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港澳台世界头条总社长总编辑尹玉峰教授开题的【热爱生活的人们】栏目专题:热爱生活,衔玉藏珠,润透石土。海吻桑田,但见凤翔蝶舞。风籁颂天白,诉愁绪、寒寒署署。解心音、丽丽楚楚,惠光缕缕安抚。生活百态,壮丽大千,潇潇风骨。心历流年,风物熟睹。若是凭栏,璨璨彩颜夺目。脉脉惹相思,感天地、闳约深美,悠悠所属。玉冰清、尚其志,旷怀幽谷。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主席经典名句,林冠宏毛体书法。

图为:尹玉峰好友林冠宏(著名毛体书法家)
参加纪念毛主席活动,现场接受新闻采访。

尹玉峰专访毛体书法人林冠宏
要让热爱毛主席的心情在笔下美丽生烟
文/尹玉峰
当下演毛主席的人多,写毛体字的人不少。说明毛主席在人民心中份量很重,毛主席的丰功伟绩是任谁都抹杀不掉的。人们越是怀念毛主席,就越对演毛主席的、写毛体字的人热心关注,同时对其个人修养、思想、艺术审美要求也高。比如:我身边就有几位演毛主席的,毛主席的书,一页不读;毛主席的话,一句不懂,整天在朋友圈晒饭局、酒山肉海的,化化妆便可以商演了。这样的人能演好毛主席吗?但是有一位叫施咏之的毛泽东特型演员不错,他是军人出身,勤奋钻研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工作实践;学养深厚,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样的人,才能把毛主席演好。
仿毛体字的人也是如此,一定要发自内心的热爱毛主席,学习毛主席。正如林冠宏所说:毛泽东思想和毛体书法艺术是我一生中不懈努力,奋斗的动力,坚定不移的信念,学习毛体书法艺术,就是学习长征精神,学习毛主席勇于开拓的非凡魄力,炉火纯青的斗争艺术,胸怀坦荡宽广,文韬武略兼备的艺术,心系人民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几年前,在我主编《三希堂石渠宝笈集萃》时,结识了广东的林冠宏。看到他把毛体字写得有模有样,我们就毛泽东酷爱《三希堂法帖》和书法交流的话题展开了如下讨论:
1959年,毛泽东和舒同谈书法时说:“我练字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21年以前,打下书法基础;第二个阶段是建党后到抗战爆发,由于流动性和严酷斗争环境,留下的作品不多;第三阶段是1938年到1949年,我用文房四宝打败了国民党的四大家族;第四阶段是进北京城后,全国人民兴高采烈,我的书法也就欢快飞动了。”
毛泽东的笔性显然是不凡的,他1908年所写的还书便条和1912年所写的《商鞅徙木立信论》手稿已经具备晋唐小楷的出色表现。这是第一阶段的雪泥鸿爪。
第二阶段的作品可以举1923年他由湖南长沙寄给林伯渠、曹素民的信札为例,萧散历落,兼有颜真卿与何绍基行书的意味,与第一阶段相比又有巨大变化。可以见到他涉猎魏碑、简牍风格的痕迹,有着不断地主动调整与尝试。
第三阶段主要是延安时期,毛泽东这时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个人书风:结字敧斜俊伟,用笔果断劲利,既无丝毫犹豫,也不考虑任何修饰,茂密的字群组合仿佛精神抖擞列队出击的战士群体;从每有所作,往往一气呵成,英气逼人,气势非凡。
第四阶段是毛泽东书法的重点。建国后,毛泽东的书法学习条件空前改善,他开始集中力量研究草书。1949年出国时,也以《三希堂法帖》自随。
1955年开始,毛泽东指示身边工作人员广置碑帖,所有拓本及影印碑帖约有六百多种,看过的也近四百种。
1958年10月16日,毛泽东致信田家英:“请将已存各种草书字帖清出给我,包括若干拓本(王羲之等)、于右任千字文及草诀歌。此外,请向故宫博物院负责人(是否郑振铎?)一询,可否借阅那里的各种草书手迹若干,如可,应开单据,以便按件清还。”
毛泽东悉心研究草法,揣摩二王、怀素、孙过庭的法帖,并观摩从故宫借来的明清名家草书真迹;从中可窥见毛泽东反复尝试不同的线型、结构、章法,持续探索草书路径的蛛丝马迹。
到60年代初期,毛泽东的草书达到高超地步,杰作频频出现,形成了自己成熟的个人风貌。他的草书固然取法于怀素甚多,但没有止步于古人,而是有重要的发展。
他像怀素一样大量采用圆润瘦劲的线条,但是更多地夹杂顿挫笔法,凝重枯涩与流畅迅疾交替,在强烈的节奏对比中持续推进。
他的单字结构与怀素相比更加千变万化,不仅将行书结构外廓融入草书,大量出现折笔连接与锐角局部,而且在纵长为主的基调下,制造险峻再化解险峻,让各个不稳定不对称的单字穿插组合成一种总体和谐。
毛主席的书法内圣外王,在章法上,他较多运用字距行距均密集分布的式样,造成错综成片、满纸云烟的效果,追求夸张浪漫、忘怀得失的情调。
在这场讨论交流中,感觉林冠宏配做毛体书法人。他自幼受红色家庭影响,他的父亲是解放战争的战斗英雄,父母、兄弟都是共产党员,家中藏书《毛泽东选集》等红色读物比比皆是。上初中的时候,随着知识的积累,文学理解能力的提高,他开始对毛主席诗词、题字和书法,独有情钟,便临池燃烧起来,一直坚持到现在。近几年,在全国也受到同行的好评,作品多次获奖。
如今的林冠宏打通了书法诸体,取之毛体笔法,率真、纵逸、灵动、意趣奇变;鹰击长空、虎啸山林,让那英勇的蛟龙踏浪!淌过心田的流水,水湄之上好行船,自由的梦想,从此趋于个性古朴,远离俗态,黑与白的变化如此复杂,耗尽一生的心血,又能否舞袖翩跹?但是过程是美丽的,他感叹道:江山千古秀,毛体四时春。
林冠宏追求毛体书法数十年,青春在求道中寂然溜走了,数千年文化使书画如此深刻傲然。毛主席留下的每个字都有独立的创意,每一笔都使世界有所不同;飘逸如云、流畅如风,如游鱼、似飞鸟,流韵在海天!林冠雄多么渴望墨色的青春,追寻毛体的美丽,或行或立,或庄或谐,字字神态从容,风度自生地在他的笔下水到渠成般美丽生烟啊。

尹玉峰,沈阳市生人,现居北京。北京开放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广西柳师客座教授,海外凤凰诗社荣誉顾问。Yin Yufeng, a native of Shenyang, lives in Beijing. Visiting Professor of the School of Film and Television Arts, Beijing Open University, Visiting Professor of Liu Shi, Guangxi, Honorary Advisor of Overseas Phoenix Poetry Soci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