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老师,请问老子的思想跟无政府主义有关系吗?如果说有关系,一定是跟错解老子的无为思想有关系,而不是老子赞成无政府主义。恰恰相反,《老子》全篇都是在讲圣人如何治人事天,教王侯如何治国理政,若无政府,谁为王侯?谁为治理?治谁理谁?谁治谁理?所谓无为,乃是为而不争。所谓无欲,乃是利而不害。不争不害,以德配位,在位谋其政,思不出其位。这怎么就成了无政府了,无政府谁说了算?无法无天,岂不乱套?孔子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老子岂能不知上无举措,必然导致下无所措的混乱局面?怎么会发出某种名之不可言,言之不可行的谬论?不过话说回来,西方哲学家最早提出无政府主义的初衷,所谓无政府主义的哲学解释,并不代表混乱、虚无、或道德沦丧的状态,而是一种以自由的个体自愿结合,建立互助、自治、共享的社会。看来无政府主义也好,自由主义也罢,当时被提出来的时候,其实都是想达到群龙无首的境界,不料却弄到无头苍蝇的下场,可见人们总是喜欢一飞冲天,却不深思熟虑如何安全着陆。因此,无政府主义既是一剂摧毁旧政府破坏旧社会的灵丹妙药,也是一剂成立新政府建设新社会穿肠毒药。另外,大多数人对于无政府主义都有误解,将无政府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混为一谈,认为无政府主义是从马克思主义之中分离出来的。无政府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权力和财富的不当分配问题上虽是一致的,但对于一旦他们成功颠覆了这种不当分配后,下一步应该做什么,二者之间有着巨大的分歧。马克思主义者期望权力回归国家,以巩固革命成果,而无政府主义者则希望人民最大限度的自由行动。二者都属于革命范畴,有相通之处,但也改变不了二者持续一百多年来的反感和分歧。纵观古今中外,无论老子提倡的小国寡民,还是孔子提倡的大同小康;无论是柏拉图提倡的理想国,还是莫尔提倡的乌托邦,都是有政府的,而且还得有法律。倘若没有政府法律,而是完全靠自律,我想这样的理论有点儿不切实际。只有等到某种政府法律深入人心,被广大人民群众所长期学习接受,逐步地达到政府形同虚设,法律弃置不用的良好状态,如此这般,长此以往,最终才能间接地兑现无政府主义者所提倡的预期效果。可笑的是,政府工作人员的职责本来应该是克己奉公和排忧解难,现实中却反倒成了利欲薰心和以权谋私。照这样下去,政府腐败无能,政党监管不力,政权岌岌可危,人民苦不堪言,那还不得亡党亡国,天下大乱啊!打个比方,有政府就好比有头脑,无政府就好比无头脑,无政府自然不是个东西,有政府但却失职缺德不干人事儿,那就更不是个东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