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节选自《洛宁县志》
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永宁县分太平、长渊、福田、德化4乡,下辖王范、东仇、蕉西、底张、凡村、陈宋、王召、原村、冀庄、吴村、大宋、杨坡12里。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县分4路,12里,55保,统616村。
东路吴村、冀庄2里。
吴村里辖5保,领吴村、东关、王村、小界等39村;冀庄里辖4保,领冀庄、崛山、余庄等13村。
西路王范、东仇、冯西、底张4里。
王范里辖4保,领王范、经局、石窑、祝家原等26村;东仇里辖3保,领坞西、瓦村、 黄塘、张村等61村;冯西里辖2保,领马店、王伙、杨村、沙陀等39村;底张里辖15保,领长水、罗岭、上戈、杜河、故县、下峪、崇阳、孙洪峪(今兴华)、底张等265村。
南路陈宋、凡村、王召、原村4里。
陈宋里辖3保,领陈宋、大原、寨子等8村;凡村里辖4保,领凡村、西山底、赵村、西王村等23村;王召里辖3保,领王召、陈吴、三官庙等3村;原村里辖3保,领润口、草庄、洪崖等村。
北路大宋、杨坡2里。
大宋里辖5保,领大宋、西坞、旧县等32村;杨坡里辖4保,领官庄、杨坡、河底、西村、藕池等52村.。
民国6年(1917年),路改区,区统里,里统村。洛宁分东、西、南、北、中5区,辖15里,636村,4户,1人。东区辖吴村、冀庄2里,58村,3225户、15142人;西区辖王范、东仇、冯西、底前、底后5里,348村,1户,813人;南区辖凡村、陈宋、王召、原村4里,1村,10607户,5075人;北区辖大宋、杨坡前、杨坡后3里,11村,688户,3人;中区辖县城附近8村,为城关里,1780户,5398人。
民国16年(1927,改县知事公署为县政府,全县划为8个区,1942年改区为乡,全县共14个乡,196保。
民国23年(1934年),全县设8个区,294保,3甲。中区1保,二区3保,三区44保,四区29保,五区43保,六区1保,七区46保,八区3保。
1944年日军入侵县城后,日伪县政府下辖王范、崛山、东宋、石方院、赵村、寨子、涧口7个乡。共产党在北旧县建立抗日民主县政府,辖城村、庙山、天台3个区;洛南抗日办事处辖景阳、龙凤、金门3个区。国民党县政府逃亡于故县,基层建制不明确。1945年日军投降后,国民党政权又恢复原建制。
