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2018文章三
再谈理性
竹林风罗杨柳
愚好写心得,现处反思,山水游记、往年趣事,日后择机。其实,我根本不会写文章、吟咏风歌,更不敢乱发表东西,会的连皮毛也不抵。因为,圣贤经典没看多少,经世致用现代知识泛泛初识,很多东西不了解,很多于己大用的智慧并无开启。同时,没有任何写作技巧的学习,《古文观止》徒知其书,《文心雕龙》徒知其名。世间学问,都处变与不变,不变的是天命,是大道,是性理,是一起超越“现实”的真善美与圆顿智慧。变的是器物,是历史,是生死,是后天气禀所居之习气。
我哪敢谈理性,纯粹是个人主义的发表。
按照《中庸》的微言大义,上天本具的、人本具的一切智慧、一切光辉、一切真善美,就是理,就是性,理与性是一体的。好像我们现在说理性是这个人不冲动,确有此意味。每个人都有理性,而且是没有差别的。但是各种因素影响,习气大,所以要教育、要反思来改造,去发现发掘而不是发明理性。
越长大烦恼越多、更深,其实深层次来说,就是没有了理性。知道理性,而不去实践,不去和谐中庸自己、自己与别人、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不理性。要理性,必须要实践,必须要知道中庸,知道智仁勇。平时,烂说话,平时小气斤斤,平时不知道规划人生,都是不值得过的人生。所犯之忧虑,未遵“发而皆中节”,是为乱理。做多少假事情,与诚身有道、立身行道相悖逆。对待天地国亲师友,莫非“利而交”,莫知“道而同”。终极的与现实的,看似冲突,现实做不好,这个大熔炉做不好,非真名士大丈夫。一切的经历与困难都是财富,此言君子也,非自甘堕落之人。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哪有那么容易。充满着快乐的人生、有意义的人生,是需要锻造的。要做专一之事,行重典之德。
生活中,我充斥着无数的感性色彩,愚钝之人,才是这样。三思而后行,无思而后行。且不言罪于人事,天道昭昭,三尺神明,何不知焉?古天子,遇天灾大事,必发罪己诏,忏悔其业。忏悔在各个学问中是有的。贪、恨、傲、疑、大不敬、浪费、口无遮拦,都是不可取的,“存天理,灭人欲”,不是痛苦的,(短暂痛苦),不是不要东西,不要任何的物质、妻子,而是把天理放到内心,多好啊。行住坐卧,有没有做到儒雅,有没有做到大方,有没有推己及人,有没有换位思考?爱人者,人爱之,天爱之 子孙保之。真的需要去列计划思惟这些,血气方刚真男儿,知过不改大丈夫。
最后,借“苟日新,日日新”来自勉精勤,祈冀生民大同登上。
“妄议”根本之愚品
罗杨柳,2018.10.16
根者,本也,核心是也。做人行事问道,皆有其根。吾自好思惟,愿妄议根本。草此愚作,实有感于期年之困溺,廿载之徒劳。
祖上稼啬,迨至吾辈,恐出才杰,殊不知也。略闻泰和乔迁永和,数辈短也,泰和有地名曰“长井”,民风淳厚,文武双全,精诚团结,九十年代亦有往来走亲。外祖父其人伟岸,有斐君子,书法悠长,尤善公案,喜阅国故。起于农伍,然自幼习武,力大扛鼎,远近咸服,确乎小生之楷模,外甥之榜彪。愚以为,为先人承旧志,为文风留雅思,义不容辞,当竭诚全力,恭敬惧慎,如在头燃,断不可有辱斯文,变坏家道,切重复先人之大志,返本开新。悠悠华夏,道义光辉,至诚感通,此乃最宏之气宇。
国之本在人,人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学,学之本在德,德之本在道,道之本在一。一也,道也,德也,何故以知也用也行也?往圣先贤之遗留经书语录教诲。若无经书,文明将何脉?遂,复兴大中华,全在教育,教育之本在弘扬发皇经义,立德数人,匡扶济世。观世界浩荡,遵本而言,了仰高明,求得清莲。面科技器物之发达,必全力以赴,引领潮流,人文辅蔽,雄于地球指日可待。人者,三才之一,天地之精华禀赋。充满浩然正气,上者开明,下者民智启迪,互通有无,国将万年龟寿。
廿载思维,恐苦忍耐。得遇孔老,政治马列,感佩无穷。无塔光明,无人指引,无书拈花。孑然一身,探本求源。“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兼而顾之,舍本求末,时光匆易,一事无成。精气神之体魄,智仁勇之德义,变敬谦之数运,当举其要,后可措其事。今日之急务,实事求是,聚沙成塔,遵方兴法,岁就此考。生活之本,择一而精,气质焕发,拾级而上。
大成孔圣永垂不朽,大哉宣圣,斯文在兹。帝王之式,古今之师。志在春秋,导繇忠恕。贤于尧舜,日月其誉。维时载雍,戢此武功。肃昭盛仪,海内聿崇。
漫谈勇气
竹林风罗杨柳
很多时候,当我们沉浸在快乐、幸福、情感的沃土之中,一些突如其然的事情会打乱阵脚,而茫然不知所措。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大境界,做到“卒然临之而不惊”的大勇气,是需要锻炼彻悟的,我们皆为普通人、凡人。就吾来说,心性不佳,斗志有余。近几个月之独思,有点“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味道了。不论什么大风大浪,稳坐钓鱼台,何况于儿长女短,何况于是是非非,何况于生活琐事,毛主席之“三不谈”很有价值。我是一个重感情与情感的人,我是一个热烈而趋于无言的人。整理思维乱序,整理亲友爱,整理现实未来,值得刮骨疗伤。毛主席问周总理为什么做任何事都顺利,周总理自当有理,有德者必配位。
如果梦想远去你,那是你不够优秀,能力短腿,福报浅薄。不是怀才不遇,而是怀才不够。德才兼备为上人,世间有的成功学害人不浅。打铁还需自身硬,浅尝辄止只会误入歧途。一门深入,博采众长才会步履稳健。要做的是拿去勇气来改造自己,改造不好,改造未来。
如果爱情欺骗你,那是你不够包容,自私自利,眼光遮蔽。“月老已经牵好红线”,时候适宜罢了。都会过去的,都会回归的。人生路在发展,不是正在跋山涉水,一往无前吗?凄凄惨惨戚戚,不是英雄气概。对上号,对上话,对上眼,心心相印,心有灵犀,非常重要。包容大度本具魅力。
如果习性障碍你,那是你贪得无厌,喜怒无常,不知日新。儒家说“人之初,性本善”,性本具智慧光明德性,不必要自卑,不必要骄傲。登高而自卑,卑以自牧之人是儒雅君子。日日新之气质,譬如昨日死,譬如今日生,有条不紊推进缺点错误改造,有条不紊推进取长补短,持之以恒,功夫自然成。一份恭敬,一份收获。
所以,断然勇猛精进,抓住核心,拿出男子汉气度,拿去男儿本色,排除万难,丢掉包袱,勤学苦练,发奋图强,去争取更大的荣光。
富有其心,悠游快意
——论高中教师的精神与生活
五中罗杨柳
教师之于国家社会的地位不可或缺、不言而喻,传道授业解惑之责重如泰山、念兹在兹。就我们大中华五千年而言,中国正统文化教育,三代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之说,宋明有“存天理,灭人欲”之说,此就文化内容而言;唐虞有禅让制,夏商周有世袭制,秦有累功授爵制,汉有察举制,魏晋有九品中正制,隋唐有科举制,宋元起八股,明清取四书,晚清民国废科举、兴学堂,建国后又罢学堂、开学校,此是就文化形式而言。若无教师承传文脉、宏扬风雅,文明之茂、博大之荫不复何谈。
当下,教育内容形式或有质之变,巨细皆变,然我专就教书两年之经验论之,失之偏颇处毋信之。在其位而谋其业,富有其心当旨爱读书、爱思考、有风格,学生久浸师风、久熏师德,若师高明,则大有裨益。观目前之风气,敬业乐教、勤勤恳恳是主流,而少人沉潜看书,若看书也是专业对口。当广博群书,当阅经典,用智慧开启性德、引领课堂。莘莘学子所处之机,确应光明。学习在我,功成在我,托词慵懒,虚掷光阴,何其悲也。遇难化不解之情,耐心为上,爱心为本,“朽木不可雕也”之人少矣。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天地鉴之,日月照之,霜露坠之。吾辈鉄肩担道义,国兴与废,不可不慎之。周文武周公,孔孟韩王,斯人已逝,来者可追。权贵当政者,当匡济教师尊严,维护师统,于有声无声处关切利益。
教师之生活,耳闻曰“单调”,两点一线,细思之,悠游快意之体悟在心在道在责,并调节生活无时不刻,早起傍晚散步快走锻炼体魄、亲近自然,周末抽空郊游、发展爱好,无事闲暇观书品茶,身心俱佳处当是身心放下看空时。以书为友,以教为乐,以艺为游,何不快哉!工作之烦扰,处之泰然,顺受逆受,荡胸层云,不带入生活。经常不开心之人必定是缺少智慧之人。工作与生活该分则分,不分则融为一体,时间去哪,弹指一挥间,为着奉献而奋斗、为着民族振兴而矢志不渝、久久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