窥
忍住自己喉头的瘙痒
默然不语
怕自己的聒噪
惊吓到你
细听桥上木板
随着你的脚步
吱吱呀呀
如同天籁
我静静的享受
片刻即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